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Part 21 关于纪律的一些观点(2 / 3)

休息是按照人身体内部隐藏的自然规则产生的运动。人是一种智慧的生物,所以人在运动时运用的智慧越多,越能保持平静。当孩子以一种无序和割裂的方式运动时,他们的神经力量就将处于持续的紧张中,另一方面,孩子的神经力量能够在智慧运动中不断增长和扩大,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真正的满足感和征服自我的骄傲感。孩子们会发现,自己已经从不可逾越的障碍上跨了过来,走到了那些一直指引着他们却从不现身的人们之中。

这种“神经力量的扩大”表明了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对这一过程进行心理分析。通过理性练习而实现的器官发展和更好的血液循环以及全部机体组织的快速反应都为这一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同时,它们也是人们身体发展和健康的保障。而精神性则帮助了身体的发展。精神和肉体拥有相同的发展道路,所以在精神性的帮助下,心脏、神经和肌肉都得到了更好地进化。

通过类比,我们可以说,虽然孩子的智力发展有无序的特点,但是他们也在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寻求有序的方式”。通常,孩子们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达到目的,但是他们有时也会受到阻挠。我曾在罗马的平西亚花园里看到过一个大约1岁半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得非常漂亮,他正蹲在地上,用一把小铲子向面前的小桶里装沙子。这个孩子做得十分专注,他的保姆站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看得出,保姆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她一定认为自己给予了孩子最慈爱和最明智的照顾。回家的时间到了,保姆耐心地劝这个孩子放下手里的工作,可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停止工作。看到孩子并不理会自己的劝说,保姆便擅自把孩子抱进婴儿车,然后在桶里装满沙子并放到婴儿车里。她认为自己给了孩子想要的东西,可是孩子却仍然大声地喊叫。他的脸上流露出对暴力的不满和对不公正的抗议。

我能理解此时这个孩子心中的想法,因为这个保姆打击了他刚出生的智慧。这个孩子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拥有一桶沙子,而是想在向桶里装沙子的过程中让机体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个孩子有一个无意识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把桶装满沙子,而是得到自我发展。对于他们来说,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只是空虚的幻觉,只有生命的需要才是真实的。其实,如果保姆不干涉孩子的工作,这个孩子很可能会在装满小桶后把桶倒空,然后重新向里面装沙子,直到他的内部自我得到满足后,他才会停下来。这种指向工作让这个孩子感到幸福和满足,他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而精神快乐、练习和阳光正好是孩子幸福生活的三个源泉。

上述的场景只是那个孩子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幕,它会发生在所有孩子的生活中,就连那些人们看来最优秀和最受宠爱的孩子也会遇到这样的对待。成年人总是不能理解孩子,这是因为成年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孩子,成年人认为只要让孩子得到某些实在的物体,孩子就能得到满足,并感到幸福,所以成年人总是在这一方面帮助孩子。可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却是对无意识渴望的满足,他们希望自我发展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所以,孩子总是对已经得到的东西表示不满意,而对那些自己还没有得到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渴望。比如,孩子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把衣服穿得整齐;他们希望自己洗澡,从而获得清洁的满足感;他们不但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还希望能够自己整理这个房间。孩子真正并且几乎是唯一的快乐就是得到自我发展。1岁以前的孩子的自我发展包括大范围地摄取营养,但是在这之后,他们的自我发展又包含了一项新内容,即建立起协调有序的心理-生理机体功能。

平西亚花园中的那个漂亮的孩子就向我们表现了孩子的这一渴望:他希望协调自主运动,在一次次举起和放下物体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肌肉,并对眼睛目测距离的能力进行训练。他希望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智力推理能力,并在确定自身的行为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意志力。可是孩子的这种愿望却被保姆理解成为孩子想要沙子,这让孩子感到非常失望。

当我们认为孩子只想要获得知识时,我们就犯了和那位保姆相同的错误。我们告诉孩子如何掌握知识,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却阻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这让孩子对我们非常失望。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学点什么”,就能够让他们得到满足感,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学点什么”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很小的开始,孩子会在理解某一种练习的含义之后,非常高兴地重复进行这项练习,并在不断地重复中得到满足。孩子喜欢进行这种动作,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进行这种方式的动作时让自己的心灵活动得到发展。所以,我们让所有“儿童之家”的孩子都处于自由之中,然后遵循自我发展的自然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我对现在的许多学校进行观察后,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即老师喜欢让不知道问题答案的孩子回答问题,却让知道答案的孩子保持安静。老师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总会有一些孩子非常迫切地举起手,希望老师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可是老师却会对他们说:“不,我不叫你,因为你已经知道答案了。”然后,老师会叫一些看来不确定答案的孩子起来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人们一般把让孩子知道某些东西当成教学的最终目的。

可是,我们却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进行着我们熟知的事情,并重复着我们最关心的和能对我们生命力量做出回应的事情。比如,我们喜欢唱一些熟悉的音乐片段,所以这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喜欢重复那些让我们高兴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熟知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在每一次重复时都没有增加任何新鲜的东西,可是我们却仍然喜欢这样做。无论我们已经把“上帝的祷告”重复了多少遍,可是对我们而言,它永远都是新的。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任何两个人之间的爱都不能和恋人之间的爱相比,可是恋人之间却在无休止地重复着他们彼此相爱。

但是,想要以一定的方式重复一件事,我们必须首先拥有可以重复的概念。对于重复来说,在头脑中正确理解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发展生命的练习是由重复构成的,而不是仅仅掌握了概念就足够了的。当孩子到达重复练习的这一阶段时,他们就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出现一个标志性的特征,那就是自律。

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直都会发生,而我们也不能让所有年龄的孩子重复同样的练习。事实上,人们只有因为需要才会进行重复。这里涉及教育实验方法,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与他们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练习,如果孩子已经成长到超出对某种需求的年龄,那么即使他能够取得发展,这种发展也会远远小于他在最佳时机能够取得的发展。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和动作执行时间的长度有关。孩子在第一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动作总是非常缓慢,他们在这方面的生活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孩子喜欢慢慢地、有耐心地去做某件事,我们却不行。对于孩子来说,各式各样的复杂操作都是快乐的事情,他们会慢慢地穿衣服和脱衣服,打扫房间,自己洗澡,布置餐桌,吃东西等。虽然他们还处在发展之中的机体会给他们带去很多困难,但是他们却耐心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可是我们却认为,让孩子做这些事情是浪费时间,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做一些他们做不到,而我们不用花多少力气就能很快做好的事情。

我们拥有一种“为了完成运动而运动”的错误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我们剥夺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的权力。我们亲自给孩子洗澡、穿衣服、脱衣服,强行取走孩子喜欢握在手中的东西,替孩子布置好餐桌并把汤倒在孩子的碗里,然后亲自喂孩子喝汤,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存着一种偏见——孩子既无能又懒惰,就连那些怀着最仁慈动机的施惠者都会这样想。

我们总说孩子没有耐心,可是事实上,没有耐心的人反而是我们。我们没有耐心让孩子们遵循与我们不同的时间法则做动作。我们对孩子施以暴政,却称孩子为“暴君”。我们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心情把这种没有耐心和暴政视为儿童期理论的一部分,却从来不在乎孩子们其实是有耐心并且非常温顺的这一事实。

所有的生物都会为了生存权而进行斗争,孩子也一样。对于冒犯自己的东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反抗。他们内心的冲动就是自然本质的呼声,我们应对这种自然本质表现出服从。这些本质一旦受到压制,孩子就会表现出暴力行为,他们会大喊大叫,会大哭不止,会吵闹。这时,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反叛者,一个革命者,一个不遵从传统者。孩子会反抗不理解他们的人,反抗那些每天自以为是地干涉他们正常生活的人,反抗那些在生活中为他们设下许多阻碍的人。孩子的这些反抗行为在成年人眼中只是淘气的表现,即使是最喜爱他们的成年人也会认为,孩子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天生的淘气。

如果我们不小心来到一群杂耍者中间,我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我们像平常一样,眼看着那些手法灵活的表演者戏弄我们,硬性地给我们穿上衣服,用几乎让我们噎食的速度给我们喂食,不让我们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而让其他人代替我们去做,从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无能,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可以用什么办法表达自己的困惑,我们只能用拳头和呼喊来保护自己不受侵犯,可是那些疯子在为我们服务时却怀着美好的愿望,他们把我们的反抗和呼喊视为我们的高傲、反叛和无能。可是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会告诉那些人:“到我们的国度来,你会看到我们建立了灿烂的文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当他们发现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美、规则、平和和安详时,当他们发现我们的世界其实和他们的世界非常接近时,他们就会羡慕我们,并且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孩子和成年人之间,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我们在练习的重复当中进行了感觉训练。这种练习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质地,而是希望通过对注意力、比较和判断来对孩子的感觉进行训练。这种练习是真正的智力体操,它可以让孩子在各种教具的理性指引下形成智力,就像身体练习能够增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加速孩子的身体成长一样。孩子接受过各种外部刺激后,他们的各种感觉得到了训练,注意力也变得集中了。同时,孩子的大脑活动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就像是通过运动来为肌肉活动做准备一样。这种智力体操并不仅仅是心理-感觉性的,它还起到了为自发的概念连接,理性知识的发展和和谐平衡的智力的发展做准备的作用。智力体操能够引发孩子的智力爆炸,这种智力爆炸能够让孩子在发现周围世界,对问题进行沉思,对外部世界的新事物进行探索,以及完善自身日益增长、复杂化的意识的过程中感到非常高兴。最后,所有这些都会以一种自发的成熟表现出来,就像是内部自然生长现象一样,在孩子的内部形成了书写和阅读这两种通过学习而得到的外部产物。

我医学院的同事有一个2岁的儿子,有一次,我看到这个小男孩从他妈妈怀中跑出来,一下钻到爸爸桌子上的杂物堆里。这个杂物堆里有长方形的书写板和圆形的墨水瓶盖等物品,于是我马上想到我们学校的孩子所进行的各种练习,这个孩子一定也是想在这些东西中寻找到乐趣。可是这时,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从桌子上抱了下来,严厉地斥责这个孩子,并告诉他以后不许玩爸爸桌子上的办公用品。他的父母对我解释道:“真没办法,这个孩子太淘气了。”我们经常因为孩子不听我们的劝告,总是什么东西都拿而斥责孩子。现在,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指引,并让他们“拿起任何东西”的自然本能和认识几何图形之间关系的方式得到发展。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让这些4岁的孩子做好自发书写的准备。

那些对书写板和墨水瓶盖之类产生兴趣的孩子总是受到来自比自己强大的人的阻挠,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在浪费力气,他们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渴望。面对自己努力的失败,这些孩子感到非常难过。如果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保持安静才是对孩子好,那么他们就大错特错了,这种错就和他们把孩子的反抗称为“淘气”一样错得离谱。孩子们这样做只是在为自己智力的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学校的孩子能够享受到真正的休息,他们可以自由地把几何图形块拿出来,或放回相应的位置。这种几何图形能够为他们的本能提供更高程度的发展。这些孩子充分地享受着最完整的精神宁静,他们没有注意到,他们正在手和眼睛的引导下接近一种神秘的新语言。

相关小说

有求必应 经典 / 连载
有求必应
彼得·梅尔
有求必应》的故事是从主人公班尼特在《国际论坛先驱报》上为了生计而刊登的求职广告开始的。 这则广告,引来了尽管很有钱但却想要逃避税收的居里安。 在法国美食以及居里安言语循循的诱导和小小的威胁下,班尼特接受了这份工作。 有钱可花,有佳肴可享,如此轻松的生活口味,为什么不接受?! 就在班尼特入住居里安在摩纳哥的公寓,约来了旧情人素西打算共度良宵时,故事出现了转机。 一只班尼特接收需转交给居里安的重要黑
0万字2019-02-01
水浒全传 经典 / 全本
水浒全传
施耐庵,罗贯中
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
93万字2020-08-15
十日谈 经典 / 连载
十日谈
薄伽丘
书中讲述的,是在1384年,某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村中的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多种多样,批判教会,嘲弄教传授的罪恶,谴责禁欲主义,深刻暴露了和斥责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万字2019-01-07
ʫƷ 经典 / 全本
ʫƷ
【梁】锺嵘
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语中加以辨明。出于补正,书末附录整理者之《诗品》校正本,这是八十年来几代研究者校勘成果的总汇,供读者在阅读和征引时加以利用。
1万字2020-07-15
复乐园 经典 / 连载
复乐园
约翰·弥尔顿
该书是英国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弥尔顿继长篇圣经题材诗《失乐园》之后的又一力作,也可说是《失乐园》的续篇。
5万字2019-03-29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经典 / 连载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瑞士)施皮特莱尔著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
15万字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