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节 现代职业需要现代观念(1 / 3)

社会上存在许多类型的职业,大学生对各种职业的评价、意向以及对就业所持的态度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它是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行为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受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家庭的影响,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的取舍和人们从事职业的态度。

一、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文化运动。但是当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现代化成就中受到鼓舞、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常常以为只要将外来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卓有成效的管理以及层次分明的教育制度原原本本地引入本国,就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结出同样丰硕的现代化成果。其结果,他们收获到的往往是失败和沮丧。这样的教训不仅来自异域,也来自我们自身的体验。其原因就在于那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管理守则,本身不过是一些空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现代化的主题是人的观念和行为形态的现代化变迁,现代化的成功在于人,现代化的滞后也缘于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国防、文化、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事业的发展都要依靠人,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能为社会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源泉。美国社会学者英格尔斯在大规模调査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人的12种品质。

(1)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

(2)准备接受社会的变革,乐于面对改变的现实,不固守传统。

(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4)着眼于现在和未来,不愿拘泥于传统和过去。

(5)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充满了信心,办事讲求效率。

(6)有计划性,在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制定长期计划。

(7)热心于探索未知领域,尊重知识,注重科学实验,不轻信臆想和妄说。

(8)具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

(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

(10)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乐于离开传统所认可或尊重的职业,选择与新的生产方式密切相联的现代职业。

(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

(12)对了解生产过程并期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与传统人相比,现代人在对待职业问题上也有明显特征:

(1)现代人倾向于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其择业的标准是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和自己才能的发挥。

(2)现代人不是以被动者的身份来选择职业,而是以主动者的姿态来选择自己的未来,他们不为从事传统所尊敬的职业而牺牲个人的兴趣,也不屈服于社会舆论和他人的压力而抛弃自己的志向。

(3)现代人倾向于选择新型职业,注重专门技术。

(4)现代人一扫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把经济收入和物质待遇放在了应有的地位。他们不迷恋固定的职业,不安于现状,倾向于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去工作。

(5)现代人倾向于以个人才能为基础的职业竞争。作为竞争中的强者,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充满竞争环境和快节奏的工作。

(6)他们不是一次选择定终身,而是能适时地调整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与社会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在不断地选择中充实和完善自己。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使一些从事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人远离现代意识,以致面对下岗感到无所适从,消极等待国家的“安置”。正是这种现代性的缺乏构成了改革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