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泾县志(1 / 1)

内容概要

《泾县志》由清人李德淦和洪亮吉共同编纂,是清代最有名的方志类史籍之一。全书共分32卷,名目分别为沿革(卷一),城池(卷二),山水(卷三至卷四),食货(卷五),学校(卷六至卷七),书院(卷八),坛庙(卷九),官署(卷十),古迹(卷十一),金石(卷十二),职官表(卷十三),选举表(卷十四至卷十五),名宦(卷十六),人物(卷十七至卷二十),烈女(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寺观(卷二十五),艺文(卷二十六),杂识(卷二十七),辨证(卷二十八),旧志源流(卷二十九)和词赋(卷三十至三十二)。

阅读指南

今天的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宣州市、宁国县接壤;南与黄山市、旌德县毗连;西与青阳县交界;北与南陵县为邻,地理上处于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至今为止,泾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书即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的记载。境内主要河流为青弋江,古称泾水(亦称泾溪),泾县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安徽方志历史上可追溯到汉代,有《庐江七贤传》《九江寿春记》等。安徽地灵人杰,文风昌盛,地方官员、文人学士或贤达名流都乐于修志,参与修志的著名学者有章学诚、洪亮吉、孙星衍、龚自珍、李兆洛、邓廷桢、何绍基、赵绍祖、赵吉士、刘师培等人。众多名流的参与保证了志书编纂质量,章学诚《和州志》、邓廷桢《安徽通志》、孙星衍《庐州府志》、赵吉士《徽州府志》、洪亮吉《宁国府志》、李兆洛《凤台县志》等一批名志为安徽留下了一笔笔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历经风雨洗劫,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历代方志现存470多种。

作者介绍

洪亮吉(1746年—1809年),字稚存,号又蛣,晚号更生居士,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后出任贵州学政。此外,洪亮吉为方志名家,由他编纂的方志不低于8部,后人认为《泾县志》是其中最好的一部。其“一方之志,苟简不可,滥收亦不可”及“撰方志之法,贵因而不贵创,信载籍而不信传闻”等主张,在该志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李德淦,字梅岩,直隶延庆(今属北京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嘉庆九年(1804年),李德淦知泾县,适逢宁国知府鲁铨欲修《宁国府志》而令各县修志,便延请洪亮吉纂修县志。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一月,该志编纂完成。期间,洪亮吉又受聘纂修《宁国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