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把话说好最难(1 / 1)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说话这样评价:“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垮。”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怎么说、如何说却是一个深奥的学问。比如表达同样的一个意思,不同的说话方式,获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一句话说得好,可以让人喜上眉梢;一句话说得不好,可以让人怒火中烧。一句话可能化友为敌,引发一场争论;一句话也可以化敌为友,冰释前嫌。可见,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影响着一个人在交际场合的是非,在事业领域的成败。

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伊索曾经是别人的奴隶。有一次,主人在家举行宴会,命令他准备一桌最好的酒菜来招待客人。等到开宴的时候,客人们发现这些菜肴全是各种动物的舌头,主人感到十分不解,就问他倒地是怎么回事。伊索从容地回答说:“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不是最好的菜吗?”第二天,主人又准备举办一次宴会,就告诉伊索准备一份最坏的菜肴。第二天,伊索又把各种动物的舌头端上了餐桌,主人感到十分生气,怒气冲冲地问他是不是别有用心,伊索解释说:“世上所有的坏事都是由搬弄是非的舌头引起的,难道舌头不是最坏的菜肴吗?”

其实,舌头并没有好坏之分,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说话是好还是坏。在这个世界上,说话是最难的。看似十分简单的嘴巴张闭的动作,听来十分平常的声音,却关系到了一个人的前程、命运。说话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运用不好,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不重视口才的作用,在说话的时候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话不考虑后果,或许他的本身并没有存在什么恶意,但是让别人听了之后却感到非常不舒服,觉得他所说的哪些话是恶意的诅咒,别有用心的讽刺,从而主动地和他拉开距离,划清界限,甚至还对他的为人深恶痛绝。

有一个剃头师傅的家里失窃了。第二天早晨,一位顾客来理发,看到剔透师傅满脸愁云,就问他出了什么事。剔透师傅长叹一声,说道:“我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昨天晚上被小偷给偷走了,实在是太倒霉了。唉!这一年真实白忙活了,想一想,权当是给小偷剃了一年的头吧。”顾客听了之后,感到十分不舒服,怒气冲冲地起身就走了。

这个剃头师傅说话不经过大脑,尽管心里没有什么恶意,但是顾客听了却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以后就再也不会上门。这位剃头师傅无心的一句话,却砸了自己的饭碗。这样的事或许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在生活之中类似的事情却是屡见不鲜。

会说话的人开起口来哪怕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会感到厌倦;即使是只言片语,在听着心里却如同一曲美妙的乐章,回味不已。而不会说话的人哪怕说出一个字来也会让别人感到愤怒和厌恶。生活中常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刘丽是一家大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她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辞表达。当别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直接,这些直白的话总是直指别人痛处,揭人伤疤。有一次,一个同事传了一件新衣服来上班,别人都在你那里夸奖这件衣服“漂亮”、“合身”、“有品位”,让那位同事听了之后很舒服。可是当别人问刘丽的感觉如何时,她却大刺刺地说:“说实话,我觉得你这件衣服漂亮是漂亮,但是并不适合你。你穿上它,好比是给水桶包上了一块美丽的布,因为你的身材实在是太胖了,而且你的年龄又大,根本就不适合穿这样艳丽的衣服,那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装嫩!”

此话一出,原本兴致勃勃的同事的脸上马上就挂不住了,而周围夸奖衣服的人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感到十分尴尬。因为,刘丽说的话就是大家都不愿说的得罪人的“实在话”。刘丽虽然知道自己说的话让别人讨厌,但是这个毛病却一直改不了,每次都直冲冲地说一些让别人无法忍受的“实在话”。久而久之,她就被同事送上了一个“乌鸦嘴”的“雅号”,每个人见了她都躲得远远的,有什么社交活动也不愿意邀请她参加。她无可奈何地成为了办公室的“被遗忘的人”。

生活中许多不愉快的事情,都是因为不懂得说话引起的。如果在说话的时候不懂得表达技巧,就会很容易得罪人。只有正确地把握了说话的艺术,才能够不让自己四面树敌,也让自己获得一个好的人缘。

俗话说“刀只有一刃,而舌却有千刃”,不懂得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就会伤害很多人的内心。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在工作上得到进步和发展,在生活中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和方法技巧。只有会说话,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一个顺利的客观环境,做起事来,也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