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章 策论文写作(2 / 3)

一、策论写作的总体要求

一篇好的策论文章至少要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二是语言清新,行文流畅;三是论点突出,说理充分;四是对策恰当,可行性强。

策论文(包括议论文也是一样)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三个紧扣”:紧扣五大发展理念,紧扣所给材料,紧扣机关行政工作和所报考岗位实际。

二是力求“四度”:哲学高度、理论深度、结合材料和工作实际的紧密度、观点和句式的亮度。

三是做到“六字”:高、大、全、实、精、深。这是策论类文章的特点。

策论的本色不是写散文、杂文,更不是写诗歌,而是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谋篇布局。要求用语规范、文风平实、结构严谨,写出立场正确、分析深刻、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的文章。这个文章的满分标准就是上级领导可以直接拿去指导某地某部门的工作。

所谓“高”,即立意要高远。

所谓“大”,即小题要大做,不是传统作文的大题小做,而是要善于提炼和归纳宏大的主题思想,从大处着眼。

所谓“全”,一是内容的涵盖面要全,二是思维要周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不以偏概全。比如测试一下大家的辩证思维:“是有用的东西长寿呢,还是无用的东西长寿?”以下蛋的老母鸡和歪脖子树进行比较思考就是辩证法。

所谓“实”,一要充实,二要真实,三要平实。要使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和提出的对策有血有肉,语言朴素,语气真诚。

所谓“精”,即语言一是要准确精炼,二是要表达规范。

所谓“深”,即对重点措施要像老鹰抓小鸡一样,一旦发现目标就一头扎进去,深入细致地阐述,这样才能在诸多措施中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二、考场写作四步曲

(一)第一步:认真审题

先看试卷对考生的要求再看材料,然后结合问题和要求阅读材料,这样更具针对性。必须结合材料选准角度。

(1)突出“准”、“快”(阅读材料要快)、“新”(立意和角度要新)、“高”(站得要高)。

(2)审题三要素:一看是否命题作文;二看是否结合岗位;三看字数要求,若要求多少字左右,这个“左右”是5%;若要求多少字以上,则可以适当超过100—300字。不要超过太多字,否则时间不够,还会弄巧成拙。

(3)审题角度:要得到高分,一定注意把握好角度。

①为什么角度问题很重要?

怎么理解自选角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考生从材料这个“表象”中看到的“本质”都是不同的。自选角度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写得与众不同,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才能看到独特的“哈姆雷特”。

为什么要自选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考试中让自选角度,就是在考查一个人看问题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你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所看到的“风景”是否符合社会主流?自选角度就是考查一个人能否从现实出发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度问题就是立场问题:立足点、观察点、出发点。

角度问题就是方法问题:方式、方法、方面。

角度问题就是侧重点问题:重要、重点、重心。

角度问题就是创新问题:创新、创意、创造。

②有哪些角度?

如何自选角度?材料是中心,是大框架。角度是出发点,是具体细节的展现。为了表现中心,可以抓住一个角度去细细地写,从细处着眼,以小见大;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从各个层面来看待问题。总之,自选角度要体现出独特的一面:老生常谈我不谈,人云亦云我不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以下九种角度可选:

一是宏观、中观与微观(大、中、小)的角度。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贯彻与执行问题。

二是国家、社会、政府、学校与家庭的角度。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社会问题。还如陕西一幼儿园给小孩吃药的事件如何看事件?

三是加减乘除法的角度。

例一,如何推进简政放权?要减少或杜绝“老百姓办证跑断腿”现象,做好“加减乘除”法:(1)政府自身做减法。“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向社会公开。(2)群众个人做加法。事先熟知办事流程,准备充分,少跑“冤枉路”。(3)媒体宣传做乘法。对好的服务窗口正面宣传,传递正能量。(4)效能监督问责做除法。健全机制,加大对服务窗口效能监督,对“不作为、乱作为”进行曝光,用负激励正作风。

例二,如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做减法,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做加法,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强大的增长动力。做乘法,就是要转向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四是“望闻问切”的角度。如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的问题。

五是组织与个人的角度。如推动机关和干部转作风促发展问题;如何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如何治理为官不为的问题,就应该既从组织的角度来谈,也要从个人的角度来谈才能谈全面。

六是治标与治本的角度。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方针来处理的事情,如反腐倡廉、出租车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广场舞治理、医院治理号贩子等问题。

七是客观与主观的角度。这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谈,可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总结。

八是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深层的角度。比如治理政府部门各种证照繁琐问题、分析“路怒症”产生的原因等,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谈。

九是产业、文化、教育的角度。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的问题,可以从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不同的角度来写。

(二)第二步:草拟提纲

如果说审题要突出“准、新、高”的话,那么,草拟提纲就必须突出一个“快”字。第一步和第二步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提纲的写作只写关键词,不能太复杂,否则,时间不够用。一是拟定大标题,二是拟定措施的小标题,三是开头和结尾的关键句,包括用什么名言警句。只要写下关键词就够了。

(三)第三步:撰写正文

以下面要讲的“七个好”为准。标题空4格开始写,或者居中。总之,好看是总原则,字号可以比正文字号略大一点。正文和标题空一行。第一段第一行空2格开始写。

(四)第四步:重点检查

最后3—5分钟要重点检查,如果有明显的大错误,要立即修改。比如标题、段首段尾、文首文尾有明显错字和其他错误的说法,是要修改的。其他的微小问题忽略不计。

三、策论写作“七个好”

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评卷老师批改一张试卷用30秒左右的时间,所以他们很难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仔细看完。一般就是看一下开头,浏览一下中间,再看一下结尾。因此,开头和结尾要多用点功夫,中间要体现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明了我们的思路,看到我们的文字优势,阅完我们的文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重要性的先后顺序来说。

(一)要有一个好标题

紧扣中心,吸引眼球;对仗工整,角度新颖;蕴意深刻、耳目一新。标题的形式有:更高境界的标题,考查考生临场的灵感和平时的训练。比如《拜人民为师》《大领导要有大担当》《让贵州“爽”起来》《应急与谋远》《唐僧是个好领导》《挨骂是一面镜子》等高分标题。如《让贵州“爽”起来》,此文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的:首先是要“爽目”,搞好生态建设;其次是要“爽口”,要发展食品工业;第三是要“爽心”,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第四是要“爽耳”,建设和谐社会。这就很有创意。

(二)要有一个好构架

结构作文法,指的是整个文章的谋篇布局,考场上一定要先拟结构再填文字。看了作文要求后,用足10—20分钟拟好提纲,提纲慢慢拟最要紧。拟好提纲就可以放开写了,提纲好坏决定着文章的质量!一般文章分前言(提出论点)、重要性、措施、结论等部分。拟好提纲后,安排前言、重要性或原因分析 200—300 字内处理完、措施700—800字、结论100字,一篇千字文就这样产生了。注意:不是写得越多分值就会越高,不要寄希望于阅卷人会发同情心!

策论文章结构安排:“凤头”“猪肚”“豹尾”,形式上就是“两头小中间大”。

开头部分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占全文25%以内,最多不超过全文30%。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两段或者三段。

主体部分,即措施部分,占全文65%—70%,因为测评公务员的能力,主要是测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措施部分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集中表现。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一般写3—5段。不能低于3段,不能高于5段。有的考生生怕写少了,一提笔就写6、7条,甚至写8、9条,更有甚者,有的考生写13条措施。这样容易泛泛而谈,没有重点,每一条措施都没有阐述清楚。可谓“好心办坏事”。最后是措施很多,分数很低。

结尾段,占全文5%—10%左右的篇幅。

(三)要有一系列好措施

北辰遴选专家认为要对材料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极具针对性的3—5条措施。每一条措施必须单独成段。这些措施也是每一段的小标题,务必精雕细刻,做到句式工整。比如几个新突破;几个更加注重;几个到位;几个坚定不移;几个立足于;几个“度”,比如高度、深度、力度、亮度、热度、广度等;几个“新”,比如新举措、新思路、新路径、新步伐、新成果、新局面、新高度;几个“大”,比如大发展、大手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