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君子养德: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 / 1)

(一)

何为君子?

君子必是有德之人。

他们拥有平和的心态,无论什么时候,都谦谦有礼,处变不惊。他们会非常温柔地、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无论对方什么身份、地位和家境,他们都会一视同仁。

他们能倾听不同的人发出的不同声音,并听得出其中的对错。若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他们面前花言巧语,故作委屈,他们绝不会心生同情。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君子不做不经思考或没有道理的事,他们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冲动,做事前必然三思而后行。

君子不讲没有道理或没有根据的话,他们心口如一,懂得自己应该说什么。

君子不贪心妄想获得或强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若是有人请他们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即使许诺他们许多好处,他们也不会同意。

君子不做违背道义或伤害他人之事。他们能看清世间的是非曲直,坚守人间的道义,清楚自己的道德底线。

君子,必然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坦荡的人,一个心无杂念的人。

德行出众之人是以为君子,他们不会与世间污浊之人同流合污,不会任污浊之事畅通无阻。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他们都能够坚守道义,做一个问心无愧之人,他们所到之处,也会受到他们的感化,变得更加崇尚道义,变得更加洁净。

(二)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其作者王冕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画家。这首《墨梅》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梅开池边的美丽图画,还从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诗人只愿坚守贞洁,不愿向世俗低头,不愿逢迎献媚的高尚气节。一首小诗,巧妙地将“诗格”“画格”和“人格”融合在了一起。

诗人说,自己家的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树上的每一朵梅花开放时都会透出淡淡的墨痕,其实借用的是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一典故。人们常有把同姓之人称为“本家”之说,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在诗的开头使用了“吾家”。

那满树的梅花,静静地开放着,丝毫不在意是否会有人夸赞它们的颜色好看。它们在枝头淡淡地微笑,释放着淡淡的清香,这香气静静地弥漫在天地之间,久久不散。梅花不求人夸,诗人亦然,他只愿自己能在人间留下一些美德,让它们如梅花的香气一般,淡淡地停留,淡淡地弥漫。

回顾诗人的一生,幼时因家贫不能入学堂,只得白天放牛,晚上在长明灯下苦苦自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才华渐渐显示出来。虽然屡试不中,可是他不愿攀附权贵,所以一直不得志。

最后,他在世俗中看透了人情冷暖,便不再求仕,归隐浙东,继续过着“淡泊以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全诗中,一个“淡”字,一个“满”字可谓点睛之笔,既道出了梅花的朴素淡雅,又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并从中突显出诗人鄙视流俗,独善其身的品格。

(三)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做了一件好事,生怕别人不知,四处宣扬的不是真的有德;与人为善,一心希望对方对自己感恩戴德也不是真的有德;假借善事之名,实为自己捞取美名更不是真的有德。

真正的有德,是将行善当成自己的一部分,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释放出善良。这种善良,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气,没有施舍于人的蔑视,有的只是能行方便则尽力多行方便的本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是一种德。

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失去勇气,在富贵的生活中迷失方向,在权势下委屈自己。

在富贵的时候,还能保持自己的本性,不为富贵的生活迷失自己;在贫穷的时候,还能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因生活的贫穷而降低自尊;在面对强权时,还能保持自己的信念,昂首挺胸地面对那个打压自己的人,不为强势所畏惧。这些都是德的体现。

石头即使被打碎,也不会失去它坚硬的本质;朱砂即使被研磨成粉末,也不会失去它鲜红的颜色。有德之人亦然,即使面临众多打击与失败,即使遭遇再多的不幸,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高洁品质,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人的心灵若是被空虚占满,就会被放逐得越来越远。做一个有德之人,得到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赞誉,更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安宁。德拥有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