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章 亲爱的,我们不要再互相伤害(2 / 3)

留意你的小伤口

男人和女人的分手是件大事,其实,就像在雾中待久了衣服会湿,分手是由很小的琐事聚集起来造成的。

男人和女人的分手常常发生于不经意之间,比如随口说了什么话伤了对方。因为事情很小,不值一提,说过和做过的人自己也已经都不记得了。

正是这些很琐碎的小事,说出来可能都会难为情,但是,它们堆积久了,对彼此造成的伤害会很大,而且难以弥补。

也许,你会以为如果你说出来,对方会这样说:“哎哟,就因为这点儿小事。心胸太狭窄了……”所以,你一直就把它们藏在心里,很难出口,自然伤痛也无法得到弥补。这些小事积累多了,就成为潜在的不满的原因。

结婚后两个人走到一起,和彼此独自生活的时候截然不同。如果你还像单身时候那样我行我素,肯定会发生问题。结婚了就应该接受不同于单身时期的生活,有些事也需要格外注意。

家庭是社会当中最小的共同体。共同体就要互相帮助、相辅相成、共利共生。

两个人组成了家庭共同体,就等于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两个人合力打造了以前并不存在的新世界。两个人是因爱而结合,打造了以前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因为有爱的存在,共同体很容易组成吗?并不是那样的,因为彼此间存在着差异。

就拿饮食来说吧。一个人嫌太咸,另一个人却嫌太淡。一个人说太辣,另一个人说不辣。一个人喜欢炒着吃,另一个人喜欢烤着吃。一个人想吃汉堡,另一个人想吃披萨。一个人主张吃素,另一个人主张吃荤。一个人想在家里吃,另一个人想去饭店吃。从小事开始,两个人就不断发生冲突,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

小矛盾和小冲突更容易导致离婚

离婚本是一个需要考虑很长时间、慎重做出决定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夫妻因为许多不可思议的小事而分道扬镳。

有的夫妻在接吻的时候,因为妻子不小心咬到了丈夫的舌头,而丈夫大吼一声,不由自主地打了妻子的耳光。丈夫是稀里糊涂做出的举动,只要向妻子道歉,妻子说声“没关系”就行了。然而这个事件却成了离婚的原因,妻子对丈夫产生了怨恨。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男人怎么可以因为这么点儿小事打女人耳光?”

从这种失落的心情出发,什么都看不顺眼了。最后,这些感情积累起来,导致了离婚的结果。

因爱而结合的两个人,几乎不会因为大问题而吵架。遇到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两个人反而会齐心协力,不需要被要求被教育,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做。然而,面对小事的时候,两个人却冲突不断,不时爆发琐碎的争执。刚结婚的时候,争执都会因爱而化解。然后,一年、两年、三年之后,会怎么样呢?即便是小小的争执,时间久了,也会成为心结,成为伤痛,甚至到了无法继续生活的地步。

当然,如果仅仅这样的话,应该还没到过不下去的程度。最开始发生大事的时候,两个人会齐心协力。这些小小的冲突太过频繁,互相都受了伤害,当外界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两个人就不再合力应对,也就是发生了所谓的内部分裂,最后就导致离婚了。

人们都以为离婚的时候肯定发生了值得分手的大事。其实,不是这样的,绝对不可能是因为某一件事而导致两个人分手。

当两个人情投意合的时候,某件事的发生会使夫妻更加团结。当两个人疏远的时候,这个事件就会成了借口。本来正苦于找不到借口,正好遇到这个事件,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决定性的契机了。

结婚时需要注意的都是些非常小的事情,尽量解决好小矛盾和小冲突。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观察自己的呼吸,注意身体产生的微小感觉,可以了解心中的细微不满和疏忽。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阻止积累在身体里的小压力。不仅如此,还能洞察到无意中带给对方的小小的伤害。

我们大多习惯性地生活在疏忽和无知状态之中。即便是夫妻,也不知道对方的压力来自何处。当最后到了分手地步的时候,丈夫根本无法理解妻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分手。

“她怎么会有这种极端的想法?”

“你怎么不早说呢?”

“既然这么严重,你就应该早说出来,怎么到现在才说?”

事情太小了,很难说出口。受伤的人不能说,带给对方伤害的人也因为事情太小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给对方造成了伤害。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导致伤口越来越深,无法挽回。

男人和女人生活在一起,应该经常注意,看看自己有没有给对方带去伤害,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伤害。

塞缪尔·约翰逊,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一生重要作品有长诗《伦敦》、《人类欲望的虚幻》、《阿比西尼亚王子》等。还编注了《莎士比亚集》。

培 根

爱情就像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就像补充收入;容忍对方缺点,这是节制支出。所谓永恒的爱,是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

亲爱的,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每当婚姻亮起红灯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他(她)变了,不再是当初结婚时的那个他(她),也有人会说,只要我们相爱,就可以排除万难。当然,男人也可能会想,“我是男人,怎么可以为了女人说变就变?”也可能有的女人会想,“我太自私,怎么可以一味地要求男人?”难道结婚就一定意味着成熟,生活幸福就应该一成不变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些前来咨询婚姻的人往往会一口咬定,他们的婚姻之所以会陷入危机是由于配偶的性格变了。

男人们总是振振有词地抱怨说:“我们的关系之所以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她的责任。是因为她变了,不再是当初我们结婚时的她了。可是,她偏偏不承认,非说是我变了,并且要求我调整自己。真是荒唐,她怎么可以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强迫我改变自己呢?”

女人们则愤愤不平地说:“他变了,不再是我们以前结婚时的他了。现在我们不再聊天了,不再一起散步了,我们之间似乎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说得难听一点,他回不回家,我都觉得无所谓。现在,除了他挣到的薪水以外,在他身上我看不到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其实,这些男男女女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他们没有认识到,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我们也应该承认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会在改变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成熟。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一位丈夫和婚姻专家曾探讨过他的婚姻问题。他是这样说的:最近几年,我的妻子一门心思地扑在事业上,每个月有好几天要陪客户在外面吃饭、应酬,把他一人撂在家里。对此,他非常生气。

要知道,在他们婚后的最初10年中,这位妻子每天晚上都会早早回家,不仅准备晚餐,还主动干这干那,并且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但是,最近几年,她却一心只顾追逐自己的梦想,把目光投向自己的事业。由于她在时间上的投入和工作上的努力,最终也赢得了升职的机会。但是,从此以后,他的妻子便更加关注自己的事业,把生活的重心由丈夫转向自己。正是这一系列的变化,让这位丈夫一口咬定,就是这个改变使他们的婚姻最终破裂了。这位丈夫还跟婚姻专家说:“她彻底变了。现在她只为自己着想,只顾和别人共进晚餐,不关心家人。”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妻子决定挑战自我,所以,掀开了生命的新篇章。可是,作为丈夫,不仅不为她的进步喝彩,反倒还把她挑战自我的愿望当成婚姻破裂的导火索。可想而知,这位丈夫以这样的视角看问题,必定会对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造成致命的影响。但是,他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所以才会对伴侣取得的进步不以为然。

但是,如果事情照这么发展下去的话,这对夫妻的差距也势必会在不知不觉中越拉越大,距离越来越远,失去尊重的感觉也会与日俱增,到最后,甚至还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把他们抛弃了。因此,我们想提醒大家的是,必须学会接受改变,认识到改变是婚姻关系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否则,两个人要么离婚,要么与配偶的矛盾不断升级,一直在绝望中挣扎。

其次,夫妻双方应该携手共进。许多婚姻中的一方总是一味要求另一方不断进步,而自己却不思进取。

同样是婚姻咨询的例子,一位妻子向研究婚姻和家庭问题的权威专家谈起她的婚姻时,坦率地承认自己挖空心思,想让丈夫变得越来越好,可是,这位妻子丝毫没有认识到,她已经把一切责任统统推卸到她的丈夫身上,在她看来,她的做法却是一种美德,是很有意义的。实际上,她不应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丈夫身上,自己也应该付出努力,自己也需要改变一下。然而,直到她的丈夫提出离婚,她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苛刻,丈夫能和自己相处是多么的不易。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如此看来,这位妻子根本没有觉察到他们的婚姻已经出现裂痕,事实上,接受改变才是美满婚姻的秘诀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这是因为社会上一系列约定俗成的错误看法对这些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已在他们心中扎了根,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对改变怀有抵触情绪——不仅自己拒绝改变,也排斥对方的改变。然而,正是这些错误看法阻碍了许多夫妻的心智走向成熟。

他的改变源于你

要让你们的婚姻关系产生巨大转变,其实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当然,更不应该强迫你的伴侣改变自己的行为。只要其中一方能够做到保持冷静就行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了:我必须不能再感情用事,而要做到稍事停顿,我必须在婚姻生活中有所改变,并且希望伴侣也像我一样。也许,你还会问,为什么非要从我做起呢?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你读了这些内容,是你听了我们的观点。显然,这至少能说明,你希望与你的伴侣建立起贯穿一生的更深刻的关系。对于怎样缔造美满幸福的婚姻,你必定是有兴趣的。因此,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你当然责无旁贷。

其二,你应该对自己的一切言行、选择、态度以及情绪负责。要知道,但凡心智健全的个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不应该把自己大吼大叫的行为归咎于伴侣,说出类似“如果他不再吵嚷(多称赞我几句,多做一些家务,少花点钱等),我就不会对他大喊大叫(不理不睬,有意疏远等)。其实,这种“如果”式的思维方式不但站不住脚,而且还会让你变得更加软弱,因为这无异于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控制权拱手让给别人,然后却抱怨伴侣触怒了自己!

显然,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做过同样的事情。不过,如果我们自觉地关注自己的行为,如果我们认识到感情用事破坏性的一面,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将变得有所不同。要知道,在阻止双方关系变得恶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又都知道,一时的冲动有可能导致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所以说,婚姻生活中,如果哪一方都不愿意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阻止双方关系的恶性循环,那么,夫妻之间的你争我吵就会像部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永远都处于战争状态一样,永远都会无休止地发展下去。

当然,这里所说的头脑冷静并不是要你矫揉造作地强压怒火、息事宁人。

恰恰相反,而是要你做到心平气和、乐观豁达。诚然,面对并且承认这些事实是痛苦的。尽管如此,事实还是事实。所以说,如果你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伴侣建立亲密关系,那么这一事实必定会为你带来佳音。换句话说,在你的人生中,如果你能扮演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那么,即使你只是了解到自己下意识的情绪反应可能会对婚姻造成的某种影响,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你与你的伴侣建立并享受这种人们最为渴望的亲密关系。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萧伯纳

结婚后夫妇间的关系并不是单方面的要求和给予,还要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才可能发挥得极致。

感谢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你有没有听见配偶抱怨你不知好歹?你有没有明知对方是好意却还表现出一种不领情的态度?不要以为,夫妻间就不需要感谢了。

感谢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你要不怕麻烦,发掘配偶所做的一点一滴,让对方知道你感谢他或她做的一切。你还应该关注积极的感受,经常回味这些美好的感受,而尽量避免陷入一些不愉快的回忆当中。努力达成一致意见,对对方做事情的出发点表示感谢,这些都很重要。感谢随着赞美而来,但是你要考虑好你欣赏的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还是他或她本人。我们很少肯定一个人的人品,而这样的肯定值得大加赞赏。

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虽说彼此的相处并不是从完美的基石上开始的,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也遇到并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继续这样做下去,因为他们相信胜利最终会属于自己。

大学期间,巴德向珍妮特求婚,她欣然答应了。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结婚,但是由于已经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所以,还是体会到了夫妻生活的苦恼。

订婚后的第一个圣诞节,珍妮特为巴德买了一件牛仔夹克上衣。巴德只是打开盒子,拿起上衣看了看,然后说了句谢谢,转身就走了。

“巴德,你不喜欢我买的上衣。”珍妮特说道。

巴德疑惑地看着她,说:“我当然喜欢。”

可是,珍妮特决意地说:“不,你不喜欢。我知道,你一点都不兴奋。”对珍妮特的回答,巴德感到很吃惊,认真地说了一遍:“我真的喜欢。”可是,珍妮特还是表现得非常激动,当即回驳道:“不,你根本就不喜欢。如果你喜欢,你会表现得很兴奋、很开心,会说很多很多谢谢我的话。如果在我家,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会这样说——‘哇,这正是我想要的。’圣诞节是多么盛大的节日啊,我们应该表达我们的热情。”

以上就是珍妮特与巴德收到礼物时的不同反应。当珍妮特被一件事情感动时,她会反复表达自己的谢意。而巴德却不会说太多的感激之词,只是心不在焉地把上衣扔回盒子。因此,珍妮特才会认为巴德不珍惜她为他所做的,不懂她的用心。可是,巴德对这件事情完全出乎意料,对珍妮特过激的反应也一片惘然。

事后,珍妮特与巴德都没有就这件事情深究下去,可是珍妮特感到很失落,认为感受不到对方的爱,而巴德也觉得感受不到她的尊重。为此,懊恼不已的巴德这样跟朋友说:“我知道珍妮特很爱我,但她已开始怀疑我是否像她爱我那样爱她。当她说我对她的礼物没有一点热情时,我感觉她似乎并不真正喜欢原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