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节 科学文化素质(1 / 2)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群体最为显著的特征,由于受到比同龄人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了资本。但是,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只有把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把科学文化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素质。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决定了他在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和最终取得的职业层次。如果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那么在求职择业时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现代择业对知识的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1.扎实的基础知识 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离不开他应具备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大学毕业生无论选择何种职业,不管向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了基础知识。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产业、行业、职业结构的调整速度必然加快,择业和就业不可能再是“从一而终”,职业岗位随时变动的状况不可避免,以深厚的基础知识作后盾,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有一位往届毕业生的感慨对广大毕业生不无启发:“我所学的专业是会计,当公司让我从事国际贸易,一开始忐忑不安,但很快适应了,干出了一些成绩,晋升为部门经理,这主要是因为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大量的事实无一例外地证实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2.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有力保证。专业知识的获得,首先是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下功夫,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实践应用前景,同时要注意及时跟踪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其次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专业面越来越窄,而且新的研究成果完成的周期越来越短,所学知识也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毕业生努力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增强运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灵活机动性。

必须看到,有些毕业生认识不到专业知识对择业的重要性,一味抱怨“专业知识与实际相距太大”,因而放松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或沉湎于花前月下,或经商赚钱,荒废了学业,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专业本领。还有一些毕业生赶时髦,醉心于考驾驶执照、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并把此看作是通向理想单位的捷径,因此抓住了芝麻而丢掉了西瓜,毕业后难以胜任用人单位交给的一般专业工作,悔恨已晚。

3.要具有宽广的相关知识 一般来讲,一名大学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培养,已经初步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未必每一位毕业生都具有现代职业所需要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在目前人们普遍注重实用知识的情况下,有的学生认为学社会人文知识,还不如在计算机操作、英语等级考试、律师资格证考试等方面多下功夫。其实,相关知识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承的。

首先,相关知识为专业知识提供了一种文化底蕴,为充分施展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时,更是注重综合知识的考察。一大学负责人事的同志在挑选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过程中,除专业知识外,还详细考察了毕业生对中国历史、文学史的掌握程度,原因是: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一种语言,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教学中不但要把学生领进教学内容去,更要把学生带出来,如果老师不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功底,就不会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不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这是外语教学中最致命的缺陷。

其次,相关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得益彰,能极大地提高迎接各方面挑战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向更纵深的层次发展;二是由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三是科学的高度分化和综合,而综合是主要倾向。科学技术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出现明显的交叉渗透,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事实上,已经没有哪个领域仅具备单一的知识就能胜任,许多工作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相互协作才得以完成的,如从事育种工作,除了遗传学、育种学的知识,还要有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从事环境保护的研究,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了解历史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学、化学、社会学、社会行为学、环境伦理学等知识,缺乏一定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成果在社会上的运用就会受到限制。作为从事某项工作的个体也是如此,在实践中也会面对更多的来自本专业以外知识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