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本体的数量(1 / 2)

那么关于本体就应该很明确了。只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这样的本体不单纯只有一个”,那如果不止一个的话到底还有多少呢?我们还应该提出,或者各家原本应该说明的本体尚未说明,只不过没人去关注到底数有多少。意式论当中对此并不关注,他们总是以意式为数,这些数时而为无限,时而止于十,不过它们从未精确地证实过这个数为什么会是十。但是我们却应当以预设的虚拟来详细分析我们所提出的问题。第一原理或是基本实是是第一级单纯永恒运动创作的理由,只不过它们自身不存在运动,更没有附带的运动。只因为被动事物必有一个致动事物,但致动事物本身却要保持不动,而相应的,永恒单纯的事物都要由永恒单纯的运动而产生。此外,我们还看到了那些最初保持不动的本体出现的宇宙单纯空间运动,除此之外还有像行星运动一般的空间运动,这些也是永恒的(只要是从事圆运动的物体都是永恒的,这一点“物学论文”里已经充分证明了)。因此这运动必由一个永恒且不动的本体所产生。星辰的本体先于星辰且致动于星辰,所以成为了永恒本体。依照上文所提到的理论,很显然所谓本体一定同星辰的众多运动数量一样多,不但自己不动,还是永恒且没有任何量度的。

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按照星辰运动的顺序,致动的所有本体当中必有个第一,然后有第二,紧接着还有更多的本体。但是,仅有天文学才能告知大家运动的数量,天文学和哲学很是相近,属于数理学中的一门学术,我们只有站在天文学的立场上才能理解星辰运动的问题。天文学是唯一能探究到永恒且可见的本体的,像是算术、几何等其他学术研究的对象都不是本体。相比于运动中的天体,天体的动轨数量要多得多。但凡是对天文学多多少少有所关注的人就会明白,行星的运动一定是多轨。那到底是有多少动轨,我们需通过引证数学家的观点,建立一个专题来得知确切的数字。而其他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完成。若是这些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与我们相左,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互相尊重,然后再去发现答案最为准确的那一方。

在欧多克索的推断里,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必须遵循三个天球,首先是恒星天,其次是黄道的中线圆轨,最后是黄道两个极中间的偏斜圆轨。相比于太阳的轨迹,月亮的圆轨偏斜度要更大一些。行星运轨则要遵循四个天球,这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和上述的日月轨迹相同(恒星天称为总动天,所有的天体都要遵循它和第二个黄道的中线圆轨迹)。但是行星的第三个运轨就是动轴,在黄道中线上建成的圆面。最后一个天球则是同上一个天球的赤道有所偏斜,在第三天球动轴的两极,仅有亚芙洛第(金星)和赫尔梅(水星)两者是众行星中相同的,剩下的都有所不同。

关于天球位置的推断,加里浦的观点和欧多克索相似,他们都指出宙斯(木星)和克罗诺(土星)在动轨数量上是相同的,可是日月的动轨要比之多出两个,剩下的行星则比之多出一个,这样的数量才和天体实际情况相符。

不过在解释天体的实际运轨时运用天球的综合运动的话,必须在每一个行星上都安排一个能与上述天球相平衡的其他天球(行星中的每一个平衡球数和原有的运动天球相比都各少一个)。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天球中每一个的下层都能恢复到应有的位置上去。唯有这样的安排才能使天体在全体运动的时候,人们观测到所需要观测的行星现象。土星木星一共有八个运动天球,剩下的总共是二十五个运动天球。二十三个动轨在最下层的行星和天球之间是没有必要平衡的,所以说在最外层行星的平衡球轨应该为六个,余下的四个行星的平衡天球的数量为十六个。运动天球和平衡天球的总和为五十五个。日月的动轨如果没有上述所有的增添的话,那么动轨天球总的数量就应当为四十七个。因此,如果动轨天球的数目也是这么多的话,那么不动变本体和原理也是同样的数量。可是还是需要其他思想家来更为精确地论证这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