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节 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新魅力(1 / 2)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的回归,对于香港经济来说,既是从未遇到过的最大的挑战,也是可能争取更大的经济繁荣的绝佳机会。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将会在与大陆的经济合作中产生新的魅力。这一点,只要看看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看看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近年来香港与中国内地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关系,就可以得到证实。

(1)中国政府的政策。

人所共知,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政府已把“一国两制”定为国策,并且按此国策制定香港的《基本法》,以保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香港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这显示出内地对保持香港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十分重视的。中国政府把香港经济发展的经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并保证今后继续贯彻和执行,从而增强了人们对香港前途的信心。

另外,中国领导人也一再重申,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改变,而且会继续深入和扩大。这从另一个方面给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前景提供了保障。

(2)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市场也为香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内地有12亿人口,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例如,中国现在已成为第二大啤酒消费国,到本世纪末它将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啤酒消费国。中国即将安装的电话数将是亚洲第二大电话市场——相当于印度的10倍。在电力方面,中国每年增加的发电量将是瑞士目前的总发电量。香港几十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善于开拓国际市场,以灵活性与商业智慧将香港的产品推销出去。正因为香港本身市场十分有限,开拓外国市场就成为香港的生存之路。香港背靠中国大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主权的回归,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合作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3)近年来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合作及展望。

香港面向世界,又背靠着中国大陆,这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香港和大陆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已经很深。

从工业与贸易方面来看。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稳定而充裕地为香港提供了廉价的生活消费品(包括主食、副食、用水等)和工业原材料,才使得香港产品拥有很大的价格竞争优势。进入80年代,当香港在其最大市场——美国及欧洲面临出口困难的时候,中国内地的对外开放给香港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香港恢复了转口港的地位,港商开始在内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进行大量的合资企业经营和对外加工活动。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了香港工业的后院,有300多万内地工人在3万多港商投资的工厂里工作。在深圳及周围地区,汽车排成长龙。据统计,每天有两万辆汽车、货柜车进出香港。港商利用内地廉价劳动力,延续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命周期,使香港仍保持了鞋类、玩具、纺织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领先地位。除了地理位置之外,亲属之间的联系、语言上的便利条件等等使得香港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理想跳板,也为中国公司寻找市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窗口。1994年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占香港当年总贸易额的35%。事实证明,香港一旦打开内地的庞大消费者市场,投资于内地的制造业,香港经济便会更加蓬勃发展。

从金融业方面看。由于中国内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急需资金,这便吸引了海外游资寻找向中国内地投资的渠道。长期以来,香港银行界在与内地打交道的过程中已建立了牢靠的伙伴关系,许多内地银行与香港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融资风险是非常低的。因此,海外银行纷纷委托香港银行拓展中国业务,现时,香港各大银行都设立了“中国业务部”;同时,海外个人投资家也想把手中的“闲钱”投向中国,香港的各种对华投资基金便应运而生。这更加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

多年来,香港是中国内地的1/3外汇的来源地,香港在内地的投资占内地外商总投资的75%左右。香港金融体系与中国内地的借贷关系越来越密切,数额也呈上升趋势。1984年和1985年,香港为内地安排的银团贷款分别为19.5亿港元和39亿港元。1986年急增到120亿港元。

在未来的特别行政区,港元仍将是法定货币,仍保留自由兑换。目前港币有近1/3就是通过大陆流通的。多年来中国一直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对经济发展难免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1995年初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并轨,并于同年4月成立国家外汇交昜中心,为外汇买卖提供全国统一性的市场,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香港回归以后,保持香港现有的货币和金融外币体制,对于内地的金融外汇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港拥有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广泛,融资技巧先进,股票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香港回归后,香港股市同中国股市的接轨会给香港股市带来另一个繁荣高潮。因为内地股票市场还不完善,并且经济发展很快,必定使香港投入大陆的股票化资金在香港股市流通,从而为香港股市补充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