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六章(1737—1740)(1 / 3)

我的愿望是拥有一片土地,不大也不小。里面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条小溪潺潺从房前流过,之外还想有一片小小的森林。【1】

我不想接着说:“诸神慈悲,赐予我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我的想象。”【2】没关系,其他的,我什么都放弃,哪怕是富丽堂皇的宅邸,统统放弃。眼前所有的已经足够。我很久以前就说过,而且切身体会:所有者和实际拥有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譬如丈夫和情夫。

我一生唯一度过的短暂幸福生活便从此开始。我真正感受到的人生乐趣,那段稍纵即逝的安宁生活,也是从此开始。那让人无限回味的美好时光呀,请在我的回忆中慢点走,让我可以再一次回味那一段美好的人生之旅;请不要张开你的翅膀如同飞鸟一般一掠而过。我该怎样写,才能将这段真实却又动人心魄的往事拉得稍微长一些?要怎样写才能将这不断重复的故事让读者感到喜欢?要怎样安排才能不停地写着一样的故事,让我自己不至于感到单调乏味?假如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那我无论怎样写都有办法处理这些琐碎单调的故事;假如这一切的美好只是我自己出于说不清的原因而造成的感觉呢,我该怎样描述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每天,太阳升起我就开开心心起床,真是快活极了。然后我高高兴兴地出门散步。我看见德·瓦朗夫人就会感到幸福,即便离开她我也是幸福的。我走遍了整条山谷,我在山坡上、森林中四处闲逛。我看书,帮德·瓦朗夫人干一些家务。我慢悠悠地在园子劳动。无论我走到哪里,幸福都跟着我,如影随形。幸福它不针对那件事情,它发自我的内心,从来都没有离开过。

这段幸福时光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我的所思所想。每一件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可是这之后的事情,有的我只是偶然能想起;即便记起来了,也是散碎的,非常不全面。只有这段时间的记忆,我一点都不曾忘记,一切都仿佛在昨天。关于我的想象力,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关注前方;而现在,则是一味地回忆,似乎想用回忆来补偿我永远失落的愿望。我觉得未来没有我值得追求的,只有不断回顾往事,才让我感到些许安慰。特别是这段时间的回忆,让我感到幸福如此真切,导致我即使遇到了很多的不幸,也是如此幸福。

关于这一段的回忆,我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它们是多么真实、生动。我们第一次去夏梅特的时候,德·瓦朗夫人在前面坐轿,我押后步行。因为山路崎岖,德·瓦朗夫人身体又沉,她担心轿夫们身体不支,快走了一半的时候,她下轿步行。途中,她发现路边篱笆里有蓝色的小花,就和我说:“看见了吗,长春花还开着呢?”我从前并没有见过长春花,现在也来不及弯下身子细看,我的视力又不好,站着身子根本看不清地上的植物,我就那样略瞟了一眼。此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我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花。1764年,我同友人迪佩鲁先生在克列西埃的时候,一起爬上了一座小山,山顶上有一个别致的小亭,迪佩鲁先生颇有创意地称它为“观景亭”。我当时在采集植物标本。我一边走一边在树丛中寻觅,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是长春花呀!”细细一看,的确是长春花。迪佩鲁只知道我异常激动,但他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如果有一天,他看到了这里,肯定清楚了。由这一朵小小的野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大家一定可以发现那段时间的一切在我的心中该是怎样的分量。

乡下的新鲜空气并没有让我彻底恢复健康。我的身子本来就不好,现在更加虚弱了。我喝不下牛奶,一喝就反胃,只能中断了。那时候正流行泉水治百病,我开始尝试着喝,也许是方法不当,不但没有治好我的病,还几乎让我丧命。我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带了一个杯子走到有泉水的地方,边走边喝,满满喝上两大杯。我彻底戒酒,用餐的时候都滴酒不沾。大部分山水的水质都硬,不好消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的情况变得非常糟,硬是把好好的一个胃给搞坏了,吃任何东西都不消化。看情况,我的病治好的希望非常渺茫了。就在这时候,我身上忽然发生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和它对我之后的人生影响都是令人费解的。

一天清晨,我感觉自己的病情好像比往日严重了。当时我去搬一张不大的桌子,忽然察觉浑身产生了一种无法形容的颤动,就像一场剧烈的暴风雨降临到了我的血脉,瞬间传遍了我的全身。我感受到了动脉跳动的声音,非常激烈,尤其是颈动脉异常明显。另外,还有两耳强烈的耳鸣声,声音可以分为四种:沉重的嗡嗡声、流水一样潺潺声、尖厉的哨子声,还有我刚才形容的跳动声。我甚至不用碰自己的身体,就能清晰地知道它们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耳鸣声那样厉害,导致我失去了听觉,变成了真正的聋子。此后,我的听力的确下降了。

大家想象一下我那时候的恐惧,我断定自己要完蛋了。我睡在床上,胆战心惊地和人们为我请来的医生描述着自己的病情。不但我认为自己不行了,甚至医生也是这样看待的。但是,他还是尽了医生的职责,为我看病,然后讲了一大堆的医学知识。不过我一个字都听不懂。然后,他就按着那一套理论为我治疗;反正我也是个和死人差不多的人。可是,这样的治疗让人既讨厌又难受,关键是还没有多大效果。很快我就放弃了治疗。几星期后,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好也不坏,还是老样子,索性不管它了,忍着强烈的耳鸣声和脉搏的剧烈跳动下地了。直到现在,三十年了,这个病一直这样。

以前,我是一个特别贪睡的人。自从得了这个病,我就开始失眠了,总也睡不好觉。所以我断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有了这样的念头,相当长时间里我没再想治病的事情,总归是活不长了,我决心好好度过余生。

因为上苍的格外恩赐,虽然我的身体状况不佳,但是并没有遇到难以忍受的痛苦。耳鸣虽然干扰了我的情绪,但是并没有带来过分的烦忧;夜里经常失眠、憋气,可是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不适;还好,气短的毛病始终维持在最初的状态,没有发展成气喘。也只有在我跑步运动的时候,稍微严重一些。

这个本该摧毁我身体的病情,造成的后果只是冷却了我的激情。从而解救了我的心灵,我每天都在为此而感谢上苍。我可以这样讲,只有把自己看作一个死人时才可以感受生的乐趣。也只有在这个状态下,才能真正领悟那些曾经拥有,但是现在必须放弃的事物的珍贵,然后用一颗前所未有的真心关注更加崇高的事情。我现在的心态,就好像必须尽快做好自己从前没有尽到责任的工作一样。尽管我以前常常因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误解了宗教的真实意义,但我并非不信教的人。于是,我很轻松地又投入到宗教的怀抱。

关于宗教,在许多人眼里是虚幻的,但是对于那些将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人而言,自有它特殊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是德·瓦朗夫人教给我的,比那些神学家有用得多。

德·瓦朗夫人对任何事情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宗教上也不例外,关于宗教她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观点。她那套观点非常有意思:一部分颇有道理,一部分很荒谬,还有一部分和她自身的性格和所受教育程度有关。通常,教徒眼中的上帝都是他们内心描绘出的模样。正直的人,他眼中的上帝就是正直的;奸邪的人,心目中的上帝和他本人是一样的。至于心性善良的人,他们根本不相信地狱的存在;而心有愤懑的信徒,他们当然相信地狱,恨不得将世上所有的人都打入地狱——除了他自己。

让我惊讶的是,善良的费纳龙【3】居然在他的《忒勒马科斯历险记》一书中大谈特谈地狱,仿佛他的确相信地狱存在。我却觉得他在说谎话,原因是无论多正直的人,一旦坐到主教的位置,都会迫不得已说一些违心话。

德·瓦朗夫人历来不说谎,这个善良的女子,从来没有想过上帝会锱铢必较。纵使最虔诚的教徒,他们对上帝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公正的审判者”这样一个层面。德·瓦朗夫人心目中的上帝,对世人充满了慈悲之心。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假如上帝严格按照他制定的标准来要求我们,那将有失公允;因为他并没有赐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同样的能力,如果他处处让我们行端坐正,没有一点闪失;那相当于要求我们必须执行他未曾教导我们的法则。更让人惊讶的是,她不相信地狱,却认可炼狱。

天主教认为,即便是好人,死后也必须到炼狱将尘世带来的所有罪过洗涤干净,才可以干干净净地升入天堂。

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德·瓦朗夫人不明白要如何对待坏人的灵魂,既不想将他们打入地狱,也不想让他们随随便便地和好人混在一起。所以,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什么地方,必须有一个对付恶人的地方。

还有一个更加让人感觉奇特之处是,按照她的理解,原罪和赎罪的理论将无枝可依,基督教的基础都会产生动摇,起码天主教是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可是,德·瓦朗夫人却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确切地讲,她自认为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她这种自信来自内心。她认为人们对于《圣经》的理解过于呆板,受表面字义的拘束。她认为,《圣经》上永远的苦难,是一种比喻,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吓唬人。关于耶稣的死,她理解为上帝树立了榜样,真正的上帝是仁慈的,以此教育世人爱上帝,同时要彼此爱护。

总之,她忠诚于自己信仰的宗教,真心遵守它的每一条教义。若是和她逐条讨论,你将发现,虽然她遵守每一条,但是她的理解和教会的理解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她性格单纯朴实,她讲出的每一句话都简洁有力,比修士的长篇阔论更有说服力,经常让忏悔师下不来台。她直爽地和忏悔师说道:“我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从始至终都会那样做,真诚遵守教会的所有决定。我可能对自己信仰的宗教了解不是很全面,可是我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毫无私心地服从于教会。我相信你的一切,你还要求什么呢?”

据我了解,即便世上从未出现基督教的道德约束,她也会遵守。因为她的性格本来如此。教会的所有规定,她都会遵守,无论它的重用性如何。假如不允许她开斋,她便会一直守斋的。她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讨得上帝欢心。她这些观点都来自塔维尔先生和她讲述的理论,确切地说,她认为是正确的。

她能够每天和二十个男人睡觉,却心安理得。关于这方面,她也有顾虑,但是抵不上情欲。很多女人对于这种事情的顾虑其实没有她多,两者的区别是:她们是无法抵御情欲的引诱,可她是被那套狡诈哲学所迷惑。我在和她最亲密的时候谈过这些问题,她的神态和平常完全一样;假如有事情中断了我们的谈话,过一阵再接着谈,她的神态依然那样平和。这一切和她的做人标准是一样的,一切不过是社会行为问题。每个有思想的人都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对待,而是否照它去做,则取决于自己,谈不上触犯上帝的问题。

这一点,我不同意她的观点。可是我不想因为反驳而出言冒犯她。而且,我也愿意定一条制度让大家遵守,除了我自己。不过,我熟知她的性格不会违反自己的原则,况且她不是一个容易被欺骗的人。假如我要求特别对待,她就会对所有喜欢的人特别。此时,我仅仅是谈到她的行为不合常理之处时,捎带着说说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她的行为对我并没有产生影响。可是,我已经彻底诚实地论说了对她各个方面的见解,我就遵守诺言全部讲出来。

现在来谈谈我自己。我发现,她的那套原则正好可以保护我心灵抵御死亡的恐惧及其可怕的后果。所以,我安心地按照她的方法办事。我对她比任何时候都要依恋,希望可以将快要不属于我的生命转移到她的身上。在加倍的爱恋中,我深晓自己来日无多,将来的命运已经无须牵挂,我的内心异常宁静甚至于快乐。这缓解了我陷入极端的恐惧和期望的心理。我安心地享受着自己来日无多的时光,而且发现多种有趣的爱好可以让我的生活过得更愉快,同时培养了对乡间生活的热情。我们渐渐爱上了养一些花花草草,以及饲养家禽和奶牛。这些琐碎的事情差不多用去了整个白天,但是我的心情依旧安宁,它对身体的康复效果比药品和牛奶都要好,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的健康慢慢恢复了。

采摘葡萄和其他水果虽然比较忙碌,但是我们快乐地度过了那一年的剩余时光。我们更加热爱乡间生活,更加热爱身边那些淳朴的人们。遗憾的是,冬天很快来临,我们被迫如同逃亡一样又回到了城里。我很难过,担心自己等不到来年春天,担心从此和夏梅特永别了。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一草一木,无数次回头张望。回城以后,我没有再为那几个女学生授课,断绝了一切社交活动,整天将自己窝在家里,能见到的只有德·瓦朗夫人和萨洛蒙先生。

萨洛蒙先生是我和德·瓦朗夫人的医生,他是一个诚实的人,而且学识渊博。对笛卡儿的著作颇有心得,说起宇宙中的种种现象,就会非常健谈,滔滔不绝。和他在一起,我的精神非常振奋,大受裨益,比开出的那些药有用多了。我素来不爱和人天南海北胡侃,只有他例外。我认为,自己这颗久经束缚的心已经从谈话中找到了渴望的东西。因为喜欢听他谈话,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和那些知识相关的书籍。我认为,能够将宗教和科学融会贯通的书籍,莫过于奥拉托利会以及波尔-罗亚尔神学院的教士们的著作。我开始废寝忘食地研读这些书。

我买了一本拉米神父的《科学简介》,它是一本入门级的书籍,介绍了相关的基本著作。我前后读了上百遍,下决心将它当作科学指导书。我的身体非常不好,正因为如此,我才带着坚定的意志一步步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尽管我每天都觉得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但是我依旧努力,仿佛我的生命还将延续。曾经有人认为,我每天埋头苦读对健康有害。而事实恰恰相反,它对我的身心都起到了莫大的益处。理由很简单,我越是用心读书,越是其乐融融,也就没工夫瞎捉摸自己的病情。如此,疾病对我的影响反而微不足道了。

不错,我的病没有因此好转。可是我的心不再像从前一样痛苦,这使我渐渐适应了身体的虚弱和夜间失眠;我用思想代替了体力上的劳累,所以认为身体的日渐衰老是一个不可阻挡的事情,直至死亡。

这样的观点,让我不再对生命做无谓的操劳,我下决心不吃那些药物。萨洛蒙医生也认为那些药对我没多大效果,所以没再强迫我。现在,他就给德·瓦朗夫人开一些可有可无的安慰型药品,以缓解她心里的痛苦。这样做,既可以让病人抱有希望,又可以维护医生的名声。我不再采纳节食疗法。该喝就喝,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唯一的区别是一切量力,不做过分的事情。我开始外出看望朋友,尤其是孔济埃先生。对于和他的交流,我非常开心。结果,也许是我认识到学习对于生命的意义,也许是我内心还抱着生的希望,我越学越来劲了。

我抓紧搜寻可以带到另一个世界的书籍,而且除了书以外,我没有可以带走的任何东西。我常常光顾布沙尔书店,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了,我就到这家书店选了几本书。假如我还能活下去,就带着它们到夏梅特去。

幸运的是,我活下来了,我纵情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当我看到初春的树木发出了幼芽,真是快乐得无以复加。能够再一次看到春天的景色,对我而言,好似在天堂复活。积雪刚刚消融,我们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城里那所牢笼似的房子,早早奔到了夏梅特听夜莺歌唱。就是那个时候,我没有认为自己会死。说起来也真怪,我在乡间生活,根本没有得过什么大病。我的身体是不好,可是不至于卧床不起。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糟糕的时候,我就和他们说:“你们要是看到我不行了,就把我抬到橡树下,到了那里,我肯定会起死回生的。”

我挺着虚弱的身体,重新干起了农活,但是我会量力而行。我最烦心的是,自己不能一个人干活,用铁锹刚翻了几下地,立马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我刚一弯腰,马上心跳加速,感觉血液直冲脑门,迫使我直起了身子。所以,我只好做一些轻松的活,譬如养鸽子。我非常喜欢这件工作,一连几个小时都不会厌倦。鸽子胆小,怕生人,但它们非常亲近我,我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我想要哪只鸽子,它就温顺地任我所为。只要我走进菜园子,很快就会有几只鸽子落在我的肩膀、头上。我是喜欢它们,可是总这样形影不离,我也感到麻烦,还得想办法赶走它们。我喜欢动物,特别是那种胆小温顺的野生小动物。我特别愿意驯养它们,我认为,将它们驯养到愿意亲近我,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从来不愿因为他们信任我,去做出伤害它们的事情。我希望它们对我的爱是自由的、随性的。

我前面交代过,到这里带了几本书。我只要得空,就会看书。可是,我读书没有用对方法,往往适得其反,我下的功夫和从中学到的知识不成正比。我错在想要从一本书中受益,就认为要涉猎与这本书有关的所有知识,甚至都没想到我要求的,可能作者本人都不具备。他写这本书的时候,需要涉及的知识其实参考了其他的书本资料。因为这个想法,我看书的时候经常停下来,看了一本又一本;有时候,我打算攻读的书没有看够十页,可是我已经跑到图书馆查阅了好几本和这本书有关的书籍。我执着地实践这样的笨拙方法,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将自己弄得越发糊涂了,一本都没看懂,更谈不上完全搞清楚。好在,我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才没有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迷宫里。

一个人要是真心做学问,他发现的第一件事情是:每门学科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它们相互启发、补充,乃至解释,根本不能完全割裂,它们是一体的。虽然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学透所有的知识,只能设立一项为主要科目;但是,假如他对其他的科目完全不了解,那么他在主要科目下将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自己的学习计划不错,只需改变一下方法。

因为学科的种类过多,所以从何处着手就成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刚开始,我打算将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分类,很快发现应当采取完全相反的办法:一项一项地分类研究,到了最后融会贯通,然后是全面综合。此时我深刻意识到,怎样综合才是最正确的。

关于这一点,多动脑勤思考,补充了我知识的缺陷;细致理性的分析,引导我走向正确的道路。以后,不管我是活着还是死去,我都不愿再浪费时间。我很快25岁了,还是茫然无知,想要武装自己,就必须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我不知道死神什么时间光顾,于是下定决心:不管情况怎样变化,我都要对一门学科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一方面试验自己的天分,一方面决定自己究竟适合学习哪一门知识。

在这项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处:每分每秒的散碎时间我都利用上了。实际上,我的天资并不适合研究学问。只要看书的时间稍长,我就疲倦不堪。假如要我全神贯注地研究一个问题,特别是按照其他人的思路考虑,我撑不到半小时。如果按照我自己的方法,虽然花费的时间长一点,但是非常有效果。假如逼着我研究哪位作家的书,我至多看几页就头晕眼花,恨不得马上将书丢掉,即便到了最后也是枉然,还是稀里糊涂,什么都不明白。

如果让我研究不一样的问题,哪怕中间不休息,我都能轻松搞定一个又一个。我依照这个办法布置学习计划,同时交叉研究不同的科目,虽然忙得四脚朝天,但是一点都不累。

我承认,理整园子和做家务活也是个有益健康的活动。在我学习劲头一天高似一天的状态下,我很快就发现了两者皆顾的好办法,学习工作两不误,根本不会出现耽误哪一个的事情。

尽管我讲了这么多自己感觉很有意思,可是让读者时常感到厌倦的细节。不过出于审慎,还有我没讲到的地方,假如我不说,大家是怎样都想不到的。比如,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我的时间,我做过多种不同的试验。我在过着田园生活的时候,尽管身体不好,可是这是我一生当中最有价值的时光。其中的两三个月,我这样生活:我按照思想将要发展的方向,选择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和地方享受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人生之乐;同时享受甜蜜的家庭生活——假如我和她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家庭生活。我努力享受着新知识带给我的人生乐趣。在我的眼里,仿佛这些知识已经属于我,甚至已经超过了我当初的预期。在我的生活中,读书的乐趣已经成为最幸福的事情。

关于我在时间分配上做出的试验,就不去细谈了。在我的眼里,它虽然有意思,但是过于简单,没有细说的价值。况且真正的幸福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它只能在自己的心里。因为它不是众多事件的综合,而是永远。我常常反复提出这种观点,之后,只要想起它们,我会比现在讲得细致。总而言之,我每天的生活虽然会有细微的变化,但是有了大致的轮廓,具体如下:

每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我就起床,走过房屋边的果园,沿着葡萄园上面一条幽静的山间小路走到尚贝里。途中,我边走边祈祷。我的祷告没有停留在嘴皮子上,而是发自真心地赞美创世之神,它让我眼前的世界如此美丽。我祷告的时候不想在房间里进行,因为我觉得人类制造的墙壁以及其他小东西将妨碍我和上帝之间的交流。我欣赏上帝创造的一切,感觉我的灵魂已经到了他的面前。我带着一颗干净的心祷告,一定会讨得上帝的欢心。我只有一个请求,希望我牵挂的女人不被贫病和邪恶侵扰,可以得到所有正直之人该有的命运;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岁月静好,平安幸福。我祈祷的时候,自我反省以及衷心赞美上帝的语言远远多于祈求。我深深地认为,面对上帝的时候,想要让他赐给我们真正的幸福,祈求是没多大用的,最好是做一个正直无畏的人,让自己配得上他赐给我们的福分。

我足足逛了一圈才信步往家返,满怀喜悦欣赏着身边的田园美景。只要是自然之美,我的眼睛就没有看够的时候,我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其中。我远远地观察着德·瓦朗夫人的房间,要是她已经将外板窗打开,我就开心地快步回家;要是窗户还关着,我就到园子里,也许干点轻松的零散活,也许温习昨天看过的书籍。窗户一打开,我就回房去,温柔地抱着两眼蒙眬的她。我们的拥抱是纯洁甜蜜的,在干净清澈的怀抱里,我们感受到了和情欲截然相反的幸福。

早餐我们一般喝牛奶咖啡,这是我俩一天最安静的时光。我们一边享用着早点,一边自在地聊天,通常会花去很多的时间,我非常喜欢。关于这一点,我比较欣赏英国和瑞士这两个国家人们的早餐习惯,全家人把它当作正餐,聚在一起吃;可是法国就不一样了,各在各的房间里,随随便便吃点东西了事。闲聊上一两个小时后,我开始看自己的书,一直到中午。

我最初读的是哲学,比如波尔-罗亚尔修道院编著的《逻辑学》,英国人洛克(1632—1704年)在1690年出版的《人类理解论》,以及法国人马尔布朗神(1638—1715年)和笛卡儿(1596—1650年)、德国人莱布尼茨(1646—1716年)等人的著作。很快我就发现,这些学者的许多观点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所以,我打算把他们的观点全部集中起来。结果,这个计划根本没法落实,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说,还把自己搞得面容憔悴。最后我放弃了这个计划,另外又琢磨了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后来我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都要归功于它。

有一点可以肯定,我研究学问的能力真的很差。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硬规矩:无论读哪位作者的著作,一定顺着作者本人的思路往下看,阅读的过程中绝不掺杂我自己或者哪个人的意见,更不要和作者的观点发生冲突。我告诉自己: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别人的意见全部收集到自己的大脑;姑且不论对与错,只要人家有道理就好;等到收集到了足够的数量,就可以进行比较和甄别。

我明白这样的方法存在缺陷,可是从基础知识累积的方面讲,还是卓有成效的。最初几年,我干脆顺着别人的思路走,大量吸收他们的观点,自己完全不去动脑筋思考;几年过后,当我认为知识数量的积累达到我可以不求助他人就能够独立思索的时候,就开始回想那些读过的书,然后理性地比较、鉴别。这种工作通常在我出门旅行或者无暇看书的时候进行。甚至我对自己老师的意见也要进行评价。在判断事物的能力方面,我虽然起步过晚,可是依旧活力充沛。后来我的作品出版时,没有人指责我是人云亦云或抄袭别人的观点。

之后,我着手学习初级几何。不过,因为我一心想弥补记忆力弱的缺点,于是不断地从头学起,没有多大进步。我对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没有多大兴趣,原因是他偏向于一连串的证明推理,并不讲明概念间的关系。我倾向拉米神甫的几何学,他是我最爱的作者之一,直到如今,我依旧对他的书充满兴趣。然后,我接着钻研代数,我依然采用拉米神甫的几何学当作入门书籍。学到一定深度后,我开始看雷诺神甫的《计算学》,紧接着是他的《图像解答》。对于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一下,没有细读。我并没有搞清楚怎样把代数用到几何解析,不想在问题没弄清楚前就贸然运用这样的方法解题。我感觉采取方程式解析几何学,好像是用手摇风琴奏乐。我头一次用数字计算得知二项式的平方等于二项式数字每一项的平方加上两个项的乘积的二倍时,虽然计算完全正确,可是我根本不敢相信,一直到我做出图形时,才敢确定。我之所以疑惑,不是因为代数只求未知量就不喜欢它。只是觉得将它运用到面积计算时,就必须依照图形进行演算,不然我根本弄不明白怎样下手解析。

再后来,我开始学习拉丁文。这是一门让我感到最困难的课程,所以从未取得多大进步。 我刚开始看的是波尔-罗亚尔修道院编著的《拉丁文入门》,可是一无所获。那些顺口溜一样的诗文读起来非常不舒服,特别是一大堆的语法要求让我看得糊里糊涂,常常是看到后面想不起前面。我认为,对于一个记忆力不是特别好的人,死记硬背大量的单词其实不合适,可是我学习拉丁文的初衷就是为了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我对拉丁文的语法非常熟悉,想读一些比较浅显的拉丁文著作,查阅字典就可以了。这个办法对我来说,很有效果。我学习翻译,练习的是心译,而不是笔译。经过长期练习,我终于能比较顺利地看一些拉丁文书籍,可是,我还不会用拉丁文写作,也不会和人用拉丁语交流。我只不过取了这一点点的成绩,居然有人将我排入了学者之中,这让我很不好意思,自愧弗如。

采用这样的自学方法,存在的缺点就是:我一直学不会拉丁文的韵律学,至于诗词的格律,更加差劲。我特别想品味拉丁语诗词和散文中蕴含的音韵之美,为此下了很多的功夫,最后发现,想要无师自通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学过各类诗体中最简单的六音节诗,所以费了很大的劲将维吉尔作的诗词细致地过了一遍,标注了韵脚以及音节。然后,当我不明白某个音节的长短音时,就去查阅那本维吉尔的书。事实上,因为我不清楚诗词有时可以不讲究格律,所以对这本维吉尔的书理解了不少地方。由此可知,自学有它的优势,可是也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特别是付出的努力简直无法想象。关于这一点,我心知肚明。

我看书通常到接近中午的时候,就停下了。假如这时候,午饭还没有做好,我就到园子里干一些小活,或者给我那群宝贝鸽子们喂点吃的。一直到德·瓦朗夫人喊我吃饭的时候,忽然间就食欲大开,开心地跑回家了。而且,不管我的身体多么虚弱,胃口从来没有受到影响。我们不停地聊着家里的琐碎事情,一直持续到德·瓦朗夫人准备吃饭时才住嘴。当天气晴朗的时候,每星期我们会去屋后的一个凉亭里喝上两三次咖啡。凉亭四周花木围绕,空气特别清凉。我专门种了一些忽布花,以便天气炎热的时候到此乘凉,非常享受!在这里,通常我们坐上大约一个小时的样子,聊聊我们的生活,顺便欣赏我们俩培育的蔬菜和花木,真是越聊越开心。

园子的另一端,我还养了一箱蜜蜂,妈妈经常陪我去看它们。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看着蜂群忙忙碌碌,它们采了花粉飞回来,腿上沾的花粉太多了,沉重得让它们差点飞不动,真让人开心!刚开始,我的好奇心太强了,再加上不小心,让这些小家伙蜇了几次。后来,我们之间很熟悉了,无论我离它们多近,它们也随便我。哪怕是蜂箱里的蜜蜂多得要分群,它们在我身边密密麻麻飞来飞去,落到我的脸上、手上,也不会有一个蜜蜂来蜇我。其实,每一个动物对人类都存在戒备心理,而且我认为它们是正确的;不过,当它们认定人类不会伤害它们的时候,就会非常信赖你。所以,我认为,只有野蛮人才会利用它们的信任,做出欺骗它们的事情。

到了下午,我接着看书。对于下午的安排,与其说是工作、学习,倒不如说是游戏和休息更加恰当。用过午饭,我一般不会闷在房间里读书,下午的天气通常很热,我多干点活身子就受不了。我喜欢随性看一些历史和地理之类的书,因为我的记性不太好,看这些书不需要费多大精力,看多少算多少。我计划看贝托神甫(1583—1652年)于1628年出版的《编年史图解》。这是一本描述朝代更迭、战乱,以及天象地震等各类自然现象的书籍。为此,我掉入了迷宫一样的编年史学。尽管我不喜欢作者把一些散漫不羁的事情都连缀在一起,可是我非常欣赏他对天体运行和气候变化的精准观测。假如我拥有一套专业的仪器,我肯定会爱上天文学。眼下,我只能运用书本中的天文学基本知识,和一个望远镜对天空进行大概的观测。我的眼睛近视得厉害,只能从望远镜中观测一些比较大的天体。

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让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的事情。为了研究星座,我购进一幅平面天体图把它镶进一个框子。每逢晴朗的夜空,我就把这个框子带到园子,安放在四根和我身量一样高的柱子上。天体平面图朝下,必须点一根蜡烛才能看见。因为怕风把蜡烛吹灭,我就把蜡烛固定在桶里,而这个桶就放在四根柱子正中的地面上。观测的时候,我首先看天体图,再用望远镜观察天上的星星,如此轮换进行。我就是这样学习观测星座和星星的。

我在前面交代过,我们租卢瓦赫先生的这个园子在高台上,大路上的人很容易就能看见园子里的人在做什么。有一天深夜,有几个农民从大路上走过,当时我和以往一样在观测星体。他们看见了蜡烛透过天体图发出的亮光,但是搞不清是怎么一回事——桶边遮挡了里面的蜡烛,让他们看不见里面的情形。还有四根柱子上的木框和画满图形的天体图以及反复转动的望远镜,这些情形让他们吓坏了,认为我在那里施展魔法。我那天的打扮也让他们惊诧不已:头戴一顶便帽,上面再加一顶有两个帽耳的大帽;身上还穿了一件德·瓦朗夫人强加给我的女式小棉袄。这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的眼中我就成了十足的巫师。再加上当时已近深夜,他们认定我是在作法召集一干巫师狂欢。他们吓坏了,撒腿就跑,而且迅速唤醒周围的邻居,诉说了刚才看到的一切。

相关小说

有求必应 经典 / 连载
有求必应
彼得·梅尔
有求必应》的故事是从主人公班尼特在《国际论坛先驱报》上为了生计而刊登的求职广告开始的。 这则广告,引来了尽管很有钱但却想要逃避税收的居里安。 在法国美食以及居里安言语循循的诱导和小小的威胁下,班尼特接受了这份工作。 有钱可花,有佳肴可享,如此轻松的生活口味,为什么不接受?! 就在班尼特入住居里安在摩纳哥的公寓,约来了旧情人素西打算共度良宵时,故事出现了转机。 一只班尼特接收需转交给居里安的重要黑
0万字2019-02-01
水浒全传 经典 / 全本
水浒全传
施耐庵,罗贯中
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
93万字2020-08-15
十日谈 经典 / 连载
十日谈
薄伽丘
书中讲述的,是在1384年,某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村中的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多种多样,批判教会,嘲弄教传授的罪恶,谴责禁欲主义,深刻暴露了和斥责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万字2019-01-07
ʫƷ 经典 / 全本
ʫƷ
【梁】锺嵘
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语中加以辨明。出于补正,书末附录整理者之《诗品》校正本,这是八十年来几代研究者校勘成果的总汇,供读者在阅读和征引时加以利用。
1万字2020-07-15
复乐园 经典 / 连载
复乐园
约翰·弥尔顿
该书是英国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弥尔顿继长篇圣经题材诗《失乐园》之后的又一力作,也可说是《失乐园》的续篇。
5万字2019-03-29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经典 / 连载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瑞士)施皮特莱尔著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
15万字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