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42章十事政要(3)(1 / 2)

“第七条,武后、圣人都启用酷吏,对大臣不够尊重,亏君臣之严,臣希望圣人对待大臣能够以礼相待,可乎?”

“爱卿放心,对大臣不礼貌的事情,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朕定会礼贤下士!”

李璟再三保证,对人尊重,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待人真诚,才会诚心相待!

大唐应该成为世界的表率,讲文明树新风,作为皇帝,李璟更应该做好表率。

大家都是文明的人,讲礼貌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第八条:当初有大臣因为直言犯谏而遭受惩罚,从此以后诤臣选择了屈服,臣希望以后群臣都能够直言不讳,可乎?”

姚崇希望李璟能够从谏如流,兼听则明,多多听取大臣的建议,不能因为说得不好听,你就惩罚人家。

以后谁还敢说什么实话,以后大家都阿谀奉承,专挑好听的说,闭塞了言路,还怎么了解天下事,怎么了解民间疾苦?

“这个爱卿不说,朕也会这么做,朕要效仿太宗皇帝,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希望众爱卿也能做到有过失就谏言,当然,要是无伤大雅,不影响天下的小事,可以不用进谏!”

李璟提前打了预防针,他可不想像唐太宗一样,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人跑出来跟他逼逼叨叨。

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最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对江山社稷有损害的事,能不说就不要说。

他要像唐太宗一样,让直谏、忠谏成为风尚。

就像当初唐太宗问魏征,该怎么做一个圣明的君主,魏征告诉唐太宗,要多听取多方面的建议,才能保持清醒,不要偏信一家之言!m.X520xs.Com

魏征还给唐太宗举了例子,凡是愿意多听取他人意见的人,都成为了圣主明君,凡是偏信一家之言的,到了最后基本没有什么好下场!

唐玄宗李隆基,能够开创开元盛世,就在于他懂得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再加上自己励精图治,才让大唐出现盛世。

可到了后期,李隆基越老越昏庸,再也听不进忠言逆耳,反而对阿谀奉承的谎言甚是满意。

导致出现前明后昏的情况,前面有多么明智,后期就有多么昏聩。

前期启用姚崇、宋璟、张说等贤臣,才能开启开元盛世,后期启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为相,让大唐由盛转衰。

李璟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不能走李隆基的老路,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听取不同的意见,真要是不行的话,那就提前退位,也不能把大唐推向深渊。

“这第九条:武后造福先寺,就花费了巨额费用,这简直就是劳民伤财,臣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建造寺庙的情况,可乎?”

姚崇说完,觉得自己说这一条,会不会有些多余,眼前的这位可是有名的灭佛天子,他怎么可能修建寺院。

不过,提醒一下也好,谁也不敢保证,等他老了之后,会不会糊涂,这万一年纪一大反而信这些呢?

他姚崇可是见过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不信这个,反而到了老年之后,反而更加笃信起这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