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望穿了春愁(1 / 2)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著名词人,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人称柳屯田。早年多次科举都名落孙山,一生仕途不如人意,生活穷愁潦倒,做事一直是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多数时间生活在城市,时常活动于倡馆酒楼之间,经常与教坊的乐工与歌伎们打交道,所以非常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知晓音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门作词的词作家。他生活的环境及条件让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他创作了很多慢词长调,逐渐确立慢词的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可以承载更多的内容提供了可能;第二,他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和使用白描,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的词深刻影响着秦观等人,也影响着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的曲辞创作。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虽然有才华,但是人生路途却非常坎坷,许多时候和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吟唱的生活。他非常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也对她们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同歌伎们在一起时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广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柳永虽然出身于儒宦家庭,但是却拥有一身与之不匹配的浪漫气息和音乐才华,他既要美人,又要仕途。一部《乐章集》就是他对两者的执着追求,也是失志之伤与儿女柔情的完美结合。他很想成为一个文人雅士,但是却永远不能脱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依靠;而当他寻花觅柳的时候,却又在挂念着自己的仕途功名。柳永显然是非常矛盾的,但是他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也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他是仕途的失败者,无暇去关注人的永恒普遍的生命忧患,而是侧重于深思自我命运,向往和追求真爱,执着于追求功名利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命途多舛的痛苦。因此他只能做着拖着一条世俗尾巴的自封的“白衣卿相”。

这首词运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来抒发真挚的感情,非常巧妙地把漂泊在他乡的落魄感受同思念意中人的那种感情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这是这首词中仅有的一句叙事,表现出像一幅剪纸般的主人公外形。这一句也表达了词人登楼时所引起的“春愁”。“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给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让画面马上活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