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节 职业需要与职业动机(1 / 2)

我们知道,同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差异主要是个性的差异。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是指演员戴的假面具,心理学沿用了Persona的含义,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个性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表现为个体的兴趣、态度、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体现个体之间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个性差异是影响职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本章中对职业需要、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差异及其与职业的关系做些论述。

一、职业需要及其类型

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一般来说,人的职业行为也是在某种职业动机的驱动下,为达到某个职业目标而发生的。个体职业行为的基本模式。

所谓职业需要是一个求职者对某种职业的渴求或欲望。这种渴求或欲望是个体职业行为的积极性源泉。

人类社会分工出现后,职业需要就产生了。原始的职业需要,实际上只是一种生存需要,劳动被认为是一种痛苦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不断分化和产生,赋予了职业需要许多新的内容,职业变得更加多种多样,人们对职业的需要也不尽相同。根据职业需要的发生过程,可以将职业需要分为自然性职业需要和社会性职业需要;根据所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性职业需要和精神性职业需要;根据职业需要实现的程度,可以分为合理职业需要和不合理职业需要。

1.自然性职业需要和社会性职业需要如果职业需要只是为了谋求保持或维持自已的生命以及延续后代的条件,这种职业需要就只能是自然性职业需要。没有自然性的要求,个体就不能生存和延续后代,因此,自然性职业需要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在野蛮时代,劳动过程不能给人以幸福和满足,职业需要主要表现为自然性的需要。当然,人类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手段已经不同于他的动物祖先了。动物只是靠周围环境中现成的天然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它的生理组织预先决定了它需要的物品范畴,在满足方式上也是无所顾忌的,表现出动物所固有的目的性、排他性、放纵性、野蛮性、残忍性和贪婪性。而人无论在满足需要的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社会性职业需要,是指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类文化的欲求、对政治和交往活动的欲求等。如成就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等,人所处的社会生活制度和经济地位不同,社会性职业需要也就不同。社会性职业需要得不到满足,虽然人的生命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但会使人产生一种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觉,从而影响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降低劳动效率,甚至失去心理平衡。

2.合理的职业需要与不合理的职业需要人的职业需要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职业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并不是人们的所有职业需要都能变成现实。人的职业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火车还没有诞生之前,你就不会产生当火车司机或列车员的职业欲望,同样,没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作保证,你也不能实现当宇航员的愿望。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职业需要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巩固那些合理的需要,逐渐修正或放弃那些不合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