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艺术类·书品(1 / 1)

内容概要

《书品》是一部评论性的著作,早期书论中的一种体裁,对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及其作品作出品评。书中对作品或者分品第评论它的高下,或者不分品第而评论它的优劣。《书品》中作者的见解大多是通过品评书法家及其作品来表述。书中虽然有很多内容是摘抄书家小传、逸事,但是它的侧重点主要是阐述和说明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人品风貌,相对于其他书史侧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则有所不同。《书品》的体裁是受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对人物进行识鉴、品藻的习尚影响而产生的,盛行于六朝、隋、唐时期,元明之后的著述逐渐减少。

阅读指南

书法的审美常用品评的方法,这种方法早在王羲之的《自论书》中就有了。例如“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这是一种自我的书法品评,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显现出各自的长短优劣来。为什么鉴赏书法要用“品”字,而不是“评”、“论”?后人认为“品”给了这种审美方法一个最恰当的称谓,而且,按照“品”的字形构建了三个序列,即上、中、下,来看优长劣短。这种方法打破了以往的时间序列,许多书法家常以书家的前后为序进行品评,而《书品》的作者则以优劣为前后,前面是以书家为大纲,后面是以品评为大纲。

《书品》阐明了作者的书学观念,以及在书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认识。例如:书中强调了书法与古文字学的关系;对宋代书坛的研判,即一般学人在文字学上趋今弃古的风气和篆书不兴等;草书与汉隶在笔法发展上的内在联系;书法实践中法与意、性、神采的辩证关系等。同时,对前人艺术风格的得失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者介绍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随府授宣惠参军,历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及王为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领荆州大中正,迁中录事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

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刺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