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正文 第49章 第三周(1 / 2)

星期一 创业需要专注

不少大公司里想出来创业的人都是脚踏两条船,白天上班,晚上创业,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其实这种思维是错误的,畏惧风险的心态不适合创业,创业需要专注,更何况脚踏两条船也可能带来利益冲突甚至法律纠纷。因此,创新工场希望吸收EIR(驻场准创业者),辞职后再来我们这里全职找点子创业。

——摘自2010年1月31日李开复微博

背景分析

许多人在工作的同时都有过兼职的想法。在适当的情况下,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未必不是一个能赚些外快、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技能、探索新工作机会的途径。然而在实践中,不少人去做兼职往往是因为嫌工资少了点,觉得位置低了点,因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在创业这个话题日趋火热的今天,不少人也把兼职的理念扩展到创业上,一边从事一份工作,一边进行创业。有这种想法的人确实有脚踏两只船之嫌,对于他们服务的企业来说,他们一般对本职工作难有高度的热情,难以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很自然地做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事来,也难以在企业中获得好的发展;而在创业项目上,由于他们抱着“如果失败我还可以继续打工”的想法,也使得他们难以用破釜沉舟的决心来创业,遇到问题容易退缩,这种两头兼顾的做法,往往会带来两头都踏空的风险。

只有长期做到专注、执著和热情,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说职场如战场,那么在打工的时候还是有别人帮你顶着,在创业的时候才是你自己孤军奋战的生死关头,只有不畏惧创业的风险,全力以赴地面对创业的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行动指南

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最想做的事。

星期二 打工还是创业?

中国企业家社长刘东华昨天在活动上问我:领导外企和创业,心中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的回答:(1)在外企工作是令人羡慕而且安稳的,自己创业有风险、有梦、有激情;(2)在外企可以和世界一流的人研发技术,创业则可以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中国的知识产权;(3)外企已有一流品牌的光环,创业是希望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

——摘自2009年12月19日李开复微博

背景分析

或许每个职业经理人最终都会面临“继续打工”还是“创业”的选择。对于广大职业经理人来说,唐骏是“继续打工”选择的标杆,像唐骏那样成为“打工皇帝”无疑是许多人所期望的;而现在他们的另一标杆李开复却甘愿放弃“打工皇帝”级别的丰厚待遇,选择自己创业,一个新的思考命题摆放在他们面前:当职业经理人达到职业的顶点之后,究竟该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如何实现对自我价值的新的超越?

当李开复从SGI离职的时候,他也曾经面临着打工或创业的选择,最后他通过一张利弊分析表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相信在这一次,李开复同样列出了打工和创业的利弊。从李开复对刘东华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真正让李开复选择创业的原因还是他对理想的追逐。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两位顶级经理人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的不同选择,或许也能帮助职业经理人们更好地分析自己,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行动指南

像李开复一样列一张利弊分析表,评估做职业经理人和创业的利弊。

星期三 创业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有网友问离开微软中国的员工创业做什么?昨天非正式统计:2个教育服务、1个通讯软件、2个教育软件、1个生物科技、1个茶馆、1个餐馆、1个狗粮。当然,还有谭智、刘博。(我承认,我去的部分理由是去找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