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节 60年代以来苏联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 / 3)

一、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60年代以来,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以国民收入为例,从1950年至1983年的33年间,苏联年平均増长为7.1%,美国为3.2%,人均国民收入以1950年为11950年至1983年苏联增长6.4;美国同期增长1.9.

苏联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更快,1980年工业总产值比1950年增加11.2倍,平均每年增长8.7%。同期内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4.3倍,平均每年增长5.7%。1986年苏联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0%,工业生产和产品比西德、英国和法国的总和还多,相当于美国工业产量的80%。苏联工业门类齐全,以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三大主导工业部门,它们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七重以及在工业生产人员总数中所占比例都在60%以上。在战后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影响下,苏联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设备、程序控制机床、合成材料生产等部门。工业生产布局,在战前就开始东移的基础上,60年代以来继续加速东部地区开发,并逐渐形成了东、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目前,东部地区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国的1/4左右。

苏联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自然资源丰富,并有门类齐全的重工业,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燃料、动力、基础材料和机器设备等必需的物质条件。第二,长期维持比较高的积累率。从“六五”到“十五”计划,平均积累率占国民收入27%左右,由于苏联人为地使生产资料价格低于其价值的15%左右(主要是不征周转税),因而苏联的实际积累率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1/3.第三,进行教育投资,重视科技进步。每1000个工人中受过高等和中等教育的人数,1959年为401人,1970年为590人,1980年为787人。第四,工业管理体制的逐步改革。

苏联的农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它仍是苏联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迄今仍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苏联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农业总产值、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较大增长。第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大,畜产品的产量也有增加。畜牧业产值在农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1940年为38.8%,从1965年开始保持在50-51%的水平上。“十五”计划时期同“五五”计划时期相比,肉产量增长1.6倍,奶1.44倍,蛋2.97倍。第三,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一定的提高。1951-1980年的30年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7%。农作物每公顷单位面积产量,1950年分别为:谷物7.9公担,甜菜159公担,棉花(籽棉)153公担,向日葵5公担,到1978年这四者分别提高到:18.5公担,249公担,28公担和11.6公担。第四,庄员生活有改善,其生活水平逐渐与工人接近。1950年,农庄庄员月平均报酬仅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4左有,而1980年达到2/3以上,如果加上他们从个人副业中得到,的收入,收入水平已近于职工。

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扩大播种面积。1980年全苏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7亿公顷,其中大约有1/5耕地是I954—1960期间大规模垦荒以后增加的。第二,大量增加农业投资。1966-1975年的10年中,国家对农业投资为1221亿卢布,比1956-1965年的10年增加2倍。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中的比重遂步提高,“七五”计划期间为26%,“八五”计划期间23%,“九五”计划期间为26%,“十五”计划期间为27%。第三,加强农业物质技术棊础。农业固定基金由1965年的770亿卢布,增加到1980年的2380亿卢布,15年里增长了2.1倍。1980年农业共拥有拖运机256.2万台(1.91亿匹马力),谷物联合收割机72.2万台,载重汽车159.6万俩,分别比1965年增加949万台(1.13亿匹马力),20.2万台,和65.1万辆。目前,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第四,实行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