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不如心安: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 / 2)

(一)

繁华世界,市井喧闹,人语嘈杂。奔波于其中,久了,便会被一些浮华所吸引,所牵挂,于是忘记了最初的心愿,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名和利,像是两只挂着鱼饵的钩子,一旦被它们钩住,就难以挣脱;它们又像是泛着金丝银箔光芒的泥沼,一旦踏入,就会越陷越深,难以脱逃。

那些被钩子钩住的心,渐渐变得扭曲,人们心中那片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攀比和妒忌涂上了灰黑的颜色。他们开始争吵不休,为了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的东西;甚至不惜为一件小事打得头破血流。

那些被泥沼浸泡的心,渐渐变得阴暗,心中善恶的天平开始摇晃,开始倾斜。最后,恶的一端开始下坠,越来越沉,越来越沉……一颗颗希望的泡沫浮出泥沼,破灭,心完全沉入了黑暗。这样的心会因旁人的一句无意玩笑而感到刺耳,会因旁人的一句刻意炫耀而感到愤恨,会因旁人所拥有而自己不曾拥有的财富而感到忌妒,会因旁人所遗失而自己恰好得到的好处而感到窃喜。

心中的平静一点点被吞噬,内心越来越惶恐,越来越不安,像溺水的人一般,狂乱地抓着身边一切能抓到的东西。有些人以为抓到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摆脱恐惧,却不知,恰恰是这些东西,将他们带向了无底的深渊。

有人说若是名利会害人,远离便是。可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远离它们的诱惑,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静下心来,只关注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寥寥无几。

为了眼前的一些人和事患得患失,为了失去的一些身外之物愁眉不展,为了不及他人的一些小处而终日耿耿于怀,却没有发现与此同时,身边美好的一切也正在远去。

不要和诱惑比近,而要比远。离得越远,越安全。远离诱惑,心便安了。其实,当你内心感到痛苦愁闷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置入空山,在大自然中细细地体会、聆听,这时,你将听到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正如诗人常建在诗中所写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般。

(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生于唐代的长安,他在开元十五年考中了进士,又在天宝年间升为盱眙尉,然而他的仕途却一直不顺利。经历了几次波折后,他决定归隐,定居在鄂渚的西山。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便是他决心远离尘嚣之时所作的。

那一年,日益失意的仕途让常建感到越来越疲倦,于是他决定暂别闹市,去山水中让内心的郁闷得到一些舒缓。他走了许多地方,看过了许多风景,而这些风景却如走马灯一般从他的脑中经过,并未留下太多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