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1 / 1)

某IT公司缺乏专业的技术研究人才,总经理花了很大力气才从某大公司挖来一名信息系统专家。公司满腔热情地给他安排了工作,却很快发现他不能胜任,员工们认为雇用这样的员工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于是建议总经理赶快解雇这位专家,而总经理却又给专家开辟了个人办公室,希望他能静心进行研究。

这就伤害了那些忠诚于企业、安心于岗位者的心,他们不明白那位专家的能力没有自己强、在公司的资历没有自己高,为什么却可以拿到那么高的工资,还拥有了个人的办公室?他们感到不公平,自然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不再像以前那样卖力了。

总经理一直期待这位专家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他的表现越来越差,直到一位重要客户拂袖而去,其他员工都说:“该奖的不奖,不该奖的重奖,再这样,我们不干了!”总经理才把他解雇。这位专家被赶走了,但是总经理得到的教训代价不菲。“下次我绝不犹豫,我会立刻采取措施。”总经理发自肺腑地说。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许多管理者像这位焦虑的总经理一样喜欢一团和气,不忍心处罚没有达到绩效标准的员工,反而寄希望通过奖励鼓舞对方。结果,奖励不仅没有达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使有功者寒心,极大地挫伤了有功者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损害团队的战斗力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威信,得不偿失。

奖罚是管理团队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家的带兵的左右手,就在于它的公正性。因此,激励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公正,该罚则罚,该奖则奖,赏罚分明。奖励是正面强化手段,即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之得到巩固和保持。而责罚则是反面强化,即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使之逐渐消失。

东汉祭遵曾是一个县吏,他饱读诗书,恭谨俭朴,勤于政事,办事公道,县衙里老老少少都很敬佩他。汉光武帝刘秀听说祭遵的为人处世后召见了他,并提拔他为车市令,掌管了执法权。祭遵克己奉公,尽职尽责,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有功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夫人也裳不加缘,简朴至极。与他共事的人都称赞他的为人。

就是这个铁面无私的祭遵,连刘秀喜欢的人犯法也不放过。有一次,刘秀的一个中舍人倚仗刘秀的宠爱,醉酒后大闹军营打死了人。祭遵查明事实真相后,决定依法处置。许多人劝祭遵:“中舍人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你要是杀了他,皇帝肯定会归罪于你,还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吧。”

祭遵却坚持依法,毫不客气地处死了中舍人。刘秀得知,十分恼怒,把祭遵抓了起来,决定加以惩处。这时,主簿陈副劝阻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不避亲疏,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这正是助您教令诸军的好机会啊。”

刘秀恍然大悟,转怒为喜,他立即赦免了祭遵,并提升他为“刺奸将军”。事后,刘秀常对大将们说:“祭遵是一个赏罚严明的人,大家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落到他手里,因为他决不会徇私情的。”

祭遵赢得了东汉军民无比的爱戴和拥护,与他一直奉行该赏的一定要赏,该罚的一定要罚的办事原则,铁面无私、赏罚必信是分不开的。这种赏罚必信的管理原则,对整体军队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难怪刘秀日后会常常怀念他,并不时感叹:“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在现代管理学上有这样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成功的管理是什么?是黑白分明的,白就是白,黑就是黑,白的奖,黑的罚。这样你的管理就会越来越白,如果黑白不分,那你的管理只能越来越黑了。”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过必罚。的确,管理者只有这样,使团队的纪律获得有效的维护,才能给员工一种公平合理的印象,让他们觉得人人都是平等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他们才会奋发,才会更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司正常地经营,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下去。

不过,对下属进行奖罚时,最好要公之于众。鬼谷子曰:“刑赏信正,验于两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谙化矣。”意思是说,无论行赏还是行罚,必须要让众人亲身见闻纷纷传扬开来,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见亲闻者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也就能够最大范围地起到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