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1 / 2)

就业指导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强化素质教育和个人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劳务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要自觉运用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劳动者与职业岗位的最佳结合。而就业指导不仅是劳动力市场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市场机制得以运行的关键环节,它担负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组织、运行的职责,负责汇集、处理、加工和传播职业信息,以及指导学生科学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任。也就是说就业指导具有中介作用,是连接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桥梁。首先通过学习就业指导大学生可以获得各种职业信息,掌握市场信息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基础。这里的信息不仅指需要人的消息,而是包括了各种有关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情况,如就业政策、就业机构、经济发展形式、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职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形式、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以及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都是与大学生准备职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职业信息。其次,通过学习就业指导可以获得参与就业竞争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毕业生是通过国家计划分配到用人单位,而在市场条件下则是要靠毕业生自己的努力。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获得职业和适应职业的知识与技能。其三,获得现代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观念。特别要抛弃“一次选择定终身”的传统铁饭碗就业观念,树立在选择中求发展的就业观念。只有树立了现代观念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就业指导对诸如双向选择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创业观念等现代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就业制度改革的要求

我国传统的统包统分计划配置的就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对解决400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巩固新生政权以及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分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把人当作与物同质的生产要素,使劳动者失去了选择职业的机会,进而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受到了限制。地区间、产业间、行业间缺乏必要的人才流动,就业、保障、福利三位一体的体制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统配模式的依赖性。一方面造成了人才的大量积压,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岗位又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出现“求职难”和“进入难”的两难并存现象。用非所学和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大部分毕业生将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方法。然而自主择业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具有发育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二是要形成公平的就业竞争机制;三是要有完善的就业服务机构,能为毕业生提供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的职业服务机构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而产生的。职业是各种各样的,人也是千差万别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适合任何职业,不同种类、不同等级、不同复杂程度、不同劳动强度和不同职业环境的职业岗位,要求相应的不同类别的劳动者。对某些专门的职业岗位,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能胜任。就业指导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它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的实际情况和人的特点,求得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做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对提高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改革的要求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病,长期以来教育脱离社会需要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在教育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脱离实际、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等方面。就业指导对教育的作用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就业指导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教育是人才的主要来源,用人单位是人才的主要去处,就业指导是来源与去路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在让学校了解社会,让社会了解学校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只有了解社会需要,才能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也只有让社会充分地了解学校的专业结构、培养方向、培养规格以及各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范围,才能使用人单位科学地选用人才。所以就业指导既是学校向社会介绍人才、推荐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面向社会接受信息的一个窗口。其次,就业指导促进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结构是教育过程所培养的各种规格人才的比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教育所能提供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职业变动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教育结构的调整。其三,就业指导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适应新的生产力,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更新,教学方法的变化与发展,新的专业和学科的不断涌现,都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上产生的。就业指导在综合分析现代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基础上,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