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九辑 宣传类写作技法篇(1)(2 / 3)

去年8月2日下午,江西省贵溪县上清镇城门村卫生所医生陈登尧的12岁男孩陈舜,在井边玩耍时,不慎掉入井里。因井口小,空气稀薄,同村青年李崇旺和陈舜的父母等先后下井救人,都窒息在井底。

这时,暑假回上清探亲的王笑峰恰好到卫生所换药,见状,毫不犹豫地拿起绳子往腰止一扎,顺着井壁的铁管滑到井底,迅速用绳子绑住陈舜及其母亲。当人们把他们从井底拉上来时,王笑峰已精疲力竭。但他想到井底还有一个人未被救出,就吃力地走向井口,再次下井,在群众的协助下,将另一个下井救人的李崇旺从井底拉了土来。他本人刚被拉出井口就昏倒了。

由于在井下窒息过久, 陈舜、 陈登尧和李崇旺不幸死亡。陈舜的母亲曹峰经抢救脱险。

······

(摘自1992年3月6日《光明日报》)

这个主体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就像一则小故事,简洁明瞭的叙述,毫无繁琐、累赘之感,以真实的事实充分地表现了主题所要揭示的意义。

(四)背景材料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环境和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交代这些背景,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对于新闻的内容实际上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新闻使用的背景材料,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说明性的

如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工作面貌,物质条件,等等。例如:

嘉峪关地理气候独特

为世界最佳滑翔基地之一

···……

嘉峪关滑翔基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与嘉峪关市东北郊民航机场毗邻。这里北靠马鬃山,南倚祁连山,中间为广阔的戈壁荒滩。在夏季烈日照射下,地面迅速升温,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动力气流,加上地域辽阔平坦,空中能见度好,嘉峪关已被国际滑翔界公认为是除澳大利亚和南非外世界上最适合开展滑翔运动的地点。

······

(摘自1992年4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个背景材料,揭示出了事件存在的意义,是对新闻的必要补充。

◆注释性的

如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名词术语、技术问题,等等。例如:

长江航道启用波浪发电航标灯

······

浮标波浪发电装置是安装在灯浮上的一种装置,它利用波浪摆动产生的波能转换成电能,供给航标灯光源。与目前浮标上的铝电池相比,重量减轻了1/3,投资减少了 2/5,且功率大,电压稳,射程远。

······

(摘自1992年3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个背景材料,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科研成果的价值。

背景不是新闻的独立部分,它可以放在导语之后,也可以穿插在主体中间,也可以放在结尾部分。

(五)结尾

许多好的新闻结尾可以起到深化主题、发人深思、耐人回味的作用。甚至一则新闻的结尾能令读者捧腹大笑或悲愤满腔,或拍案而起。这样的结尾实在可以使整篇新闻满堂生辉。但一般新闻如果已将事实交代清楚完毕,也不须煞费苦心想出一条绝妙的尾巴。为要装一个漂亮尾巴而动脑筋,往往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例如《怪事,贵阳冬至上市的一批羊肉只卖两条腿》的结尾,这样写道:“一只羊前门只卖两条前腿,这说明了什么?”发人深思,令人气愤,进而由此一件小事情联想起社会上的诸多怪事,怪事一成串就令人想起社会的种种弊端。

新闻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新闻的内容和报道的角度来确定。常用写法有:

◆小结式

对报道的新闻进行小结,使人更加明确报道这一事实的目的。例如:

改劳人制度 除企业痼疾

西缝明里享受劳保暗里从事第二职业

和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两种现象改变了

改革使企业增强了活力,使职工看到了企业崛起的希望。前不久,这个厂生产的家用缝纫机荣获国家A级产品第一名,并远销香港、澳大利亚、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1992年3月18日《西安晚报》)

◆分析式

对报道的事实,进行中肯的分析,讲出成绩,指出不足,使人认清努力的方向。例如:

上海今年大学生分配供不应求

……

有关方面分析,大学生分配需求量骤增,与国家经济形势全面回升有着密切关系。“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的一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陆续上马,也导致人才缺口。同时,企业用人的观念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企业要上去,关键靠人才。”即使有些企业已满员,仍求才若渴。

(摘自1992年3月1:1日《西安晚报》)

◆评论式

在新闻的结尾,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说明实质,点出主题。例如: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在校学生1400多万人 比建国初提高13倍

……

40多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说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才能获得平等的生存、发展以及受教育的权利。

(摘自1992年3月14日《光明日报》)

◆展望式

就是对新闻事实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这种结尾,预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引起读者对它的继续关注。例如《中国女排亮相华盛顿 首场热身赛胜东道主》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中国女排在十天的访美期间,将与美国队先后进行五场比赛。”

另外,新闻结尾还有号召式、激发式等写法。

这些形式可供写作者参阅分析,但写作时不宜拘泥生套,只要结尾与通第一体,达到为整体服务的目的即可。

二、新闻的写作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机构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与此同时,还要求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注重共同兴趣,并尽可能写得准确、清晰、简明、生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新闻报道应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在新闻报道中不得任意泄露党和国家的机密,不得宣传反动、恐怖、淫秽、迷信、伤害民族感情及其他败坏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界前辈陆定一同志曾说过:“写新闻一定要实事求是,就是要真实,这样报纸就有威信。党也就有威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真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人名、地名、时间、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二是作者对事实的说明和解释应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曲解或掩饰。

◆迅速及时,讲究时效

最新发生、最新发现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时间性越强,新闻价值就越高。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新闻媒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新闻时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新闻报道一定要讲究时间性。

【范例】

放飞中国心

——直击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发射中心。

寥廓的戈壁滩上空晨星闪烁。无数目光聚焦这神圣一刻。

5时28分,中国飞天第一人出现在世人面前。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伫立。透明防护面罩里,一双眼睛显得格外平静。在他的两侧,是担负首飞航天员梯队的另外两名成员:翟志刚、聂海胜。

飞天勇士就要出征。8分钟前,前来现场观看载人发射的胡锦涛、黄菊、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发射中心问天阁,为代表中华民族叩访太空的航天员壮行。

晨曦中,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出发!”

“杨利伟,我们盼着你回来!”“祖国期待你凯旋!”

回荡在大漠上空的欢呼声,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千年期盼。

此刻,高耸入云的发射架稳稳地拥抱着58.3米高的乳白色船箭塔组合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正静静地等待着它的第一个乘客。

5时30分,嘹亮的《歌唱祖国》乐曲响起。杨利伟深情地凝望一眼鲜艳的国旗,登车出发。鲜花、彩旗,胡杨、红柳,把通向发射场的戈壁路装点成绚丽的长廊。

出征地到发射场仅仅5公里,却凝聚着航天人的智慧、青春和汗水。从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 4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终于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这条飞天路。

6时15分,进入飞船座舱的杨利伟系紧了胸前的束缚带。

指控大厅内,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宿双宁面前的数字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船舱内,38岁的杨利伟自信地挥挥手:“明天见!”

“他一定能够完成首飞任务。”宿双宁对这位有着1350飞行小时的前空军飞行员充满信心。自从5年前走进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杨利伟和他的13名同伴经历了遨游空所必备的一切训练。“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人人都能胜任太空飞行任务。”宿双宁说。

8时59分50秒

“10、9、8……”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响彻在发射场上空。

一个辉煌的时刻就要来临。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5、4、3、2、1、……点火!”零号指挥员郭保新下达最后指令的同时,托举着飞船的“长征”二

号F型火箭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宛若巨龙的橘红色烈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

穿云破雾,火箭直刺九霄。

9时10分,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浩瀚太空迎来了从火箭故乡飞来的第一位访客——杨利伟。3分钟后,太空中首次传来中国人的声音。杨利伟报告:“飞行正常”。

指控大厅一片沸腾。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

“神箭冲碧宇,神舟傲苍穹,长征通万里,五星映大空。”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眼含热泪说,万千火箭人十年磨一箭,为的就是将载人飞船准确送入轨道这一刻。

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速度飞行。杨利伟不时从地球200公里外的太空传回讯息。

一排排显示屏闪烁着各种数据。飞船内的图像信息,清晰地投影在酒泉指控大厅的巨幅屏幕上。置身于现代化的指控中心,仿佛与杨利伟一起遨游太空。

眼前这一切,让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感慨万千。33年前,发射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时作为操作手的胡世祥还是手摁点火按钮,今天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已实现全程数字化和自动化。

雷达工程师周杰无缘目睹发射场上的壮观一幕。从“神舟”一号到五号,显示在他雷达屏上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但,正是无数这样默默的人,托起了飞天路的辉煌。

9时40分,小圆点又一次出现。周杰知道,飞船已快要运行到距地球350公里的椭圆轨道顶端了。

(新华社酒泉10月15日电)

第二章 消息

第一节 消息的概念及作用

一、消息的概念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关注的事实所进行的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是新闻媒体中数量最大、受众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消息的作用

消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沟通作用

消息具有沟通情况、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它通过多方面不间断变动的事实的报道,迅速反映大至世界、小至周围环境的现状与变化,传播多方面的丰富信息和知识。

◆宣传作用

消息以大量的事实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把党和国家的主张与要求传播到全国各地,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使国家和社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前进。同时消息还可以宣传工作生活中的先进人物,批评落后现象,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指导和教育作用

消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报道,可以对人们的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广大群众起教育和引导作用。它通过介绍新人、新事、新经验引导人们工作学习的健康发展。

第二节 消息的种类与特点

一、消息的种类

消息可以有多种分类。

按报道内容分,有政治消息、经济消息、科技消息、军事消息、体育消息、教育消·息、文艺消息、社会消息等。

按媒体分,有报刊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按篇幅分,有长消息、短消息、简讯等。

比较通行的是按写作特点来分类,把消息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人物消息等。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同经验性消息相对而言的。它报道新近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新情况、新成就、新问题、新气象等。它一般以一地一事、一人一事为对象,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有的短到几十字,两三句话,称为简讯或简明新闻。概括起来,它有以下主要特征;以事情的最新变动为主要着眼点;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以客观叙事为基本特征;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主要写作原则:要给人以动感和现场感等。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单位的具有类似性质而又各具特点的事件综合起来,从不同侧面去阐明同一个主题思想,反映一个时期带有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或问题的消息。它要求占有全面、充分、典型的材料,既有面上的形势、成就、趋向介绍,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和分析,讲求点面结合,强调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经验性消息

经验性消息又叫典型报道。它是以报道典型经验,以指导、推动全局性工作为主的一种消息体裁。它既有概括性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它偏重于交代情况、叙述做法、反映变化、总结经验,篇幅一般比其他体裁要长。这类消息贵在题材重大、典型,提供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写作时要着眼于政策,注意针对性,避免贪大求全。

◆述评性消息

述评性消息是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的一种消息。它的特点是既叙述事实,又评论分析;事实材料要丰富、典型,评论、分析要讲究逻辑,言简意赅;叙述和议论要紧密结合,防止有述无评、只评不述、述评脱离。从量上说,往往述多于评,从内容上说,则评重于述。写述评消息一定要从事实出发,高度概括、机动灵活、以理服人、亲切自然。

◆人物消息

人物消息是以反映特定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消息,它可以迅速地反映新闻人物的某种行为或某个侧面。它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选取新鲜、典型的事实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人物消息写作中要注意选准新闻人物,也不要贪大求全。

二、消息的特点

消息的特点如下。

◆事实性

消息是以现实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客观事实为对象,以客观事物最新变动状态为信

息内容的。只有向公众传递具体的活生生的事实,消息才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消息的生命力在于向人们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消

息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消息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是,构成消息要素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因果等细节必须有案可查:消息中引用的资料、数据、引语、史实等现实的和背景的材料一定要确凿无疑;新闻事实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上,如环境与条件、原因与结果,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对新闻的解释必须合乎事实本身的逻辑,决不允许“合理想像”。

◆新鲜性

消息的新鲜性主要表现在时间新和内容新两个方面。

首先是时间新,就是消息要有时效性。消息是“易碎品”,“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垃圾”。“时间新”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具备积极的“抢新闻”意识。

其次是内容新。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迅速报道,但并非凡“新近发生的事实”均可成为新闻,只有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鲜度”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消息。

◆简洁性

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的风格。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时间越来越宝贵,人们总希望以较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一则好的消息一定要做到短小精悍。只有这样,它才可能更多的被纳入人们的视线。

第三节 消息的写作技巧及范例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写作要遵循六要素原则,即通常所说的五个W和一个H: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消息必须围绕这六要素准确地报道事实。当然,不是每条消息都包含这六要素,但必然包含其中主要的要素。

消息的结构大体上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语等部分组成,其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视消息的需要而定。消息的结构形式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倒金字塔”式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消息的最前面,其他内容按照事实的重要性和新鲜度的大小依次排列。倒金字塔结构便于传播最重要的新闻;便于读者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最重要的事实:也便于编辑安排版面。

第二种是“并列式”结构,即根据行文需要平行排列事实。

第三种是“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按新闻事实发展的始末,即依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它适用于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眉目,内容的精粹。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程度和观点倾向,向人们传递出信息的精髓,对人们快速了解和掌握消息的内容有很大帮助。因此,标题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消息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三个构成要素。

◆主题

主题又称正题、母题,它是消息标题的核心部分,通常揭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们注意的信息。从表达上看,主题可是实题,即叙述新闻事实;也可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意义或隐含的观点。如:

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

——青工董云峰业余发明获两项专利

严于律己 三次让房

第一个标题中,前为引题,是虚题,后为主题,是实题,虚实结合,人们能清楚地认识事实的意义:若只取前者为主题,人们则会不知所云。第二个标题是虚实结合的,可以单独使用。 ,

◆引题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厂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等。引题可虚可实。如:

长街无处不飞花 万紫千红扮京华

——近百万盆鲜花无一丢失

湖北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

——十九亿资金“上山下乡”

前一个引题较虚,后一个引题较实。

◆副题

副题又称子题、辅题。一般用来补充、注释和说明、印证主题,加强主题的强势。副题一般多作实题。如:

心里嘀嘀咕咕,嘴上吞吞吐吐

——艾森豪威尔怕谈台湾局势

“阳光工程”照亮宜昌农民

——全年培训农民8万余次

“会翁”之意不在会 在乎山水之间也

——青岛会议知多少,请看会议一览表

标题按组合的不同,又可分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无引题和副题,只有主题。多行标题有主、引题的组合,有主、副题的组合和主、引、副题的组合三种样式。单行标题,主要用于内容比较单一的消息,如“‘神舟六号’飞船将于2005年秋发射”;双行标题在实践中用得比较广泛,三行标题主要用于内容比较复杂的消息,如1982年获奖的好新闻标题就是用了三行标题:

市民普遍反映“买鱼难”,那么(引题)

鱼游到哪儿去了? (主题)

二月九日查获大批转手倒卖的冰带鱼(副题)

(二)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要求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概括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的写法不拘一格,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叙述式

又称直叙式导语。它以凝练的语言,扼要而直接地将消息中主要的事实叙述出来,是导语最基本、最常见的写法之一,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 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作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描写式

它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常抓取某一生动形象、鲜明的色彩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描写应简洁而传神,力避雕饰。如“本报讯 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

◆评论式

即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揭示其意义。如“中国在体育方面已不再是‘东亚病夫’,相反,她正打算在新德里举行的亚运会上取代日本,成为亚洲首届一指的体育强国。”

◆对比式

就是把有差别的事物相比较,将现在的情景与过去的情景相比,将此地之状况与别处相比较等。如“合众国际社伦敦5月20日电 24岁的冈萨雷斯去年在马德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却在做零工,其中最好的工作是遛狗。”

◆引语式

即引用新闻人物精彩而生动的语言来揭示消息主题。如“‘我现在不是资本家,你最好把我说成是一个商人’,荣毅仁说,‘人们称我为资本家是因为我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式’”。

◆提问式

即用一个尖锐而鲜明的问题开头,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如“狠心的年轻父母,你是否想知道被你遗弃的小生命的近况?”

(三)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紧接导语之后,是消息事实中的主要部分。主体的作用是对导语进行解释、细化和深化。对导语中涉及的内容,进一步提供有关细节和背景材料,使其更清楚、更明确、更具体。同时也补充导语中没有提到的新事实。导语中未提及而又能表现新闻主题的事实和其他要素,便由主体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