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断代史·旧五代史(1 / 1)

内容概要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被称为《梁唐晋汉周书》。本书记录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五代指的是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十国指的是中原以外存在过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另外,还包括周边地区的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旧五代史》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以中原王朝的历史发展为中心,以十国的兴盛衰败、周边少数民族跌宕起伏的事迹为线索,叙述明朗,条理清晰地记载了这段历史。而对于南方和北汉十国,以及契丹、吐蕃等少数民族,则收录在其他历史资料中。因此,《旧五代史》被称为当时五代十国各民族发展的一部断代史。

《旧五代史》全书共150卷,纪61,志12,传77。其中,五代各自为《书》,《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据后世统计,这些书各有10余卷至50卷不等。五代典章制度的通史称为《志》,记述十国政权割据的历史则被收录在《杂传》中。

阅读指南

《旧五代史》取材丰富广泛,内容比较全面,难能可贵的是其保存下来了许多有意义的历史记录。例如,散失已久的诏令和当时人们写的一些“行状”、墓志铭等,这些记载为以后的人物传记提供了很翔实的资料。

《旧五代史》的编成,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人和史学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被取材甚多。其中,包括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他撰写《资治通鉴》时就引用其中一部分内容;后来胡三省撰写《通鉴注》时也从中摘选一些资料;甚至包括像北宋文坛名家沈括、洪迈等人的著作也采用《旧五代史》中的记载。

宋太祖开宝六年,当时南方诸国还没有覆灭,因此《旧五代史》中的许多编者对南方史事颇为熟悉,这也是为什么说此书是有关十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的原因。直到后来明清之时,还有许多史学家在编纂史书时还找来《旧五代史》借鉴,这不仅说明了《旧五代史》记载内容的权威性,同时也体现了关于南方十国历史资料的可贵性。

当然,除了上述有价值的所在之外,《旧五代史》也有不少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成书太过仓促,因而来不及对史料加以慎重的鉴别,有的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以至于把当时人明显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歪曲史实和溢美人物的不实之词录入书中。如对后唐的权臣张全义,传中就大肆赞美他的治洛(阳)的功勋,而讳言其大量丑行。而这些丑闻在后来宋人王禹偁写的《五代史阙文》中揭露甚多。

作者介绍

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名臣、史学家。先后担任过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太尉、中书令等职。其养子薛惟吉将他生前的作品收集成册,帝赐名《文惠集》,至今早已流失了。咸平二年,诏配飨太祖庙庭。

卢多逊(934年—985年),河南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博涉经史,聪明强记。五代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北宋开宝元年冬,充翰林学士,奉敕与尚药奉御刘翰等纂修《开宝本草》。太平兴国初,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后任兵部尚书。

开宝六年(973年),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五代史》成,又名《梁唐晋汉周书》。后世为别于欧阳修所著《新五代史》,改作《旧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