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节 求职文件的撰写(1 / 2)

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逐步形成,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撰写求职信与其他求职文件已成为获得职业的不可缺少环节。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通过媒体分布聘人广告,要求应聘者寄送自我介绍的材料,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筛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确定考察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求职材料就成为决定取舍的第一个根据。这里对求职信的有关问题做些介绍。

一、求职信的重要性

求职信是应聘者为谋取工作而向用人单位寄送的自我推荐的书信,是应聘者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大学毕业生自我推荐的重要手段。求职信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使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的重要渠道。从双向选择的过程来看,求职就业的关键在于建立联系,在于让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的情况。因为没有了解就不可能有相互的选择,求职信是建立联系的最理想的方式之一。它的优点在于既经济又方便,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同时向多家用人单位寄出求职信,与用人单位迅速建立联系。其次,求职信的优越性就在于它可以越过许多中间环节,直接到达决策者的手中。求职信的撰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干扰,许多在面谈时不便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求职信来表达。求职者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信中尽情地表现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最适合对方需要的人。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自我推销手段。

求职信是用人单位的决策者决定取舍的第一个依据,是求职者引起对方注意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连一封求职信都写不好,他得到工作的机会就很小,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透过一封信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个性、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

二、求职信的内容

写一封好的求职信并不容易,据国外专家调查,在大量的求职信中,称得上“优秀”者寥寥无几。从内容上看,求职信常见的缺点是过分自信或不够自信。前者对自己吹嘘过多,信写得很长,大话、套话连篇,给人以妄自尊大的感觉,显示不出谋职的诚意。后者则没有反映出自己的特长,模棱两可,重点不突出,使人感到你缺乏魄力,找不出录取你的理由。从形式上看,求职信常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结构混乱、文理不通、错别字以及乱涂乱改等方面。那么求职信应该怎样写呢?

一般来说,求职信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个人基本情况和用人消息的来源。首先要简单介绍你的姓名、就读学校、专业等;然后写出用人信息的来源,即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招聘信息的,这里也可以说明你对该单位已具有初步的印象,同时表示出希望到该单位从事某方面工作的愿望。

(2)申请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往往为多个岗位招聘人才,因此要写清楚所要应聘的具体工作岗位,否则对方将无法回复。如果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自己说明希望获得哪一类工作岗位。为了扩大求职范围,可以附带说明,除某类工作外,还愿意并能胜任何种工作。

(3)胜任工作的条件。这是求职信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向对方说明自己的知识、经验、专业技能、与工作要求相符合的特长、性格和能力。总之,就是让对方感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胜任这一工作。在介绍时,要力求简明,关键是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和长处,不落俗套,起到吸引和打动对方的效果。

(4)表示面谈的愿望。信的结尾要表示希望对方给予回信,并且热切地希望有一个面谈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面谈的愿望时既不要给对方施加压力,也不必过于谦虚,求职信自始自终要注意刻画自己良好的形象。同时要注意写清楚自己的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

三、撰写求职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一封好的求职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求职信是提供给对方认识求职者形象的工具,是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证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成为被录取的依据,也可以成为被淘汰的理由。看信的人最先看到的不是信的内容,而且信的外观形式。因此,求职信的工整、清洁、美观,让人感到愉快和舒服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第一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字迹清晰、工整,如果求职信潦草得让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猜,恐怕还未等对方读完这封信你就被淘汰了。

其次,选用质地好的信纸,用钢笔按正确的格式书写。书写不要过度的拥挤,密密麻麻满篇都是,布局要轻松、自然、和谐、优美,给人一种舒适感。最好先打个草稿,不要随写随改,更不能污点黑迹满篇都是,给人以作风不够严谨的印象。

2.针对性要强 求职信的种类很多,但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信,是针对某一个单位的某一个人或该单位的某个具体问题而写的。寄一封文情并茂的求职信给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利用某人新上任或到任的机会,写信表示面谈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求职方式。第二种信可称为“广普信”,适用于不同的对象,优点是可以大量复制,到处投递,节省精力和时间,但内容缺乏针对性,求职效果不好。第三种综合了以上两种求职信的特点,可称为“混合型”,信中主题部分固定不变,只是开头和结尾根据不同的对象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