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大目标是由小目标积累而成的(1 / 1)

有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志存高远,有着较高的人生目标,并且也能朝之去奋斗。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实现目标的道路是十分漫长的,中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他们就产生了疑惑和恐惧的心理,觉得自己当初的理想只不过是浪漫的思维,毫无现实意义可言,于是就选择了退却和放弃,甚至在受伤之后去嘲笑当初的年少轻狂和年轻气盛。

人生的奋斗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理想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的朋友们在漫长的奋斗过程中往往会感觉目标过于遥远而力不从心,无法坚持。那么在这个时候,崇高的人生目标就不会给他们的人生提供任何的帮助了。

面对奋斗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那些空洞的口号和华而不实的语言已经起不到任何的鼓舞作用,那么就不如换一种方式去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美国哈佛大学的行为艺术家对此就提出了一个“小目标成功学”的理论。他认为,有些人总想一步登天,一下子功成名就。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第一是因为一个人目前的能力无法达到,第二是因为大的事业需要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获得成功。因此,不妨把大的目标“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来实现大目标。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获得了世界冠军。后来,当记者问他是怎样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的时候,他回答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夺取最终的胜利。记者听了,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因为,马拉松比赛并没有包含太多的智力因素,而取决于运动员的耐力和体力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虽然能表现出一个人反应灵敏等因素,却无法和智慧挂钩。

十年之后,山田本一出了一本自传。人们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了他所说的“凭智慧取胜“绝非是搪塞的回答,而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山田本一在书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路线仔细地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地跑完。起初,我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目标一下子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觉得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在我们确定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朝着目标前进。但是,在短时间就实现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选择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追求目标和上楼一样,如果不用楼梯,是很难从一楼走到十楼的,如果你急不可待,想一下子蹦上去,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蹦得越高,摔得就越惨。只有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去,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踏踏实实地走着,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感觉”就会强化和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并且推动他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有一个人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他做的第一份工作是整理文件,这和他的理想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做到尽善尽美。不久,他就成为办公室里有史以来最好的文件整理者。公司的领导看到眼里之后,就交给了他更重要的任务,他一如既往地尽心尽力去完成。他的付出没有白费,最终他等来了一个高薪的职位。

他说:“我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当前的理想,一个是未来的理想。我从没有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从来没有忽视过眼下的工作。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对未来的追求,我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如果完不成今天的工作,那么明天的理想就会失去实现的基础,一切美好的事物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现实是变化的,我的具体理想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我的前脚没有站稳之前,绝对不会莽撞地迈出自己的后脚。”

荀子在《劝学篇》中这样说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他告诫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量的积累,其实,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也需要一定数量小目标的积累才能实现人生大的理想。大成功是由小目标所累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达成无数的小目标之后,才实现了他们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