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节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体系(1 / 3)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各地大量的实践和改革,为构建新世纪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建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符合我国实际、能充分发挥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功能的结构体系,根据我们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认为应遵守四个基本原则:

1.社会适应原则。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功能的发挥总是受制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规格、层次由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定。脱离了这种需要,或因人才培养不足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或因人才培养过剩、结构失调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不适应的结果,既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也会导致教育自身的萎缩。这在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是有着深刻的教训的。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直接服务农民的和农业的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的原因,不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数量少,而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体系脱离了农村社会实际。在单一化的中等教育结构下,70%以上的中学毕业生,9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又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中的大部分又慢慢融人到传统小生产的海洋中去。要改变这种教育与社会需要不协调的恶性循环,惟一的办法就是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首先要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根据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类型、发展水平、生产要素等来确定教育的内容和层次。其次,要与农业生产特点相适应。农业技术教育具有与工业技术教育完全不同的特点,因此不能照搬一般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再次,要与农民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文化程度、职业需求和对科技的需要。

2.整体性与协调性原则。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国目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使各个部分协调起来的机制,导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打破以学校教育为惟一形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改变只有学历教育才是教育的错误观念,树立现代大教育观,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整体性与协调性原则,要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内部必须处理好各类别、各层次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完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建设,形成具有权威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的网络体系。

3.多样性与灵活性原则。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有统一性,这是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反映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共性,包括基本的教育方式、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立法等。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更要讲究多样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反映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地区差异,反映的是各地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农业基础、资源、产业结构、文化传统、农民素质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决定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具有多样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四川乐山教委在农村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了“短平快”的农村成人教育优化模式,是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典型表述。“短”主要指教学时间要短,科技传播时间要短;

“平”就是强调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与农民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不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能脱离农民的接受水平;“快”是指科技信息捕捉的速度要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要快,学员把所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见效要快。

“短平快”的教育模式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它的核心在于把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者的手中,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果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相应的传播、推广体系,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就面临难以迅速推广的困境。随着技术陈旧周期的加速,甚至在一项技术尚未面世之前,就可能被淘汰。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与僵化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无关系。

“短平快”的教育模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可以概括为“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不稳定性不断加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和资金密集型经济在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在生产投人的各种要素中,科学技术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适应这一要求,除了加快科技开发外,最重要的是科技转化。“不稳定性加剧”是指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表现在农业上就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短平快”的教育模式适应了世界产业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短平快”的教育模式也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过去,我们曾一度追求农民教育的“正规化”,如举办全日制的扫盲班,需要几百个学时,脱离实际,结果越办越萎缩。由于农民文化教育没有同学习技术相结合,在脱盲后又大量复盲,单纯的扫盲教育也并不能改变农民的贫困状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走出“只有拿文凭的教育才叫教育”的误区,采取灵活性的职业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短平快”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上强调了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和教育服务功能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