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对骄傲的员工,请将不如激将(1 / 1)

一家工厂的学徒小刘提前定级出徒,在他之前进厂的学徒小齐自以为技术学得快,干活也比小刘麻利,于是心中很不服气,就冲着厂长发起了牢骚。厂长见小齐有争强好胜的心思,于是就将计就计,说道:“你的技术已经不在小刘之下了,但是全年的生产竞赛当中,小刘六次夺魁,三次成为亚军,两次居第三位,一年干了一年半的活,你呢?说说看,你有什么骄人的业绩?”

小齐当场就说不出话来了,厂长接着说道:“而且小刘不怕苦、不怕脏,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做,你却拨一拨,动一动,做事情缺乏主动精神,如果你不服气,就做出一个样子给大家看!”

小齐在一旁默不作声,从此干起活来整个判若两人,一年之后不仅比小刘更早进入厂中先进员工的行列,还被评为全公司的先进工作者。

常言说得好:“请将不如激将。”有时候用激将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最简单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用激将法,需要企业管理者在任用这个员工之前先假装轻视他的能力,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你对他能力的怀疑、担心和不信任,让对方气愤、不服气,从而激起他心中的好胜心,更加努力地争取展现自己的能力,甚至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让自己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是“哀兵必胜”的道理。

苏秦和张仪都师从鬼谷子,他们离开鬼谷子之后,就去游说天下诸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张仪首先到了楚国,结果非但没有得到楚王的重用,反而被楚国的宰相诬陷,以偷盗楚国宰相的玉璧的罪名,将他捆绑起来,驱逐出国。这个时候,苏秦已经获得了赵王的信任,并说动六国合力抗秦。为了实现六国抗秦的目标,苏秦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到秦国掌权。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张仪。

张仪正在想着以后的命运,见了苏秦派来的人之后,心中在想:“既然同窗好友已经在赵国掌权,我何不去投奔他,获取自己的前程呢?”

到了赵国以后,张仪非但没有见到苏秦,反而被苏秦冷落,而且还被困在邯郸,等了好多天,张仪才见到苏秦。但是苏秦却让张仪坐在堂下,让他吃仆人吃的东西,张仪十分恼怒,正想发作,苏秦却首先开口斥责他:“以你的才能,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我的确可以向赵王推荐你,可是,现在的你根本就不值得我推荐!”说完,就让人将他赶了出去。

张仪受到苏秦如此羞辱,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心中暗暗发誓:“我要到比赵国还要强大的秦国立足,然后报今日被辱之耻!”

张仪刚刚离开赵国,苏秦马上找来自己手下的一个心腹,对他说道:“张仪是天下间难得一见的人才,我今日故意羞辱他,是为了激发他的心志,让他在一怒之下到秦国掌握大权。现在我要你设法去接近他,跟他一起到秦国去,然后尽全力帮助他接近秦王,掌握秦国的国家政权。”

张仪得到苏秦派来的人全力相助,加上自身的才能,很快就在秦国站住了脚跟,并得到了秦惠文王的信任,拜为上卿,掌握了秦国大权。这个时候,苏秦派来帮助张仪的人决定离开了,张仪坚决不肯让这位曾经和自己患难与共的人离开。那人就将苏秦交代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给了张仪听,尤其将苏秦羞辱他的好意说得清清楚楚,并请求张仪能够设法让秦国不要做对赵国不利的事情。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张仪恍然大悟,感叹说道:“唉,我已经中了苏君的计策,却没有一点儿的察觉,我不如他的地方是很明显的了。有苏君在,我哪里敢说什么攻赵呢?”

明朝的哲学家王守仁曾经说过:“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这句话就指出了“激将”的作用,意思就是说,天底下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有一半是激出来的,由此可见,激将法的作用。上面的故事中,苏秦故作羞辱的一番言论,激起了张仪心中的斗志,最终帮助张仪得以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让苏秦的战略设想得到实现,这是激将的最高境界。

激将的手段可以是通过言语来进行激励,或者用实际的行为激起人的斗志。这两种激励可以表现为怒,也可以表现为气。管理者无论让员工怎样感觉不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激起员工的斗志。这就是“请将不如激将”的道理。

同时要明白,激将法这种负向的激励方式大多适于那些能力极强但又向来心高气傲、作风散漫、性格大大咧咧的那些人。适当地对他们用激将法,可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不胜不归的决心,也让他们更加斗志昂扬地为企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