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法家·邓析子(1 / 1)

内容概要

《邓析子》总共两卷,相传为春秋时期邓析所著,《四库全书》将其收录其中。不过,关于《邓析子》一书的真伪,学术界始终争论不休。坚信是邓析所著的一派学者认为,该书只是有一部分内容残缺,但真实性毋庸置疑;而反对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邓析子》实际上为后人伪作。目前来讲,由于《邓析子》一书收录了同类书籍的内容,认为其是伪作的观点稍居上风。

具体而言,《邓析子》分为“无厚卷”和“转辞卷”。其中,“无厚卷”主要阐述君主与臣民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相辅共生”的观点,意在促进君主建立与臣民的平等观念和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把臣民当作奴才甚至奴隶;“转辞卷”主要阐述“缘身而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臣惧其重诛之至,于是不敢行其私矣”,意在引导君王用重刑控制臣子。

阅读指南

《邓析子》以“无厚”开篇,接着又转到辞篇来论证。由此可以看出《邓析子》的主要观点就是“无厚”。

“天于人无厚也,君于臣无厚也,父于子无厚也,兄于弟无厚也。”为了指出“无厚”的普遍存在,他举出了天之于人世的灾祸、君主用法制来惩办民众、父亲不爱没有作为的儿子、尧舜为帝王,而让自己儿子为平民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由于“天于人无厚”,因此上天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刻薄的。既没有生来就低贱的人,也没有人生来就是富贵之命。 所以他又说“死生自命,富贵自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贫穷无慑,达时序也。”

这里所说的“天命”就是无厚,告诉人们在这个世上,没有幸运儿,不要去奢望自己生来就有多少天分,也不要自负自己的缺失,一切都需要人们去适应和顺应。在身处困境时,更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上天没有偏见之心,不会特意去厚待任何一个人。

由天命的“无厚”出发,邓析便引出了他的处世态度,那就是顺时而作。这种“知时而变通”看起来容易,但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到的。因此,他又说明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充足的准备,也就是要“积蓄力量”。

正所谓“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庙算千里,帷幄之奇,百战百胜,黄帝之师。”因为不会有人生来就得到上天的厚待,所以不要心存侥幸。只有自己打好基础,认真做好准备,才能把握有利时机,从而获得成功。

作者介绍

邓析,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1年,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反对将先王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

后代流传的关于邓析思想的著作就只有《邓析子》。而这部书一般认为也不是邓析本人所著,书中所有的思想是否都来源于邓析,并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