繁体
首页

正文 第51章 后记 中国互联网行业职业经理人的黄金时代(1 / 2)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的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巨头在各个行业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双方各有胜负。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如家电行业),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优势;在技术含量高一些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的计算机制造商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汽车业和精密控制业则依然是洋巨头的天下。

在中国,互联网是第一个以高科技含量为特征而被中国本土企业取得了全面优势的行业。有人总结说,这实际上是因为在经过了十几年的计算机热后,互联网已经成为由大量技术蓝领支撑的新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玩笑说法有着一定道理,但归根结底与互联网的轻经济的特征有关。与传统行业通过固定资产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行业的发展不同,推动互联网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知识的积累,而知识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起点上与国外同行们的差距不是那么大,并可以凭借对市场的熟悉,快速作出反应,占得市场先机。

如果说传统行业中通行的竞争定律是“大鱼吃小鱼”,那么互联网行业中的竞争定律应该是“快鱼吃慢鱼”。在中国,这种“快鱼吃慢鱼”的特点尤其明显,那些征服了世界的互联网巨头们,却往往在中国吃了苦头。2010年3月22日,随着谷歌南渡香江,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大陆已经没有任何可称得上成功的案例。

不知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幸事,还是不幸。

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是草莽横行、野蛮生长的行业。这种状况的形成与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行业历史有关,在这种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创业领袖们往往更愿意相信自己,而不是像国外互联网企业那样,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引入职业经理人,帮自己打理公司。我们最近策划的两套与中国互联网有关的书系“职场日志”和“创业日志”,在选题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创业日志”选的互联网创业家较多,和这些优秀创业家旗鼓相当的顶级职业经理人则相对缺乏。

慧聪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凡生在2009年高交会上有过一番关于“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讲话。在2005年,当时谷歌召集李开复、王怀南、周韶宁三员大将大举进军中国,一度令李彦宏感到很大压力,郭凡生告诉李彦宏,李开复他们只是职业经理人,我们做老板的难道还怕打工的?“果然,李开复们最后还是输给了李彦宏”。

我们不能确定百度两度出现的COO、CTO空缺是否与郭凡生的这一席讲话有关,应该说,这样的论述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看来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哪怕成功的创业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某个决策或者冒险,但对一个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有一个体系来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营,这种决策和冒险应该是一种例外而不是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