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五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方法(1 / 2)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就业指导的理论,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其中的概念和定义。而是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在职业准备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或许在教材和讲授过程中要涉及到某些理论,也是为了使学生对就业指导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为了使就业指导课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我们建议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守以下原则。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要体现在大学教育的始终

我们不能把就业指导仅仅地理解为对毕业生的就业技巧的指导,那样就会忽略就业指导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等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就业咨询,或仅仅理解为是就业技巧的指导,那就偏离了就业指导的主方向,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根本目的相背离。因此我们认为,就业指导课最好在大学一年级开始开设,使大学生从人学开始就关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自觉地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积累就业竞争的资本,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到了毕业时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之过晚,因为任何素质都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

二、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指导的原则

这里所谓的系统指导首先是指不忽视就业指导的各个环节。实践证明就业指导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它从社会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培养自身的素质。因此,对就业指导的几个主要环节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偏废任何环节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系统性还体现在内容的全面性,特别是职业素质准备的各方面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无论是生理素质,还是心理素质;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思想观念,每一个方面都是大学生适应职业所必须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指导,都有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各种职业素质和职业品质的培养都不能单单靠课堂的讲授,教材上的理论与方法只是向大学生提供了素质培养的基本线索。要真正了解和运用它,还要到实践中去学习和锻炼。就业指导像一条联结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因此在学习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要根据就业指导课提出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社会调查,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态。可以利用节假日,有意识地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些职业类型和职业岗位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有关现状、发展趋势、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等,并通过与自己对照找出差距,为主动地调整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提供依据。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是对自身素质的最好检验。有不少大学生正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解决了生产中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也有不少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的需要还差得很远,从而获得了改善自己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真实本领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