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浮生若茶: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 / 1)

(一)

清茶一杯,杯口处飘着淡淡的雾气,如薄纱袖,如轻罗裳。一缕茶香若有若无地往来于茶杯与品茶人之间,如一位仙女,悄悄地从茶杯中跃起,然后翩翩起舞。

薄薄的香味在空气中萦绕着,生活的繁芜也淡了,品茶人的心情湿润了。

有些人在寻求心静的感觉时,喜欢挑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上一杯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那样看着杯中的雾气袅袅升起,然后消散。闻一闻茶香,品一品茶味,那心情便如在茶中浸泡过一般,变得清香四溢了。

泡茶需用沸水。应将沸水分几次注入放了茶叶的壶中或杯中,才能使干燥的叶片在沉浮中充分舒展开来,才能使香气升腾起来,然后向外弥漫。

随着沸水的注入,壶中变得热闹起来,茶叶上下翻滚着,拥挤着,细微的清香也被它们搅得溢出了茶壶。水一次次注入,茶叶一次次翻腾,茶香也一次次变得更浓郁。

直到那一枚枚紧缩着身体的茶叶变成一叶叶绿衣仙子,在沸水中从容翩然地舞蹈,那安静却不沉沦的积极,便让人不由得凝视,久久不愿移开目光。

用沸水沏茶,茶叶在反复的沉浮中渐渐苏醒。

若是用水不同,不用沸水而用温水或冷水,茶叶便会浮于水上,而不是上下翻腾。若是没有了这番翻腾的过程,茶叶的清香也就无法释放出来了。

智者爱喝茶,因为他们在茶中窥见了整个世界,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世间的芸芸众生,何尝不是如茶叶一般历经了沉浮,才散发出了生命的芳香?

(二)

正如事间万事都有因果一样,我们在生命中看到的任何一份美景都不是平白而生的。唐朝的黄蘖禅师在《上堂开示颂》中提到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也是同样的道理。

梅花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它那耐得住严寒的高贵品质,不在暴风雪中低头的顽强,让人既生怜爱,又生敬佩。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诗的作者黄蘖禅师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写下这首诗,并非仅仅为赞颂梅花高贵的品质和气节,还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在修行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苦难,都会坚持下去的决心。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若不是挨过了寒冷的冬季,经受住了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梅花又怎会散发出素馨沁人的幽香?面对重重困难,种种打击,若不是心意坚定,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又怎能走向成功?

梅花在绽放之前经历了严冬的考验,人在成才之前也要经历磨难的考验,只有通过了考验,付出了努力和代价,克服了困难和恐惧,才能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走在人生的路上,若是路面平稳坚实,即使我们从上面来回走过数次,踏破了无数双鞋子,也不一定能够留下足迹。若是路面泥泞湿滑,哪怕只经历一次,也会让我们的脚印印在路上。

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就仿佛一直走在一条平整坚硬的路上,走到最后,什么都不会留下。而那些经历了风雨的人们,只要回过头,就会看到泥泞中留下的两行足迹,那便是他们努力过的证明,也是他们生命的价值。

(三)

饮茶之人甚多,懂茶之人却甚少。

人们通常只知用水不同,茶叶的沉浮便不同,若问其中的禅意,一些人便从滔滔不绝变成了哑口无言。

浮生若茶,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当命运的水冰冷透骨时,我们的身体无比紧张,无比僵硬,不知所措,每一个细胞都缩成了一小团,浑身上下都在打着寒战;当命运之水变得温暖却未曾沸腾时,我们喜欢上这种温暾的感觉,并静静地沉睡其中,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忘记了自己原本可以释放出的力量。

只有当命运之水变得滚烫时,我们的身体才开始复苏,思维才开始跳跃,我们一边承受着滚烫的痛苦,一边享受着自我的释放。我们的生命,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中变得越来越精彩,如同茶叶的味道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由淡变浓,历久弥香。

对于世间的所有生物而言,生命中的起伏都弥足珍贵。

毛毛虫在化蝶之前,要在茧中忍耐许久,然后挣扎许久,直到自己的躯体变得结实,翅膀变得有力,才会冲破外面坚硬的茧,冲上碧蓝的天空,快乐地飞翔。

鹰在四十岁的时候,只有敲掉越来越钝的喙,拔掉越来越弯的爪和越来越厚的羽毛,然后花上五个月的时间等待它们重新长出,才能够继续它余下的三十年生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顺境只能造就幸运儿,却造就不了雄才。只有挫折才能让人成长,只有磨难才能让人变得越来越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