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3章 学习和校园里的那些事儿(1)(2 / 3)

德国“数学王子”高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非常善于思考,对周围的一切总是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小高斯10岁时,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让他们全班解答一道习题:“立即计算出‘1+2+3+4……+100\u003d?’的答案”。这个题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场合,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算出这么长的算术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孩子们都想争取第一个算出来,立刻开始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只有小高斯迟迟没有动手,他在想,难道一定得经过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吗?这个时候,老师看见了他,走上前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小高斯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做过这道题。高斯于是告诉老师,他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化简为“101×50\u003d5050”。“真是太精彩了!”老师赞扬地说。通过小高斯的例子可以看出,多思考可以将人自身更多的潜能开发出来。爱迪生说:“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锻炼和开发我们的大脑……恰当地锻炼、恰当地使用大脑,将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将进一步拓展大脑的容量,并使我们获得新的能力。”

所以,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对周围世界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只有这样,你的智力才可能得到发展。

4.你是怎样思维的

青春期在人的思维发展上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个体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的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但思维水平与儿童时期的相比较,已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向以抽象逻辑为主的思维形式过渡,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等品质方面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青春期初始,由于个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始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已经常常不满足于课本知识,而是将思维的触角指向社会。因此有人说,青春期初期的个体喜欢怀疑、争论、辩驳,不轻信教师、家长或书本上的权威意见,而是要经常的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这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特点。

当然,青春期个体不但能够批判地对待他人的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但是由于青春期初期,个体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而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比如说:青少年有时喜欢毫无根据地争论,他们怀疑别人所说的一切,坚持己见,但是又常常论据不足;有时又孤立地、偏激地看问题,如把勇敢理解为粗暴或冒险,甚至有时会以破坏公共社会准则来比谁更勇敢。

到了青春期后期,个体思维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独立思维能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青春期后期个体思维的批判性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喜欢探求社会、自然现象的根本原因。对于自己和别人提出的观点,都采取不愿意轻信盲从的态度,要求具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他们能够自觉地要求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像儿童那样往往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同时,他们学会了比较全面地看问题,力求从事物的联系和矛盾上来处理事务的本质。例如:生产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前途、理想与现实职业选择关系等等。因此,青春期个体不但开始考虑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联系以及正确性,而且开始考虑思维方式的正确性。由于青春期个体逐步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客观事物规律性和思想方法的正确性,就为他们的思维向更高水平发展及掌握哲学思维提供了前提。

那么,该如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呢?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思维活动,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除了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论证等能力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因为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

1、思维的广度。要求我们要善于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并且学会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一点、一线、一面,要把思维的空间扩大,从而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与思考。

2、思维的深度。一般思维深刻的人在进行思维的时候,总是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善于揭示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会从事物的联系中来灵活处理问题。

3、思维的灵活性。通常是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一种变动的、调整性的不断优化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对问题及时做出恰当地处理。在市场经济中,一些商家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变”的口号就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4、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能够在突发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正确的对策,独特新颖地解决问题,任何创造、发明、革新、发现等,都是与思维的创造性联系在一起的。

21世纪人类社会正朝着知识经济转型,知识的创新是核心,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积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变化的思维能力,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5.男生比女生聪明吗

我们常听很多人议论男生比女生聪明,这实质上是在智力发展方面判断男女孰优孰劣的问题。在中学,很多同学根据名人名家中男的多于女的,或者班上男同学成绩远比女同学好便认为男生比女生聪明,甚至连女生也常常自叹不如男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的进取心。那么,男生比女生聪明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翻一翻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和调查报告,看一看男、女两性在智力方面究竟有没有差异,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早在本世纪30年代,英国就有学者做了相关调查。他测验了各年龄阶段的儿童近9万人,结果发现男孩和女孩的智力平均水平没什么差异。他甚至还比较了同一天出生的男孩和女孩,发现他们也不存在智力上的显著差异。我国近十余年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卫生部曾对我国的青少年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女性的成熟期平均在13岁;男性的成熟期平均为14.5岁。也就是说,我国的女孩比男孩早成熟1.5个生理年。我们知道,人的智力水平同他的生理成熟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女孩的生理成熟既然早于男孩,那么,在这个时期她的社会感受能力、经验分析能力和意识承受能力肯定会优于男孩。这也就形成我们平日随处可见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女生的学习成绩比男生好的现象。但是,在女孩子第二性征出现之后,生理上的成熟会逐渐变得缓慢,在15岁左右还会有一个记忆发展的暂时停滞阶段,这尽管是暂时现象,但还是会给初中、高中的女孩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与此同时,男孩在15岁左右无论在生理成熟还是在心理成熟上都在突飞猛进的发生变化,他们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会变得优于女孩。这种能力落实到成绩上,自然就表现为女生的成绩不如男生。实际上,这种状态是非常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育的成熟,女孩的记忆力会自动恢复。以后,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发展基本上同步。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很多,大量的结果都证明:男生中智力水平高的多于女生,但男生中智力水平低的也多于女性。总体来说,男生和女生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没有什么明显区别,男女生一样聪明,只是在智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但这个差异并不能说明谁比谁更聪明,而是说明谁比谁在某一方面更擅长,并且这种差异不是固定的、直线式的,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智力活动内容而发展变化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感知觉方面,男生的视觉能力,特别是空间视觉能力明显优于女生,而女生由于触觉和痛觉阙限较低,因而比较敏感,嗅觉、味觉比较灵敏;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对颜色的知觉等方面优于男生。

在记忆方面,女生一般偏重于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记忆面较广,量较大,短时记忆较优,而男生倾向于理解记忆,在广度上虽不如女生,但比较深入,记住的信息能保持比较长的时间。

在注意方面,男生的注意多定向于物,喜欢摆弄物体,喜欢操作;而女生的注意多定向于人,喜欢探索人生。

在思维方面,女生的心理感受性较强,情感较细腻,叙述事件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而善于形象思维,通过书本或课堂听讲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则,但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较差,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如男生;而男生多偏于形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较强,独立思考较多,处理问题时较为重视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对具体细节的注意不够。

在兴趣爱好方面,一般来说男生比较喜欢数、理、化等学科,而女生比较喜欢具有鲜明生动、直观特征的学科,如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等。男生学数学的能力较强,在数学的解题灵活性、变通性、敏捷性方面占优势,但在在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解题的基本技能和准确性方面女生占优势。再比如说作文,男生在叙述、描写、对事物的观察、运用词汇等方面不及女生,但善于标新立异,结构不拘一格,因而又以思维的灵活性弥补了语言方面的不足。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男女由于在生理、心理特征方面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可能会造成智力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是指男女智力有高低之分,况且这种差异又不是一时可以清除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男女两性智力发展的均等,也要看到各自的优劣所在,通过各种努力使优势方面得到充分发挥,使薄弱方面得到更好发展。特别是女同学,应正确看待男女生的智力差异,树立女生并不比男生笨的观念,按照自己的心理特点、智能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观古今中外,妇女界不乏卓越人才,如玛丽·居里、雷洁琼、谢希德。据报道:今年高考广西文、理两科第一名桂冠,均被柳州市第一中学两名女生摘得。而对于男生来说,千万不要歧视女生,大家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考试期间的膳食安排

充足的营养是激发大脑功能的物质基础。一个营养充足的人,才会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才可以长时间高效地工作。尤其在考前紧张的复习期间,高度紧张的大脑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此时若营养跟不上,容易引起大脑疲劳,造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期间的饮食,对增强记忆力,保证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蛋白质的充足供给。蛋白质是维持人体健康和从事复杂智力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素,是脑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基础,对记忆、思考、运动、神经传导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习考试期间我们每天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高的蛋类、牛奶、瘦肉、鱼肉、豆制品等食物,以保证蛋白质的供应。

2、三餐安排合理,早餐要吃饱,有乳、蛋、动物食品,也要有淀粉类食品以提供热能;午餐要吃好,荤素搭配,粗细均匀,有一定的蔬菜,提供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晚餐清淡。除了三餐外,下午加一次点心,晚上看书时间较长时可以喝一杯牛奶来补充能量。

3、营养的供给和分配应按时定量,不要随意打乱生活规律。少食、多餐不仅有助于减轻考生的紧张与疲劳,还能降低厌食。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进餐的次数,把每日三餐变成每日四餐、五餐,如此既可降低厌食,也同样可以保证考生获得一天所需的营养物质。

4、一般来说,人在精神紧张时,体内的维生素B1、B2、B6等消耗将会增加。这是因为在大脑中,各个细胞间的联系主要由神经递质来传递,这些物质在合成时,需要维生素B、C等的参与。加上脑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葡萄糖的氧化来供应,在其氧化供热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维生素B1、B2,所以在紧张用脑时期,这些维生素的消耗必然增多,如果能及时地补充所消耗的维生素,则有利于大脑进行高效率的功能活动。反之,如供应不足,则会影响大脑的工作。

5、保证充足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特别是有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等,对人体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B1通过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因脑力劳动紧张而出现便秘。蔬菜和水果是膳食中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如钙、磷、钾、镁、铁等,是一类呈碱性的食品,通过改变血液中的pH值来促进大脑活力。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增加脑组织的活力,使人精力充沛。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6、多喝水。水具有调整体内物质代谢的作用,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能够不断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大脑,又不停地将大脑的代谢物——二氧化碳带走,从而使头脑思维敏捷,反应快,精力充沛。每天至少要保证1500ml—2002ml的摄入量,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地供应,切忌以喝饮料代替喝水。饮用水也有讲究,一般要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