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3章 婚恋心理释情(2 / 3)

(二)失恋者的自我心理调适

感情是美好的东西,但它却是最难通融的东西。所以对感情,如果你争取不到的话,最好而且也是最聪明的办法是当它不存在,当它没发生,不去重视它,尽量摆脱它,即使你不愿意,你也只得如此,因为你没有选择。失恋,就像沙漏,而泪水和心痛,是那涓涓流淌的沙,每一次思念的翻转,就会引起一次决堤——你会不由自主走到约会的老地方,寻觅熟悉的身影;街上某个相似的背影会令你栗然心惊;他(她)的名字一被提及,你的心就会忍不住绞痛了起来。面对镜中急邃憔悴的容颜,嘴角的肌肉早已忘了笑的感觉,你陷入哀愁、自卑和仇恨的流沙里,却不知如何挣脱出来。

虽然谈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确很难,但也不是毫无法则可依的。现在我们就介绍三种失恋疗法,助你走出失恋误区。

1.压力加强疗法:通过刺激,降低敏感度,借外在仪式将内心伤痛彻底驱逐出境,逐渐帮你达到“百想不悲”、“百毒不侵”的境界。失恋初期,你终日魂牵梦系的都是过去的种种。刻意的压住只能使你暂时忘却,但第二天睁开眼,又来了。“不去想”就真的能不想吗?“想要忘”就真的能忘记吗!人的思想,是最叛逆的东西,愈强迫不去想,愈忍不住要想;希望去忘记,偏偏又忘不掉。除非你早已练就“心如止水”的功夫,否则,依心理学研究显示,暂时镇压情绪和抑制思路,只会让下一波情绪再起时,更加痛苦。本疗法并不鼓励压抑,相反地,提倡“以毒攻毒”,让泪畅其流,悲尽其哀,让思念和悲伤尽情爆发,恣意去接触那些易触动情绪的物品或情境,直到反应趋疲,感觉麻痹为止。等你想到没什么可想,悲伤也重复了千百次,慢慢你就会麻木到触景也伤不了情了。

2.罪状加强法:这或许是改变现状的最佳疗法。去想对方的坏处,帮你在倾泻怨怒之余,发现对方竟是如此不堪之人,收拾起思念怀旧的心情,完全抛去牵挂与不舍。恋爱是盲目的,失恋了,就该擦亮眼醒醒了。翻开情海恩仇录中的罪状日记,想想他(她)的恶言恶行和薄情寡义,反复洗脑,务必叫自己愈来愈讨厌对方,讨厌到咬牙切齿、倒尽胃口为止。(虽然分手的原因也可能是自己)如果这样还不过瘾,你可以找些原本就看他(她)不顺眼或对你很愚忠的朋友,一同举行“斗争大会”,大家轮流批判那个人,把他(她)说成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人神共诛的大混球,让你好好发泄一下怨气。

3.比较疗法:比比谁最惨。每个哭泣的人,都觉得自己最不幸,相信我,你绝绝对对不会“幸运”到变成“最不幸”的人。惨吾惨,以及人之惨,就是你虽然很惨了,一定有人比你还凄惨。去找出一些比你还悲惨的个案,来抚平心中不平和不幸的感受,当然,要是你又想起“失恋本钱”中的灾难录像带,再次证明你果真先知灼见、智慧过人!远到埃塞俄比亚的饥民,近到街头的乞丐,谁不比你惨,你凭什么理由寻死寻活、颓废自怜呢?

(三)失恋者的自我疗法

第一步骤:冷静。

不幸响起失恋的警报,不要着急扑上前线抢救。先“冲”个冷水澡,让自己冷静一下,想想这次是真的失恋了吗?你要知道很多人爱耍这种分手花枪,就是认为闹分手可以引起你的危机意识,让你在心理与行为上更在乎她(他),让你为她(他)茶不思饭不想,或是借此测试你的感情深浅。所以不要自己吓自己。有很多的恋人都是分分合合的,没有人会一辈子不吵架。

如果判断出这次的警报不过是演习性质,那就明天哄哄她(他),说她(他)是世界上最美的白雪公主(最帅的白马王子),然后指着熬夜而产生的黑眼圈证明为她(他)彻夜难眠。说不定明夜又是花好月圆的浪漫甜蜜!

第二步:试着挽回。

如果事态严重,那第二步骤就要立刻进行!

脱下你的面具,立刻用各种方式联络上她(他),向他承认错误,千万不可以两个人都为了面子,不做任何努力,反而火上浇油,让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将来后悔莫及。

第三步:当然,如果真的走到了分手的一步,一切都难以挽回,你可以试一试以下的方法。

1.宣泄压抑的情感。失恋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及时排泄这些压抑的情感,就会出现问题。有益的做法是找要好的朋友倾诉心中的痛苦。按荣格的力比多流动理论来说,在恋爱时,恋人们相互倾注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即爱欲)。现在,恋人忽然离去,这外流的能量失去了出口处,必然往回倒流,如果你内心的容量很小,倒流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必然泛滥成灾,给你造成无法言喻的痛苦。现在你要做的便是想象自己是个水利工程师,怎么样将这倒流的能量合理宣泄出来。

(1)向朋友倾诉苦闷的心情。倾诉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意义,如果你正处在热恋之中,那你就得有失恋的准备;如果你的朋友失恋了,你要明白他正需要你去抚慰;如果你正处在失恋中,千万别忘了我们的忠告:向你的朋友倾诉你的情感。找你的同性朋友或父母倾诉是必要的,你那时的思路一定很混乱,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无法清楚地判定自己的处境,可你的朋友和父母都很清醒,他们一定会想法帮你脱离苦海的。

当然,你也可以向你的异性朋友倾诉,尤其是对你一直有爱心的异性朋友。这一点似乎很危险,因为你可能因一时糊涂而做出错误选择,给你并不爱的人以爱的错误信号;你也可能会受到他(她)的嘲笑。虽然这些危险都存在,但当你糊涂到萌发轻生之念的时候,这些危险便无足轻重了。事实上,你的异性朋友往往会对你伸出热情的双手,你也会发现在他(她)身上有许多你过去忽视了的优点,而你原来的恋人因为离开了你,那么他(她)的优点也自然随着他(她)的离去而失去价值。归根到底,向你的朋友和亲人倾诉是你此时的最佳选择。

(2)升华。排遣能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升华则是最理想的方式。

歌德在失恋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罗曼。罗兰在失恋后开始撰写《约翰·克里斯多夫》;小仲马则把自己失恋的亲身经历写成了《茶花女》。这一类的故事不胜枚举。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失恋之后,把自己的精力倾注在其他的工作上,诸如写作、记日记、绘画等,都有益于排遣压抑的情感。

世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但世上绝对有永恒的亲情。当爱情转化为亲情时,那才是真正成为永恒了。

(3)寄情于山水之间。借助人性与自然的相通,向自然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同样收效迅速。失恋后你可与朋友一起外出远游一次,体验自然之奇丽与伟大,体验人生的短暂与美好。寄情于山水之间时,你的胸襟会变得开朗,郁闷的心情就会有所缓解。

2.认知重构。

(1)失恋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痛恨对方,然后感到自尊的严重失落。恋爱中的双方都努力表现优点、掩盖缺点,也只看到对方的优点;失恋后则产生了否定自己或恋爱对象全部优点的倾向。那些走上绝路的失恋者则往往是由于自尊的严重失落。对失恋者来说,重新理一理混乱的思路是很有必要的。你可能会这么想:

“我失恋了,一切都完了。”

“他真是个骗子、恶棍、我瞎了眼了。”

“我什么都没有错呀,他离开我是没有道理的。”

这些想法都是极端的,应该做一定的修正。你应该自我暗示道:

“我失恋了,这一个故事完了,但我还有我的事业。我的朋友和我的乐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欺骗了我,但他曾经有过真诚;他太坏了,但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曾经有过的一切都是美丽的。既然他有这些恶劣之处,我应该为分手而庆幸。”

“分手就意味着我一定有什么地方做错了,让我好好反省一下,以防下次恋爱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能按上述方式把混乱的思路理一理,你会发现,理清后心情会平静许多。如果你感到千头万绪实在理不清楚,可以请你的朋友来帮助你理清。

(2)还有一种认知技巧便是“阿Q精神胜利法”,此法在救急时是很有实效的。阿Q也失过恋,他向吴妈求爱不成,便骂吴妈是小娼妇、大脚婆娘。之后,在赴刑场的路上,阿Q见吴妈也来看热闹,顿时神气起来,要让吴妈看看阿Q不是孬种。单相思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把对方看得过高,而失恋的痛苦除了把对方看得过高外,也有过分看重自我的倾向。如果失恋者像阿Q那样厚着脸皮,不过分看重自己,自我价值的失落感便会减少一些。像阿Q一样把对方贬低一番也有助于减轻失恋的痛苦。“盖”住所有过去的甜蜜回忆,把它转化成缺点。比如她喜欢打扮,你要想想这是败家的先声;她最爱下厨煮可口的大餐惯坏你的胃,你要想想10年后你跟她脑满肠肥的模样。这有点类似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也就是“自我催眠”,也算是“心理防卫机制”的一种。

(3)古人有“难得糊涂”之说,如果失恋者把失恋的重要性“糊涂”一下,将其看成生活中的一次错误,而不是致命的失败,心里就会好受得多。一些人一时被失恋击昏了头,眼前一片漆黑,所有的理性思维都退化了,只想着眼前的失败。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钻牛角尖的态度,你才能很快从失恋中恢复过来。一些人的爱情只是“当时的情绪”。如果你把它当成是真正的爱情的话,你只有得到徒然的悲伤。

(4)失恋,可以说是恋爱中常有的事,你怎么看它。其实,失恋也算是一种庆幸。恋爱只是对一个人的选择,而失恋是对一些人的选择。如果你在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之中找到一个与你真心相爱的人时,你就可以回过头来,对岁月说:我谢谢那次失恋!

如果你没有真的爱过,那你就无所谓失恋。失恋,证明你真正爱过,所以说,失恋,没什么大不了的!

婚姻的“抉择真谛”

认识了婚姻的“抉择真谛”的人才应该结婚。

婚姻的抉择真谛是——决定成婚时,明知极可能会有更好的人出现,但是此时此地此生,我就是选择了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树林里有两只鸟,不如手里有一只鸟。

眼前即可掌握的小小幸福,大过未来不可测、不可知的机缘。

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她)最好、最漂亮、最有钱、最能干……而是因为他(她)是现在最适合我的人。即使有更好的人出现,仍然不会改变。这辈子,有了你,我就满足;现在我接受了你,以后你会怎样,我会如何,也都认了。这就是选择的真谛。

你可以继续千挑万选,继续等待前世冤家,等自己更有钱、更有智能、更懂得看人时才结婚,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妨做这样的选择题——在50岁时与最理想的人结婚,在30岁时与次好的、甚至只是还可以的对象结婚,你会如何选择?

这两者之间极重要的差异,不是十全十美与七全八美的条件距离,而是50岁与30岁之间,整整20年的岁月成本。

如果你认为生命价值高、时间宝贵,在婚后多年发现有更好的对象出现时也不后悔,那表示你早已踏实地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并且从中得到了相当的收获与喜悦。

当你心动又想行动,情绪正在最佳状况,对婚姻有了正确认识及心理准备时,就可以结婚了。而这时的对象是不是今生最好的,竟是个看起来很实际、其实却很可笑的问题。当你具备结婚的身心成熟条件,无论和谁结婚,都有可能组成幸福家庭。当你全然肯定自己想结婚及经营婚姻时,七全八美的对象就是最好的候选人。

在宽广的未来森林里,也许会有无数只孔雀可以和你结姻缘,可是你宁愿选择眼前的惟一——也许只是一只鸽子或一只小麻雀,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彼此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去经营婚姻。

对许多黄脸婆和白发王子而言,和对方一起成熟、一起老去,就是一种幸福。对方是不是最好的,根本不重要;外面是不是有更好的,他们也根本“看不到”。这正是婚姻的庄严与美妙,婚姻不是条件的比较,而是选择的艺术。婚姻是彼此在适合结婚的季节里,潇洒地做独一不二的选择。

最后,让我们重述一下那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吧。

有一个人浪迹天涯,坚持要找一个最完美的人结婚。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找到了。可是,他仍然没有结成婚。因为,那个最完美的人告诉他,她也正在寻找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啊。

许多人不成婚,许多人结了婚,仍然得不到幸福,只因他们不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铁律,不懂得选择的艺术。

如果我们懂得选择的艺术,就知道谁是那个最好的,就懂得婚姻就是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创意选择。而这些都得由你自己决定,由你主动去发现。

不浪费生命,不蹉跎时间;勇于选择,乐于创造;就是婚姻的艺术。

想结婚,请做好心理准备

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相爱,直至走进婚姻的城堡。试问,你们在谈婚论嫁时考虑过结婚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吗?这必须根据双方相互了解的程度和爱情的发展来决定,其中心理因素必须加以重视。

男女要相互了解包括对方的理想、人生观、知识、能力、性格脾气、生活爱好、道德品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爱情发展是否成熟,主要看双方能否毫不隐瞒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对方的思想品质、生活作风或习惯是否能理解和适应,遇到困难时能否相互帮助和体贴等。准备结婚的青年朋友,请你回答心理学家为指导青年们作好婚前心理准备而设计的25个问题:

(一)关于对方的理想和事业心:

1.他(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是否打算在近期内取得某个成就?

3.对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有高度责任感?

4.害怕失败吗?

5.支持你学习吗?

(二)关于对方的人际关系:

1.他(她)喜欢支配别人吗?

2.是否善于体察你的心情?

3.除了你以外最好的朋友是谁?

4.最讨厌什么人?

5.与同事和你的亲友相处是否融洽?

(三)关于对方个性心理特征:

1.最擅长什么技能?

2.爱看什么书报?

3.遇到挫折容易沮丧吗?

4.生气时能否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5.常常犹豫不决吗?

(四)关于对方的恋爱婚姻观:

1.他(她)认为理想的爱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2.最喜欢你哪一点?

3.最不满意你什么?

4.约会与加班时间冲突时通常怎样做?

5.是否常买些你喜爱的东西送给你?

(五)关于对方的生活特点:

1.他(她)办事花钱有计划吗?

2.喜欢你的什么打扮?

3.最喜欢吃什么菜肴?

4.最喜欢什么娱乐消遣活动?

5.常干家务活吗?

这25个问题尽管不很全面,但颇有代表性。有的人在结婚后多年还不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发现自己并未全面了解自己的爱人。你能否明确地回答全部问题呢?如果能,那么可以说你对自己的意中人已经十分了解,能够预测婚后家庭生活的趋势;如果能回答20个以上,算了解得比较透彻;如果只能回答17个~19个,那么只能算比较了解,还需进一步熟悉对方;如果只能回答16个甚至连16个也回答不上来,那么,建议你最好还是推迟做出结婚的决定,因为你对他(她)的了解刚刚过半甚至连一半都不到。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而爱情又是以互相了解为前提的。为了创造这个前提,应该在平时的交往中细心体察对方的言行,从多方面去了解对方,不能只凭感觉去爱,不要匆忙做出轻率决定。

新婚夫妇要注意哪些心理调适

结婚以后依然会发生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心理上要经历几方面的变化……夫妻双方要共同成长。

经过浪漫的恋爱历程,许多新人也许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进入了婚姻的殿堂,虽然有些人经历了多年的恋爱,对对方非常了解,但结婚以后依然会发生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心理上要经历几方面的变化,更何况男女还有性别的差异呢。

首先,恋爱是浪漫的,而婚姻是现实的,你会感受到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感觉。谈恋爱时,男性更主动一些,会邀请女方出去玩,护送她回家,记住她的生日和一些节日,给她送礼物,小心翼翼地不惹她生气等等,女性更矜持被动一些。结婚以后就不一样了,男性的主要精力放到了事业上,他认为,成完家了,该立业了,他一忙起来就不像以往那么殷勤了。女性结婚以后,一心一意地要过好日子了,她们的心理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上,当然她也希望丈夫和她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和谐。丈夫下班回家的感觉是从战场上卸甲回来好好休息一下,妻子回家的感觉是兴致勃勃地准备饭菜,两人共享温馨时光。当两人的中心和价值观发生偏差时,矛盾就容易产生了。所以,结婚以后,双方要互相理解和体贴,不要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其次,婚姻是责任感最集中的体现,恋爱时关系再密切,责任感也差一些,你把女朋友送回家后,还可以和哥儿们玩一玩,结婚以后就不行了。有些丈夫经常要和朋友一起喝酒、打牌,把妻子抛在脑后,妻子当然不能接受。女孩在家时享受爸爸妈妈的照顾,回家吃现成的,结婚以后就不行了,下班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做饭。有的妻子下班后就想在床上躺一躺,看看电视,吃一些零食,全然想不到丈夫下班后的饥肠辘辘。如果你的爱人在家是老小或是独生子女,那他(她)的责任心就要差一些,在家时都是别人想着他(她),结婚后就不习惯为别人着想。结婚以后,双方都要约束“为所欲为”的言行,要增强责任心。

第三,与其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不如说两种性格在一起磨合。因为两个人的家庭出身、文化背景、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生活在一起难免要发生矛盾,因为生活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的生活琐事所组成的,例如,有的人喜欢整洁而另一个人喜欢把东西乱放,有的人不修边幅而对方有“洁癖”,有的人节俭有的人却爱逛商店等等,所以,结婚以后许多年轻夫妇容易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影响了和谐的家庭气氛,甚至有人因为性格不合而闹离婚呢!一般婚后性格磨合期至少要半年至一年。所以,两个人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要太固执,出不要全无立场,灵活一些。

第四,性生活是婚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家都没有太多的经验,难免会配合得不和谐。女性容易对疼痛感到紧张、惧怕,但也对新生活充满期望;男性容易对自身的能力、对方的满意度感到紧张、有压力。更多的知识可以使自己了解哪些是正常反应,哪些是需要调整的;更多的温柔可以化解紧张的气氛;更多的沟通让对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双方满意。具体的行为问题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总之,不要把婚姻想象得过于理想,也不要把它看做是爱情的坟墓,它是生活的一个驿站,又是夫妻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幸福美满的婚姻是两个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希望大家都能够获得它。

男女婚后心理特征及差异

(一)女性婚后心理特征

婚后女性在家庭中表现优于男性,如主动干家务、生活上关心配偶、注意丈夫感情需要、生活较节俭、对爱情专一、有事同丈夫商量、经常鼓励安慰丈夫、修养好等。缺点为在家中爱使小性子、发脾气。而女性对婚姻的失望程度高于男性。如配偶由心中的白马王子变成了平庸的人是男性对女性同样感受的3倍;同意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说法者为男性的2倍;婚后生活由婚前浪漫变为平淡无味者为男性的2倍,所有这些,都表明女性在婚前期望值和对婚姻的理想化程度高于男性。

(二)男性婚后心理特征

90%的男性被妻子评定为对爱情专一;80%的男性关心妻子遇到的困难;70%的男性有事同妻子商量;69%的男性生活上关心妻子;56%的男性能注意妻子感情需要;52%的男性主动干家务;41%的男性较节省;38%的男性经常鼓励和安慰妻子。但在男性否定项得分高于女性,如有感情转移或第三者介入男性是女性的5.5倍;有喜新厌旧情绪者为女性的3.6倍;不主动干家务者为女性的3倍;自私、遇到困难指责、抱怨妻子,不注意配偶感情需要、有事不能同妻子商量、花钱大手大脚者为女性的1.6倍~2倍。这些说明了部分男性在婚前为追求女性有较好的表现,而婚后则表现不佳,存在大男子主义,或目的达到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令妻子失望。有关组织通过1年~4年追踪调查发现,导致婚姻不和谐、夫妻冲突的因素中,男性负有较大的责任。

相爱的人怎样才能做到相知

尽管夫妻二人共同生活许多年,相互爱得特别深,但是,他们并不一定能够相互理解。因为你爱的是现在的他(她),却并不了解过去的他(她),更不能保证永远爱将来的他(她);你用自己的方式去沟通,你以为他(她)应该理解你的内心想法,相反,他(她)并不了解,甚至产生误解,使两个人产生矛盾,甚至反目成仇。所以,从相爱到相知,要经历反复的沟通和磨合。

对此心理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爱对方就要了解对方的所爱所需

许多人不自觉地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并不愿意考虑别人的内心需求,尤其是从小在家备受大家呵护的人更是如此。A先生最近特别不能容忍他的爱人,嚷嚷着要离婚!可是他们才结婚一年多,关系一直很好,而且A先生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原来,A先生的老母亲从外地搬来和他们同住,他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因为工作特别忙,就希望爱人能够多照顾他母亲。可是,A夫人一直是在丈夫的宠爱中生活,现在家中又多了一个人分享丈夫的爱,觉得很不平衡,她一心想的是自己如何被丈夫忽略,要争一口气,却一点也不考虑丈夫的需要。其实,她只要对他妈妈好,他就一定会对她回报更多的爱。有的聪明贤惠的妻子对丈夫前妻的孩子特别好,结果事半功倍,也赢得了丈夫和孩子加倍的爱。可是,有的人就想不到这一点,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成语说“爱屋及乌”,用到夫妻生活中应该很合适。

(二)爱是尊重而不是制服

新婚的夫妻在甜蜜的同时总是避免不了许多争吵,焦点还是在于“谁说了算”。B夫妇刚刚结婚半年多,却为一点小事打得不可开交。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平时温文尔雅,可是在家里打起架来却是另一付面孔,为什么呢?就是为了争夺家庭中的“领导权”!丈夫在单位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人不多但都听他指挥,回家后他也习惯了这一套,按他的理论:家和单位一样,只能听一个人的,否则就会乱套。女人嘛,和她说不清楚,按我说的去做就行了!妻子却想:你在单位是领导,在家可不行,凭什么我就得听你的?当初你追我的时候说什么来着?一切都依着我,现在竟想骑到我头上?没门儿!我得制服你!其实,两个人要都退一步,搞好分工合作,生活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三)善于沟通很重要

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人一生气就忍不住要动手,过后又后悔道歉,但是要知道这种行为对夫妻感情伤害最大。谁都说C先生的脾气好,待人热情和气,可是,谁想到在家里他却经常对妻子动拳头!问他为什么?他却振振有辞:“有些事情和她说了多少回了,她就是不听!我实在是忍无可忍,只好动手。要不然你说我该怎么办?”他以为这样一来事情很快就解决了,他还是爱她的,打人只是不得已。但实际上结果正相反,吵架可以加速沟通,而打架却只能越打越让人寒心,使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妻子决定离他而去时,他就会追悔莫及。

上述情形都是在心理门诊中常见的例子,主要的原因还是夫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人在表达信息时,同样一句话可以有表面意向和内涵意向,一方常常觉得对方应该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可是对方仅从表面上领会,所以常常有误解和矛盾。例如,妻子让丈夫快点上床睡觉,本意是累了,想早点睡,但丈夫可能会理解为她需要他,结果上床后肯定会遭到拒绝。心理学家发明了“信号、认可、再认可”的沟通技术来训练这些夫妻。

妻子:(信号)你还不快点上床?

丈夫:(认可)你嫌我吵,是吗?我会轻一点的。

妻子:(再认可)多谢。

或者是——

妻子:(信号)你还不快点上床?

丈夫:(认可)你想我啦?

妻子:(再认可)不,我累了,想早点儿睡,你可以轻一点吗?

另外,“共度时间”的缺乏也是影响夫妻沟通和了解的原因。有心理学家曾调查了一些双职工夫妻,他们之间几乎无法交谈的占10%,每天能交谈10分钟的占20%,约20分钟的占10%,几乎不相互陪伴散步、看电影的占50%,每天能陪伴10分钟的占20%,约20分钟的占20%,约30分钟的占4%,大于30分钟的占6%。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相互了解,所以,有许多繁忙的现代人感叹没有人可以和他聊天,没有人了解他的心。

不可小视的“婚后爱情沉默症”

接受了婚姻,走进了家庭,每天面对着琐碎的生活,或许你会感到两个人的话越来越少。你们很少对爱人说一些十分甜蜜的话;从不向爱人认错;两人从不共同讨论性生活问题;很少去想爱人需要些什么物品;常常觉得与爱人聊天是浪费时间而喜欢一个人做事,不愿意与配偶商量;认为故意取悦于对方是庸俗的;搞不清爱人对自己的感情如何;爱人做了件自以为得意的事,你却不以为然,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值得庆贺;遇到矛盾或问题,夫妻俩经常生闷气;认为“在爱人面前认错也很丢人”;有些事心里很不满,可又怕说出来伤了夫妻的感情;不知道爱人对自己哪方面不满意;婚后很少坐下来交流感情;爱人生气时,常常置之不理;有许多话不愿意与爱人说;在爱人面前谈论想法时,对方常常显得心不在焉;有时俩人在一起时,常觉得无聊;很少去探究爱人为什么总是情绪不好;……还有很多很多,不过这时的你要注意了,是否你们患了“婚后爱情沉默症”。

千万不要小视这一问题,看一看专家提出的建议,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方式。否则很可能双方会对彼此失去兴趣,逐渐疏远,严重时可导致一方有外遇,从而引起婚姻破裂。

1.打破错误观念:婚后,生活确实变得现实多了,但只有不断发展类似婚前的那种恋情,平凡的生活才会产生乐趣,才能从生活的繁琐中体味到人间的幸福。否则,每日埋头于生活琐事,会渐渐让人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便使“结婚是爱情的坟墓”得到了印证。

2.学会共同创造新生活:多在家庭生活中安排一些娱乐项目与交流感情的机会,因为这不仅仅是巩固和发展夫妻关系的需要,同时也是对繁忙紧张工作的调剂,从而使人们能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继续工作与学习。

3.不要总想自己的尊严:夫妻间不应当笑话谁主动了。谁得面子等等。因为主动和热情本身就是对爱人的一种尊重与依赖,对方若以此取笑,岂不是不知好人心?

4.增加性生活的和谐:和谐的性生活是强化夫妻感情的一种粘合剂。夫妻间如果在性生活中有了障碍,一定要去寻求专门的科学指导。否则,一生中几十年都会在痛苦中度过。

5.正确认识“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既懂大义,又明细理;既有七情六欲,又会适当地进行表达。那种缺乏温情的、冷酷的男人,实际上是心理不健康的男人。

走出“婚后爱情厌倦症”的阴影

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女性:由于长年与丈夫生活在一起,居然莫名地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觉得夫妻生活已单调苍白索然乏味,仿佛再也找不到当年谈恋爱时的那种激动与甜美了!

这种沉甸甸的失落感,就是本文所谓的“婚后爱情厌倦症”。那么,是不是这种“婚后爱情厌倦症”,就意味着当初的“爱”真的已经走进了现今的“死胡同”呢?其实不是。

请细品《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的妻子十分苦恼。她发现丈夫对自己的爱再不像早先那样炽烈火热了,曾不由得潸然泪下。好在有个聪明的小狐狸发现了她的苦恼,就给她出了个绝妙的点子:“既然你的夫君对你已大不如前,你就索性平平淡淡地过上一阵子,别施粉黛,也不要打扮,然后,你再选择一个日子,突然把自己认认真真地打扮起来,并突然出现在你的夫君面前。这时,包你会看到一个奇迹。”这不幸的女子照此办理,果然看到了奇迹——那一度心灰意冷的丈夫突然发现,精心打扮后的妻子竟然还是那么光彩照人,还是那么活泼新鲜,还是那么美丽明媚!自然,丈夫热烈地拥抱了她;她也终于发现,沉寂了许久的爱又复苏了!

真该感谢蒲松龄,他为唤醒无奈的男人女人们开了一个多么深刻的药方!

不是吗?导致“婚后爱情厌倦症”的最大原因,不就是夫妻双方忘记了不断地为生活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活力、新的激情吗?试想,一个不再是“火”的人,怎么可能去点燃对方心中的那团“火”呢?

爱,来自男女之间神奇的吸引力。谁忘了制造这种吸引力,谁就可能尝到“婚后爱情厌倦症”的苦果!

那么,何谓吸引力?说白了,就是男女双方保持相互爱慕的那一系列最活泼、最动人、最微妙的言谈举止。这些言谈举止并不神秘,也不深奥;既不难寻觅,也不难做到。关键是,你必须仍然保持着爱的活力!

小心翼翼地种颗太阳吧,让金灿灿的爱的阳光簇拥着你们!这阳光,可以是赞美,可以是安慰,可以是歌声,可以是笑影,可以是你们所适应了的一切!

记得别林斯基说过一句挺深刻的话:“爱情是两个相似的天性在无限感觉中的和谐的交融。”小心翼翼地创造这种和谐吧,谁创造了这种和谐,谁就将一举走出“婚后爱情厌倦症”的阴影!

离婚女性的心理调适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在不断上升。离婚是悲剧还是喜剧众说纷纭。马克思说:“离婚是对下面这一事实的确定:某一婚姻已经死亡,它的存在仅仅是一种外表和骗局。”“法院判决的离婚只能是婚姻内部崩溃的记录。

我们且不说离婚所造成的社会后遗症,单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仅次于丧偶的一种社会心理应激源。所以,心理学家认为,离婚无疑是一场危及身心健康的“围城”大“地震”。离婚的原因,可能是感情长期压抑的宣泄,可能是爱情夭亡,也可能是喜新厌旧。离婚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人人都可以做,可人人都敬而远之,可见离婚不仅意味着一种痛快,更意味着一种难言的痛苦。

离婚如同心灵上动过一次手术,它给离婚者造成的心理创伤是深远的,也是一般人难以体验的。离婚者能否克服离婚后的心理障碍,平稳度过离婚后的心理不适应期,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

(一)离婚后容易出现的心理失调

1.内心处于孤独和无目的的游离状态。离婚之后,原来的夫妻纠葛、情感震荡和终日的烦愤已经烟消云散,短时间内会感到心灵的安静和无拘无束的自由。但时隔不久、茕茕孑立、相影相吊的感受却会不期而至。这种感受本来或许还不强烈,但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看到别人家庭生活和睦、夫妻感情亲密,特别是别人对自己离婚后生活的关心、询问和帮助,都在不断地强化着自己内心强烈的孤独感,衬托出自己漫无目的的游离生活。这种状态如果不及时改变的话,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有可能导致自杀。

离婚者常常有意无意地将心里的痛苦埋得更深。他们不愿意、实际上也难以做到与正常人进行心灵沟通,即使与他们的亲人也不例外。离婚后的独身者,从形式上看,似乎又回到了单身生活形态,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早已不像以前那样轻松、愉快。他们心中已有许多无法对人言说的愁苦和哀怨。这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自我封闭,极有害于心理健康,也会使人丧失斗志,缺少生活信念,产生逃避现实以至厌世情绪。

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都反对离婚。一般说来,离婚总被人们看成是一种不幸、一种耻辱,甚至是一种罪过。尤其是对女性离婚者来说更为如此。有的甚至会离群索居一段时间,以逃避社会舆论的压力,这一举动更加重了原有的孤独心理。以至于因无法承受而出现病态心理。一位女士说:“离婚仿佛使我徒然长出锦鸡的尾巴,变得令人瞩目起来,此时若听话听音,非忧烦成疾不可。”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坦然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过分的敏感只会伤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