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十七章《现代风水文化百科:宅地环境风水》(13)(1 / 3)

《周礼》reference_book_ids":[7224859397342628868]}],"1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9,"start_container_index":1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5},"quote_content":"《易经》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2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9,"start_container_index":2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4},"quote_content":"《玉尺经》reference_book_ids":[691384324530268059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古今经典建筑风水大观

第一节 唐都长安城

唐都长安,是在隋都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城郭呈长方形,东西约九千七百米,南北约八千六百米,周长近三十七公里,面积达八十四平方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帝王都城。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深受“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天子”居住的都城更是如此,唐都长安城就是其中的典范。

一、布局特色

长安城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内街道均为东西或南北向,排列正气、方向端正,宽畅阔达,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千百家似围棋书”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独特的布局格式。

长安城东西南三面各有三门,北墙开四门,合十三座城门,象征着一年有闰;并且将多出来的一个“闰”门放在北墙,靠近宫城,象征着皇家“闰气”。

城内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其中,贯穿南面三座城门和东西两面六座城门的六条大街为主干道路,号称“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分别为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门街,宽度都在百米以上。其中间的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米,是城内最宽的街道。它北连朱雀门,南达明德门,贯穿南北,是全城的主轴。皇城南面,连接着春明门和金光门的大街是东西向的主干街,它与朱雀大街十字交叉,把全城连为一体。

长安全城被纵横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以朱雀大街为界东西各五十五坊。一百零八坊对应寓意108位神灵的108颗星曜;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

长安城匠心独运,整齐划一的结构,使得整个皇城显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

二、风水理念

“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都城的营建是一国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因此,在建筑布局上讲究颇多,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当然也不例外。

首先在都城的规划布局上,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所谓“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传统风水在建筑上讲求坐北朝南,这一点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唐都长安亦然。最初的宫殿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当然,它也是封建皇帝据北而立,面南而治儒家传统思想的一种体现。

此外,将宫城南面之门命名为“朱雀门”,而将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

还有,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与阐扬。在太极宫中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两仪”之称谓也是出自《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从地理位置上看,长安城地势敞阔平远,有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横贯,从空中俯视西安大地,形状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横贯西安地面的这六条土岗从北向南,依次称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第二节 紫禁城

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十四年建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称为紫禁城。

紫禁城占地7.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为1.5平方公里,有房屋9999间,黄色琉璃瓦屋顶,蓝色护城河和红色围墙把它与外界隔开。它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皇宫,也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大型阳宅古典建筑群,这里凝结着前人的伟大智慧,也是风水与建筑完美结合的旷世杰作。

从空中俯视,可以清楚看到紫禁城外皇城之内的环境明堂风水布局。紫禁城内外景观大多是动用人工建造而形成。没有山,建造一座山,名曰万岁山(现称景山);没有水,开凿一条河,名曰金水河。河水曲曲弯弯地流经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文渊阁、东华门等重要建筑和宫门前,将“生气”源源不绝地导入城内。紫禁城外建皇城,皇城外建内外京城,城廓层层包围,使它具备了依山环水、藏风聚气的理想风水环境。

紫禁城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朝政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均位于中轴线上。其他宫殿若不建在中轴线上。也是严格按照对称规则,分布在中轴线两端。整个紫禁城建筑都按照坐北朝南统一布局。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就是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以及东华门和西华门。位置分别设在天盘的坤申、壬子、乙辰和丙午宫位,传统风水对阳宅门户的特殊设置可见一斑。午门是正门,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九五至尊”的象征。

城南半部以朝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城北半部则以后寝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辅以东侧的奉先殿、皇极殿,西侧的养心殿、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和举行祭祀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廷”。前后布局严谨、秩序井然,体现了封建等级礼制的威严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紫禁城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精华,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正统风水学的玄妙智慧。它通过巧妙的布局建造,达到人与自然的交融和谐,利用自然山水的生旺之气,达到地灵人杰的吉祥效应。这种内外和谐吉祥的风水格局,正是郭璞《葬书》所述的环境风水原则以及杨筠松《玉尺经》所云完美的风水格局的创造性运用。

紫禁城风水建筑的丰富内涵,对我们辩证地继承与应用中国传统风水遗产精华,因地制宜地建造和谐吉祥的建筑风水环境,具有不可多得借鉴意义。

第三节 上海金茂大厦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被世人称作“东方明珠”,她给予大众的印象是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然而,当我们对上海的新建筑进行推敲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中同样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念。

去过上海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金茂大厦这座世界上第三高的建筑。这座庞然大物在其建造之初,它的建筑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投标的形式,最终中标者为美国的设计公司。据说美国人接手这个项目的投标任务后,所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去研究该项目的技术问题,而是力求寻找一种现代超高层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沿袭的结合模式。他们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寻找了几乎所有古代高层建筑的图片,最终他们选定了西安的大雁塔作为构思上海金茂大厦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