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物质是潜在本体(1 / 1)

当作底层和物质而存在的本体,就是潜在本体,一般都是可以认知的,我们还没有解释的应该是可感觉事物的现实中的本体。德谟克利特好像是察觉到了,拥有一样的底层物质的事物之间有三种不同,它们可能是因为规律(形状)有了不同,也可能是因为趋向(位置)产生了不同,也可能是因为接触(秩序)产生了不同。但是大家可以明显看到更多的不同,比如有的事物,它们含有的物质组合在一起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蜜水这类的是物质混合得来的,一捆木材是把木头捆在一起得来的,书籍是胶合得来的,箱子是使用钉子钉成的,还有其他的是由多种方式组合而成的;还有的事物由于位置而导致彼此间不一样,门楣和门槛是一上一下,还有的是时间不一样,比如早饭和午饭;还有的就像风一样是因为地方不一样而不一样的;还有的是由于可感觉事物的禀赋不一样而不一样的,比如软硬,疏密,干湿;还有的是因为好几种性质都不一样而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是全都不一样;还有的是含有同一种性质的多少而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

那么,很显然,“是”这个字的意思就要有这么多。某个事物“是”一个门槛,是由于它待在这样的地方,它的“是”实际上就是位置,一个事物是一个冰块,那它的“是”就是这样冻成的固体。有的事物的实是是需要依靠所有的不同的形式来解释的,因为那个事物里面,有一部分是掺和在一起的,有一部分掺杂在一起的,有一部分是捆到一起的,还有一部分是凝结的,还有的是其他种类的不同,比如手或者脚就要依靠这样的复杂的定义。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到不同种类的不同(这些就是事物变为实是的原理),比如事物之间的不同有可能是多少,有可能是疏密,还有可能是类似的性质,还有含有的同种性质多了或者少了的各式各样的情况。无论什么事物,它的形状以粗糙为主或是以平滑为主,主要的差异就在于直和曲。把掺杂在一起作为实是的事物,与它相反的事物就是非是。

因为这些实际情况,那么就弄明白了,事物的实是都来自于它的本体,我们就要在这些不同上来寻找这些事物变为实是的原因。现在的这些不同,要么是一个,要么是相互配合,虽然还都没变为本体,但是已经含有了可以和本体相比较的事物。比如,从本体上讲,本身实现了,就可以凭借物质来解释它,从其他定义来看,物质也是与完全实现最贴近的。比如我们来界说一个门槛,就应该讲“木头或石头这样的位置”,要解说一个房子就该讲“木头和砖头在这样的位置”,在某些例子上,不光要说形式,还得说它的作用,比如我们来界说冰块,就应该讲“水以这样的方式冻结或凝结”,还有音乐就应该讲“这样调节好了的高低音”,所有其他的都与此相似。

那么,很明白的,物质是不一样的时候,实现或公式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有的实现是依靠组合,有的是依靠混合,还有的是依靠我们上面说的其他的不一样的情形。那么,所有工作内容是下定义的人,如果界说房子“是木头和砖头”,那么他所说的就是潜在的房子。而有的人说把“放置生物和器具的处所”当作界说,就是指已经实现的房子。还有的人把两项合在一起来解说,这就是指形式和物质合成的第三种本体。(说明不同的公式好像是对形式或实现来说的,说明组成部分的还就是指物质。)亚尔巨太往往可以接受的一定就是这种的;它们叙述的就是形式和物质的组合。举个例子来说,什么是没有风(风静)?“大面积的地方空气是不流动的”,空气就是物质,不流动既为实现也为本体。什么是没有浪(浪平)?“海面没有波动”,海洋就是物质的底层,没有波动就是它的形状或者实现。因此,从上述来看,可感觉本体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的就很清楚了,其中一项是物质,一项是形式或者实现,前两项的组合就是第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