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八辑 学术类写作技法篇(2)(2 / 3)

以上无论是内容还是教法,都要求写得简明。与教材上相同的叙述性文字、画图、表格、例题等,不必在教案上照抄、照划,只需要写明页码,以节约时间,多钻研教材教法。

◆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归纳。可复述要点或强调某些问题,有的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也可适当生发拓展,留下回味。

◆板书

板书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作一种“微型教案”。设计板书的过程是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并使之纲要化、图表化的过程。具体设计时要注意明确要求、抓住重点、选准词语、确定形式、排列次序、留有余地。常用的板书类型有提纲式、比较式、摘要式、列表式、递进式、评述式、画线式、总结式等。

(五)练习设计

这是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手段。布置作业要有的放矢,形式多样,分量适当,要求具体。

(六)课后分析

也叫教后记,是对运用整个教案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评议总结,对教学设计实施以后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是教学设计的延续和反思。教师应认真记录本节课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对教案、教学的改进意见。这样,通过一次教学就有一次进步,教案也能逐步改进,越写越好。

二、教案的写作要求

目前,在教案写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不动脑筋,照抄参考书,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和创新;有的教师写教案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重复使用旧教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教案的写作提出以下要求:

符合科学性,严谨周密,避免知识错误。

加强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烦琐。

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范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高中)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 点拨

教学构思:以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为线索结构全课,以“一曲悲凉的颂歌”为课时主题。

教学重点:散文的形和神

教学难点:散文的景和情

教学媒体:投影机(备用录音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语设计

(一)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唱几句歌:“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他度过了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这首歌名叫《前门情思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城市呢?对,北京。(歌曲可以放录音代替)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国家的都城,但是,在本文作者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板书课题)

(三)上课之前,我已经把自读提纲印发给了大家,并让大家作了充分的预习和准备。下面,我们就以自读大纲为依据,来欣赏和分析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二、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一)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答:味。(板书)

教学设想:

1.此问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回答此问无须作太多理性分析,凭语感即能得出答案,“味”字在全文出现八处之多。

2.若学生思维过于分散,讨论于答案差异较大,可提供几个答案供学生选择。如:色、声、形、味、实、情,课文虽也写了上述方面,但主要是写秋之味。

(二)读一、二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答: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教学设想:此问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答案均可在文段中找到。

(三)读三至十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叙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叙来记叙的?

答: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我们读起来却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教学设想:

(1)此题意在引起学生的争论,故意以选择问的形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

(2)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此为本课教学重点。

(3)为了方便学生讨论,可在讨论前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一:

秋花——色

秋槐——形

秋蝉——声

秋雨——味

秋果——实

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答: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是“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落寞,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和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固有的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者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者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字”。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者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教师总结时,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二:

北京秋天的目然巴影;

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

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教学设想

(1)此题旨在让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

(2)分析此课,与导语中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作比较,体现课堂线索。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很多,但词作者只选取前门、蛐蛐、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来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都风情画,很好地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故都情思。

(四)读第十二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答:应该是:足见有感情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教学设想: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可提出几句让学生进行分析辨析。如:

1.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是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2.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3.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是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观点提出后对观点的阐释;是本段中扣题的句子。

(五)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答:味。(板书)

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比喻。作者用了四组对比来形象的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

教学设想:

(1)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修辞辨别能力及理解能力。

(2)部分学生可能会答成对比或类比,这是不对的。应该说总体上是比喻,但比喻中有对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身是对比。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味”。

(3)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三:

《实用写作》315

(六)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此文中是颂秋呢,还是悲秋?

答:颂秋。但是,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首悲凉的颂歌。(板书)

教学设想:

此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争论,教师总结时可以套用“含泪的微笑”,总结出“悲凉的颂歌”这个课时的主题。

三、结语设计

(一)教师唱《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后几句: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是为什么,为什么那醇厚的香味儿,直传

到天涯,它直传到天涯?”(也可放录音代替)

(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给我们的故都的秋味也早如大碗茶的香味一样传遍了天涯!

四、练习设计(略)

附:《故都的秋》板书设计

一曲悲凉的颂歌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陵、润、淡味

五、教后记(略)

(广州华南师大附中 卢福东)

第七章 说课文稿

第一节 说课的概念及作用

一、说课的概念

所谓说课,就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简而言之,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过程的教研活动。这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准备的一部分,与课后的反思总结有所不同。

二、说课的作用

说课具有如下功能:

◆检查功能

领导可以通过教师说课,检查其备课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促使其修改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评价功能

通过说课,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而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说课得答辩,通过答辩,能更真实、更准确的测试出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

◆培训功能

教师说课需要说清教材分析和处理,教法设计,还需讲出做法的依据,这就必然促使教师去钻研教材、钻研教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身文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研究功能

说课与评“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说者在说前需要深入研究,评者要给予点拨、指导评价。说评结合,共同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师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促使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为培养科研型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第二节 说课的种类及特点

一、说课的种类

因为每次说课的目的不同,说课的类型也有所不同。通常说课有这样几种类型。

◆研究型

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位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的智慧为集体智慧。这种说课可以一个星期搞一次,年级组或教研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

◆专题型

这种类型的说课是以某一项专题研究为目标来进行说课。我们知道,说课的灵活性就在于它可以不像上课那样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时间固定,教学对象固定。说课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内容,安排时间,邀请同行和专家作为听课对象。专题型说课是在众多教学内容中选取专题,单项研究。这样会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一些。

◆示范型

示范型说课,一般选择素质好的优秀教师先向听课教师做示范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所说课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内容及课堂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示范型说课可以是校级或乡(镇)级的,也可以是区级或是县(市)级的,一般一学期可以举行一次。示范型说课是培养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评比型

这种形式的说课带有竞赛性质。参加说课的教师往往是通过层层推荐或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通常,这种说课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台演讲,最后由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听课人员一般是学科的教研人员和专家。一般,这种类型的说课在除了说课外,还要上课,或者把说课与交流有关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这种说课类型多用于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二、说课的特点

说课具有如下特点:

◆机动灵活

说课不受时间、地点、教学设备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受教学对象和参加人数的制约,只要两个人以上即可进行。

◆短时高效

单纯的说课一般时间较短,20—30分钟即可完成,但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处理,又包括教法设计;既要说清怎么教,又要讲出为什么。

◆运用广泛

说课的运用很广,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教师间研究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均可采用说课的方法。

◆理论性强

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上课是时间性的表演,说课是理论性的分析,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

第三节 说课与授课的比较

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针对某一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的教学研究。不同处在于:

◆目的不同

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

◆内容不同

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对象不同

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

◆方法不同

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第四节 说课和教案的关系

“说课”和“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有许多共同点。

◆从目的上讲

“说课”和“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和“教案”都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

“说课”和“教案”都离不开教材,但它们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教案”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教学手段的实现;而“说课”则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从对象上讲

“说课”和“教案”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说课者的“说课”本身,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则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目标不相关的理论知识。

第五节 说课文稿的写作技巧及范例

一、说课文稿的结构

说课文稿又称说课讲稿,或叫说课设计稿。说课文稿是说课者运用口头语言当众说课的文字底稿,是说课者进行现场讲话的主要依据。要说课就要会写说课文稿,一篇好的说课文稿是获得说课成功的基本保证。

说课文稿从形式上分,主要有条款式和表格式两种,写法各有不同。

二、说课文稿的写法

在此主要介绍条款式的写法。条款式,就是以分条列项的方式逐一介绍需要说明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分析教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矢口道“女口何教”。

教材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简析

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大纲》提出的总目标、年级教学的分目标、单元及课文教学的小目标。说目标,要紧扣总目标,掌握分目标,说清课文教学的小目标,如知识目标、智能目标、情感目标、学法目标等。

◆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一部分可单列,也可插在教材分析里一并说。

教学对象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这里可以根据不同课的内容有所选择,可多可少)。

1.学生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起点能力分析。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

例如,某教师说《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小学五年级学过鸦片战争,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战争的根本原因与导火线的区别、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

◆说教法组合及其依据

教法的组合,一是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体现了最优化原则。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说教法组合的依据,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说明。

◆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

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具的选择,一是忌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的展览;二是忌教学手段过简,不能反映课程直观性的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对教学手段的依据,要联系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做出解释。

(四)学法分析

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五)教学程序分析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如何展开,最后又是怎样结束的。

教学过程的分析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说明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六)说明训练的设计及依据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训练的功能和目的

◆训练内容确定的原则和依据,内容的难度及其特点

◆训练的方法

例,某教师说的《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训练设计:首先介绍训练的巩固功能,考查功能,反馈功能;然后介绍了训练题难度,即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最后介绍训练依据的四条原则:遵循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有梯度;灵活性;训练量适中。

(七)对本节教学计划的预评估

说课毕竟不是上公开课,在实际上课效果不能体现的情况下,说课者对说课内容应该有一个预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讦估中应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别代表性的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测试的答疑等。

以上各方面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并不要求全部分析到,说课者可依据自己的说课目的各有侧重,略有删添。

三、撰写说课文稿要注意的问题

◆教材分析正确、透彻;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