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七章 小病有时不用求人——做自己的家庭医生(1 / 3)

许多人都感慨医院的大门越来越高,这不仅指收费标准日日看涨,而且求医者也好像越来越多,挂号越来越难。可是以五谷杂粮为生的我们并不能保证身体的哪个零件会出问题。比如,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等等常见的疾病,如果我们能学一点基本知识,自己做自己的家庭医生,岂不是省事又省时?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定期体检的注意事项

健康体检,是保证身体健康的第一步,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保持健康状态,早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很重要,定期体检就是最佳途径。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帮助大家选择健康体检,专家要求你要牢记“八项注意”,走出误区:1.没有疾病不用查。有的人认为自己身体不错,能睡能吃,从来没有觉得不舒服,于是不主动检查,或者干脆就不去体检。这样做对自己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2.身体不好不敢查。有的人身体比较虚弱,一到体检,往往担心会查出这样那样的疾病,从而对工作、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体检时躲躲闪闪,不愿检查。这样只会导致原有疾病加重。

3.害怕麻烦不想查。有些人工作忙,该体检了,自己还有许多事情做,想到身体也没什么大病,干脆走走形式,有的甚至形式也不走,干脆找个理由一推了之。这种做法,很有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

4.抓大放小不全查。有人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检查,而对于眼、耳、鼻、喉、血压等检查,觉得无关紧要。这样会使身体健康信息遗漏,导致医生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信息。

5.发现问题不复查。体检时发现了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而有的人,体检发现了问题,有的拖得时间太久,有的甚至不去复查,这对健康十分不利。

6.担心费用不细查。一部分人为了省钱,该检查的不检查,同样也会漏掉许多信息,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7.隐瞒情况不实查。有的人平时就患有某种疾病,体检时不加说明,甚至当医生问到时,还隐瞒不报,这样,医生就很难判断是体检中查出的健康隐患,还是既往疾病。

8.不求甚解过度查。有的人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体检时不论是否需要,全部都做,这样也是不可取的。

为了保证体检的质量,除了要注意以上几项外,充分做好体检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1.体检前几天,要注意饮食,不饮酒,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还要注意保持血压的稳定。

2.体检前一天最好能洗个澡,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3.体检当日的早晨应当禁食、禁水。

4.体检当日,女性要避开经期,不要化妆,不要穿连衣裙、连裤袜,以方便检查。

5.戴眼镜的人,一定要戴着眼镜去体检中心。

6.曾经动过手术的人,注意携带相关病历和有关资料,以便医生查阅。

另外,体检时要注意不要迷信仪器。不少病人对超声、透视等机器很信任,而对医生的手诊、问诊表示怀疑。只相信仪器检测,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仪器并不能像医生那样能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它永远是辅助的,最终的诊断要靠人脑做出。

再者,体检应找专业机构。体检是为了要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每年都在体检,于是随便找个医院体检一下草草了事。其实体检应该交给专业的机构进行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专业的体检医院有值得信赖的专业医师、先进的检验设备、舒适的环境、个别化的照顾、深度咨询、良性互动以及后续服务,特别是医检分离的环境,更让体检的人安全地远离感染。体检的内容同样应该由专业的医师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制定。

小贴示:

最需要健康体检的人群

1.白领族

据分析,白领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个人群的患病率还高,可能是因为白领人常过量摄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扰乱了其正常的代谢,为脂肪肝和肥胖的发病提供了条件。如果每年做一次认真的体检,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效地阻止肝脏进一步纤维和硬化,使肝脏免受损坏。

2.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

按年龄来算,18~40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到了40岁以上,潜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疾病症状的越来越多。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肩负事业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小视亚健康状态,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三分之二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十分之一死于肿瘤,五分之一将死于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有希望安享天年。

3.已有慢性病的人

慢性病人指一些已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们可能在医生的治疗下能暂时得到缓解,但绝非能得到一劳永逸的良方,因此,这些病人仍然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糖尿病人至少应每一个月检查一次血糖,并检查是否有合并症发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检查一次肝脏B超,便能及早发现肝脏的病变。胃病病人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随时掌握自己的疾病发展,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治疗的最好效果。

配备家庭小药箱

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个小药箱,病后剩下的一些药品就存在其中,结果越存越多,扔了又觉得可惜。可是,有时急需的药物又找不着。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药呢?

1.根据家庭人员的构成和健康状况选择药品。如有老人和小孩,要特别注意准备他们用的药。家有高血压病人、结核病人、冠心病病人、癫痫病人等,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应常备不断。家庭药箱严禁混入家庭成员过敏的药物。

2.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充分临床证实,一般说明书上都有明确说明,容易发现和预防。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反应,不适于家庭备用。

3.选择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尽量选择口服药、外用药。

4.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用药。家庭小药箱必备基础药3至6个月应清理一次。

究竟家庭小药箱里哪些药品是必须留的哪些药品又是不能久存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家庭小药箱必须的装备。

首先,要有一把镊子,手上扎了个刺、伤口里有沙子等,用尖头镊子比用针效果要好。

其次,要有不同规格的消毒纱布和橡皮膏。

第三,止痛药。由于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同,不妨准备两三种不同的止痛药,好对症下药。比如,治肚痛的药有阿托品、吗丁啉;一般疼痛,如关节痛、头、外伤痛可用阿司匹林、索密痛、芬必得等。

第四,常备一些普通的抗酸药,有的时候吃东西以后胃不舒服,可以试着吃上一两片可以中和胃酸的药。比如,盐酸雷尼替丁等。

第五,手头应当有能够治疗轻度泻肚子的药。比如,黄连素、氧氟沙星等。

第六,以樟脑、薄荷为主要成分的外用软膏用处很多,不论是蚊虫叮咬,还是皮肤起疹子,搽这类膏都有帮助。但如果皮肤破了,一般就不要用它。

第七,眼药水还是应常备,游泳后,眼睛痒时滴上几滴,可即刻解除症状。但眼药水应保存在低温下,最好放在冰箱里。除此以,家庭小药箱里的体温表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家中有老人或都有慢性病号,那家中的药箱就要更“重”一些。必须备上对症的、能及时缓解病症的药物。

家庭小药箱每个家庭必备,但不能因为有自备药可用就助长自己错用和滥用药物。要注意掌握基本的用药常识。用家庭自备药,自己给自己看病,药物选择不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情况。有问题还是应该向医生请教,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为保障家庭小药箱的用药安全,专业人士给出了“六注意”的建议。

1.对零散药品的管理。最好是给零散药品做标签,在标签上写上药名、使用时间。

2.内服药和外用药不要混在一起,要分开存放,以免误拿误用。

3.药物一般应避光,干燥保存。

4.一般3到6个月就应检查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

5.药品应以国家公布的非处方药为主,具体品种先请教医生或咨询药店的执业药师。

6.家庭小药箱一般不主张使用注射剂、抗生素类药品。

小贴士:

哪些药品应清除

对一些已超过有效期、无有效期标识或有效期辨别不清的药品应坚决予以清除;药品已没有外包装且不知该药品用法、用量或治疗作用的;药品虽然在有效期内,但药品质量已出现问题的,如片剂变色、表面粗糙、霉变、糖衣层开裂等,冲剂发黏结块、融化、有异臭等,胶囊剂明显软化、破裂、漏油或相互粘连等,糖浆剂药液出现较多沉淀物或发霉等,眼药水、滴鼻剂药液出现结晶、絮状物或见浑浊、变色等。

清理出的过期、失效药品,市民可将其送往全市零售药房内设置的“不合格药品回收箱”,以便统一回收,统一销毁,减少安全用药的隐患。

宝宝发烧父母慎重

人体通过出汗散热,维持正常体温,当一些毒细菌侵入人体后会散发毒素,刺激神经发出增温的命令,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关闭汗毛孔,使体热无法排出,这时人就会发烧。

发烧表示体温高出正常的范围,是由于脑部本身的异常状态或毒性物质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而发生。平常我们最常见的发烧的原因是感染症,脑部受伤和外伤也会引起发烧,此外梗塞(心肌、肺)、肿瘤、出血、严重贫血等也都会引起发烧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感冒会引起发烧,这时吃点退烧药好好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儿童发烧的情况比较多,儿童发烧以后家长要先搞清楚儿童发烧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方法。

1.孩子发烧以后,家长不要急着降温要先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2.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这样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和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在这里有几招简单的退烧法: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小贴士:

宝宝发烧以后的饮食宜忌

1.注意水分的吸收

感冒发烧会使病童体内的水分蒸发得比平时快很多,如果水分摄取不足,较易出现脱水。病童小便量少、色深,即是初期脱水的现象,持续下去可能出现口唇干裂,甚至口水和泪水的分泌也减少。父母一定要鼓励病童进食流质食物,如奶水、粥水、果汁、清水等,可以少吃多餐,保证水分的总量足够。

2.注意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血糖过低病童因食欲不佳,体内往往缺乏碳水化合物,造成血糖过低,会疲乏无力,甚至还会出现昏迷、抽筋的现象。五谷类食物如米粥、麦片等是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还有豆浆、果汁、葡萄糖水等。为照顾病童的胃口,同样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喂食。不要让病童昏睡五六个小时以上而颗粒不沾,父母有必要将病童唤醒,鼓励其进食。

3.不宜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人体在消化蛋白质和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如肉类和奶类等)时,会产生一些如铜酸、尿素等有毒物质。无病时人体水分充足,这些有毒物质一般能够顺利被水分携带排出体外。但在发烧时,身体蒸发掉的水分会较多,病童却往往因胃口不佳而水分摄取量不足,有毒物质就可能积存于体内使得病情恶化。鲜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所以感冒、发烧的病童不宜饮用过多;若病童坚持要吃,一定要督促做到同时多饮水。一些婴儿配方奶粉减轻了蛋白质及动物性脂肪的含量,在一般的感冒发热情况下,可以照常给病童饮用。

咳嗽用药要科学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黏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咳嗽的动作是短促深吸气,声门紧闭,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就成为咳嗽。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被排出体外。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

咳嗽可分干、湿两种。干咳,会有昏昏沉沉、灼热的感觉,又咳不出痰。经常见于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初期。长时间持续的干咳,可能是肺结核。湿咳的症状是咳个不停,且喉咙带痰。

若干咳的症状加剧,会演变成湿咳。常发生于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及心脏瓣膜等疾病。咳嗽严重或咳嗽时痰中带血或呈绿色,最好尽快接受医生诊治,此外,也须留意有无胸痛、头痛、腹痛或发烧等症状。在家中静养时,尽量不要消耗体力。

市场上的咳嗽药名目繁多,但主要是两大类,一是镇咳,二是祛痰。

镇咳方面包括中枢性止咳药,如美沙芬、可待因、吗啡。主要用于反射类干咳,一般不要连续两周服用,病情如无明显改善应进一步诊断。由于这类药止咳力度强,且有一定成瘾性,使用这类药最好是用其他药无效时,最后不得已的选择。其次是周围性镇咳药,可以通过在呼吸道黏膜上的温和止痛或麻醉作用,改变呼吸道液体的产生量和黏稠度。常用的有两大类:一是润药,常用的有糖浆、蜂蜜和枇杷膏等。

二是湿化和蒸气吸入,将氯化钠、复方安息香酊、桉树脑以蒸气的形式吸入,可以减少刺激和减低支气管分泌物的黏稠度,起到镇咳的作用。

祛痰是治疗咳嗽中最重要的对症措施之一,它不仅能间接起到镇咳、平喘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感染,而且能与病因的治疗相辅相成。祛痰药有两种:一是恶心性祛痰药,常用的有氯化铵、桔梗、远志、愈创甘油醚。此类药能将黏稠的痰稀释,使之容易咳出,所以又可以减轻咳嗽。空腹服用效果明显,由于它剂量过大就可能会引起呕吐,因此临床较少单独应用此类祛痰药,一般多用其合剂。适用于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病人。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应慎用。

二是黏液溶解药。此药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黏度降低而易于咯出。常用的有三种:1.必嗽平(溴已新),临床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等积有白色黏痰不易咳出者。

2.化痰片即强利痰灵片,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痰液黏稠。

3.沐舒坦,适用于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成人呼吸窘迫症等。另外常用的还有甘草合剂,具有镇咳祛痰作用。适用于一般性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期的咳嗽。

小贴士:

咳嗽的饮食调理

咳嗽以后,可以通过调理自己的饮食来改善身体的不适。有些情况食补比药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