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儒家·孔子家语(1 / 1)

内容概要

《孔子家语》,简称《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著作。该书最初为27卷,但是在历史传承中有17卷散佚,今存只有10卷,共包含44篇。

魏人王肃为《孔子家语》作注,并且在书后附有自己的序文,同时又收录了其他人所作的序文,称为《后序》。《后序》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为孔安国之后的人所作,所以称为《后孔安国序》,包括孔安国之孙孔衍所作的《奏言》。

可以说,《孔子家语》详细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言行,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书中介绍了孔子的先世、出生死亡、日常生活、政治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及孔子学生的事迹。

阅读指南

《孔子家语》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其次,由于作者收集在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家语》记载的内容比其他研究孔子的资料更为完整。在有关孔子的研究上,《论语》是传统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论语》篇幅短小,语言简略,难以尽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

相比之下,《家语》一书记载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孔子的家世、从政和周游经历,以及与老子和国君的问答等等。此外,关于周朝的礼乐制度、历史自然和孔子七十二位弟子的记载,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这些内容虽然庞杂,但基本围绕孔子展开,并成功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风骨,同时也映衬出先秦儒家学者的优雅形象。

此外,《家语》还有助于人们解决早期儒学中的一些学术问题。例如:《家语》一书中有《弟子行》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专篇,所列孔子弟子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人物有所不同,经学者考证《家语》中所记弟子在许多方面显得更为准确、可靠。这一研究有助于弥补孔子弟子研究在资料运用及方法上的一些不足,进而开拓孔子弟子研究的新局面。同样,利用《家语》中的材料,可以推动因材料短缺而一直困扰学术界的“孔老关系”和早期“儒道”关系的研究、孔子的“五帝”“三王”观的研究等许多早期儒学问题。

作者介绍

关于《孔子家语》一书的作者,普遍认为是魏人王肃,而且其目的是为了辩驳郑玄的著作,因而一直被视为伪作。但是据最新的考察发现,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与《孔子家语》内容相近的作品(即《儒家者言》)。由此可见,王肃并不是《孔子家语》的唯一作者,该书必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编纂、完善和增补,王肃只不过是贡献最大和修改最晚的人。

此外,《孔子家语》同样被收入《四库全书》,相关评述为:“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大意为本书历史悠远,而且包含了大量其他史籍中遗失的内容。基本肯定了《孔子家语》的史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