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关于“是”的理解(1 / 1)

事物被称为“是”(实是)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来源于属性,第二种“是”来源于本性(绝对)。

(一)“是”来源于属性的,就像我们所说的“这个正直的作者是文明的”,“这人是文明的”还有“这文明的是人”,我们说“这文明人在造房子”,是因为造房子的人“是”文明的,或者说文明人就“是”造房子的人;这里所说的,一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其含义就是说明,一个事物恰是另一个事物的属性。我们刚才说到的各个例子就是这样:我们说“人是文明的”、“这文明的是人”、“那个白的人是文明的”或“这文明的人是白的”,最后两种说法中所体现出的两种属性都是属于同一事物的,第一种说法中,“是”是白的人,而把文明当作属性的“是”;“这文明的是人”这种说法中,是把“文明”当作了人的一个属性(同样的道理,“不白”作为“是”和“白”成为“是”相类似)。这样,当另一个事物可以在属性上替代一个事物,要么是因为它们原来就是属于同一事物的,所以同成其所是,要么就是因为“是”的来源正是其属性,要不就是因为具有一属性的主词本身把此作为范畴,这样成为的“是”。

(二)主要的“是”的分类和范畴的分类(范围)有点相同,范畴的种类的数量和“是”应该一样。范畴是把主题是什么说清楚,有些是把主题的性质说清楚,有的是把数量说清楚,有的把关系说清楚,有的把主动和被动说清楚,有的把何时何地说清楚,这些说明中至少有一种应该是实是的含义。有的说法是这人正在恢复健康,有的说法是这人恢复健康,还有的说法是这人正在走路,或者正在削东西,或者有“这人走路或削东西”这样的说法,(“正是”和“是”)这些说法中间有什么区别,这里暂时不详谈,余下的也这样做。

(三)还有,“是”和“正是”都用来说明一个记载是真实的,“非是”正是相反的说明,这和是非格相像,比如苏格拉底“是”文明的,就说明这是真的,苏格拉底“是”不白的,这也是真的,如果说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不是”可以用它的边来计算的,那么就说明说“是”的人就是假的。

(四)“当是”和“实是”是来说明我们所说的事物的潜在的“是”,或者那些完全实现的“是”。我们见到了潜在的事物和已经实现的事物,我们认识了能实现的事物,也认识了正在实现的事物,对于可安定的事物和已经安定了的事物,我们都把它算到安定里。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本体,我们说赫尔梅(艺神)存在于大理石中,或者说在全线中存在半线,成熟的稻谷中也包含没有成熟的颗粒,至于事物什么时候潜在,什么时候不是潜在,我们在别的地方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