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6章 写作的流程和心理准备(2 / 3)

三、再思考

信息收集到一定程度,论点和支撑论点的补充信息(逻辑支柱)便被赋予了一定的目的,就可以讨论论点的完整度了。提案书等,在这一阶段就要采用像图表2-2所示的金字塔结构,塑造完整度,这样一来,一眼就能看出这篇文章是否具有说服力。

如果各个“逻辑三角形”没有说服力,即逻辑和支持逻辑的依据较弱,要再一次返回到假设验证阶段重新验证。但在这一阶段,即使完整度低,因为信息少,之后的结论完全颠倒的可能性也很小。这样一来,在这个阶段开始写文章的同时也可以收集信息。

很难说哪一种方式更好,写作就是磨炼思考、加深、有时需要迸发出新的想法,所以很多情况下,即使迷茫也依然要继续写作。最不应该的就是在准备阶段停止思考、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行动。

考虑结构、风格

在这一阶段,希望大家认真考虑的不仅仅有逻辑,还有第4章论述的结构和整体风格等。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认真思考什么结构和风格能影响到他们的内心。

特别是风格,要在这一阶段确定好。电子文书的结构,只要剪切、粘贴便可简单地编辑,但当写到一定量的时候会出乎意料地懒得更换全部风格。比如用“です·ます”尊敬体书写了5000字左右,为了强烈表达自己的主张而改用“だ·である”的简体,但仅仅这一改变也非常麻烦。不仅仅是单纯的风格,还会想“是不是写成了带来危机感的风格?或者是写成了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风格”等等,风格的设定会影响文章整体,所以要尽早确定。

步骤二:从能写的地方开始写

这里最重要的是从能写的地方开始写,只写1行、1段、1页也好。认真地按照步骤一,一定程度上应该就会找到结构、使用的部分、素材的目的。灵活使用这样的部分和素材,慢慢地就能写出构成整篇文章的内容。

面对报告等特别长的文章,最多的是想从开头开始写却写不出来而感到受挫的人。像这样长时间写不出来,就会失去最初的能量、失去思考的力气和为此而花费的时间,慢慢地就写不出来了,陷入恶性循环。并没有人规定一定要从文章开头开始写。先从能写的地方开始慢慢写出各个部分,渐渐接近预定字数。从精神层面来看,这在数字时代的商务写作中也是有效的。

另外,如果要写某部分,常常会出现“想加入这样的事例,但现在想不起来好的例子”“虽然想在这里加上什么结束语,但想不出好的句子”等等状况。

这时候,相比在这里闷闷地思考来浪费时间,倒不如做好标记保留这一部分,先顺利地写能写的地方。

笔者通常会改变文字的颜色、简单地记下应该写的要点,在文章上相应的位置留出“……”这样位置。大家不一定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所以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与此相反,虽然会想起好的内容和句子,却无法直接判断插入到哪里才能发挥效果。这时,可以先写出这一小部分,做好标记再找到预计插入的地方,或者做好标记集中放好(笔者用word写文章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加上标题再放在文档末位。综合考虑到了文章内的搜索和写作效率)。

比如,本书有关于“最大话题”的论述,虽然刚开始就知道把这部分放在哪里,但迟迟无法判断放在哪里最好。于是,笔者先写出了内容,之后(进行微调)便像放在哪里都可以那样积累了下来。

然而,好的点子和句子浮现在眼前的时候不一定是正在书写的时候,而可能是在电车里、睡觉前。这时要尽量马上记录下来。

说句题外话,作为最适合构思文章的三个场所,古语有“作文三上”,指“马上(现代可能是车上、电车上)、枕上(枕头上)、厕上(厕所)”,哪个地方都不好做记录,但还是建议大家趁记忆新鲜写在什么地方。

边写边思考

这点和下一个步骤是相通的,但如上所述,写作是思考发展的产物。通过步骤一,即使想得到某个结论,但开始写之后脑海中浮现出了其他点子,就会感觉“这个信息的说服力太弱”“作为例子冲击力不够”,便开始想着收集新的信息。有时,会出现感觉自己不得不重新考虑最终结论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一旦返回步骤一,就要重新收集信息和构建文章的整体结构。这就是前面写到的“摸索尝试、一边探索一边慢慢前进”。虽说如此,除自由度极高的博客等之外,通常的商务写作都在和时间战斗。在商务中,原本就很难以100%的精度进行验证假设。这里不会存在像物理学一样不变的真理,因为商务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所以,现实中很多情况下都不用等到100%的读者都接受假设验证,有60%~90%的人充分接受就可以继续推进了。

看上去和第2章中写的“用事实依据提高说服力”相矛盾,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应该完全以事实为基础、组织逻辑性,但不同的读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判断依据、经验、信息等,正因为商务的这一特点,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所有人都100%接受。即使不接受,写作者也要明确为什么有这样的主张,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一点和建设性的议论相关联。

步骤三:保持书写热情

即使刚开始的写作标准不高,一旦开始写就会不断思考,写作标准就会越来越高。如果可以,希望大家在这时不要过于关注其他工作,而要一口气写完。长篇报告等不可能一口气写到最后,但即便如此也可以一口气写到可分割的地方,这样效果会更好。

这是因为一旦关注其他工作,再返回到写作速度顶峰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中间相隔的时间越长,这种倾向越明显,高昂的热情就会有减弱的趋势。

特别是被称为“心流”或者“心境”、笔尖流动顺畅的状况下,中断绝不是上策。这种状况持续期间,一口气写完是最有效的。心流是指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倡的概念,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如果是篮球选手,是指完全能读懂对方选手的下一个动作、感觉到对方的动作、投篮全部命中的状态。

事实上,步骤一中写到需要考虑时间和地点,也包括了进入这种心流状态的可能性的高低、意识到了写作效率。如果是几千字的文章倒不必拘泥与此,但如果是超过一万字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能够集中精力(进入心流状态的可能性高)的场所和时间,对提高工作效率起重要作用。

一、像说话一样写作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但一口气写完的关键在于想象着人在眼前、像跟这个人说话一样写作,把电脑当成听者也可以。对多数人来说,因为“想写漂亮文章”而停滞不前,先放下这个念头,说得让眼前的人更容易听懂、扣人心弦——一边想象着这样的场景一边用键盘快速地敲出语句,结果就会写出简洁易懂的文章。很多时候,笔者会一边默读一边想象着向自己说话的情景再落笔写作。

二、灵活使用搜索

在有效写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灵活使用检索。当然,大学生写报告的时候,在网上搜索找到一个部分后只进行复制粘贴是另一回事,适当而灵活使用搜索则能大大地提高写作速度。

(一)从公司内部的文书中搜索

从公司内部的文书中搜索,再灵活使用其格式和句子。特别是搜索自己曾写过的文章不必得到许可,所以如果能有效利用便能提高效率。我一般会(根据服务期的容量)长时间地保存邮件和原稿等,以便随时取用。

公司内部其他人的文章能搜索到哪种程度,除了收件箱以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制度。这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作为经营者应该考虑将提案书和研讨会公开,把文章等使用频率高的重要文件做成数据库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利用的是旧数据,所以过于依赖会削弱对新事物的思考力。实际上,有些娱乐企业等为了不出现和过去类似的作品会故意将过去的文件(红白喜事除外)设置为不可参考。

利用过去的积蓄和挑战新事物之间的平衡是个难题,但可以说是在看清职员的熟练程度和自己公司成功的关键之后应该考虑的课题。

(二)网络搜索

关于知识性生产,网络时代来临的最大变化之一是即使不知道所有的事情,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网络上搜索到一定的信息。比如,想写某一主题的时候,如果能使用关键词顺利地搜索,马上就能找到几篇“原材料”“材料”的文章。问题是能将这些利用到什么程度。如果自己的切入口和主张非常明确,也可以当作材料的一部分(根据需要标明出处),则基本上不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