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断代史·南齐书(1 / 1)

内容概要

本书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23年的史事。全书60卷,但是到了《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这部书的时候,就只有59卷了。

在后来的书籍中,曾有学者表示,南齐书原有序录,因此后人推论应该就是南齐书佚失的一卷。萧子显虽然是以封建史臣的观点来修史的,但他以当代人记当代事,在《南齐书》里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比较原始的史料。本书中,记载了关于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倾轧残杀。

阅读指南

虽然《南齐书》只有60卷,部帙不大,而且包含的年代也很短,但是写就了8篇志,实属难得。在《南齐书》的有些传中,足可以看到作者在历史表述上的才华。比如,在《褚渊传》中,作者先写褚渊在宋明帝时受到信任,而在宋明帝临死的时候,则写了他也参与“谋废立”,违背宋明帝的意旨;在《王晏传》中,作者先写其与齐高帝、齐武帝的密切关系,继而写其在齐武帝死后也参与“谋废立”的事等等。

在写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时候,作者都不是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品格。对此,清代史学家赵翼这样评价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用顾炎武的话说,这种写历史人物的方法叫作“于叙事中寓论断”,司马迁写《史记》最善于运用这种方法。萧子显学习司马迁表述历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学家称为“良史”,这是很自然的。

从行文来看,《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当然,《南齐书》也有其缺点,比如,它同《宋书》一样,都宣扬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远,又都过分讲究华丽的辞藻。这一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作者介绍

萧子显(约489年-537年),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其父豫章王萧嶷在南齐前期曾显赫一时,他本人在梁做到吏部尚书。虽说他还是梁朝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但这时他家的政治地位已经衰落下来。除了编写《南齐书》,萧子显还著有后汉书100卷、贵俭传30卷、文集20卷,不过遗憾的是,那些书都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