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静吐寒花(1 / 1)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苏轼

苏轼的这首词大约写于宋朝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于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不久母亲就病逝了,苏轼回家料理母亲的丧事,事情办妥之后从家乡返京,这首词就是作于回京的路上。

近处苍翠的山色画面巍峨相连,远处的天空布满了绚丽多彩的晚霞,与眼前的山色相互辉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古荆州地区已经到处充斥着凉寂的秋风,即便是多么微小的尘土也不沾染,菊花异常地娇媚,用尽浑身的力气努力开放着。在远方,一片片的树林掩映着处处村落,还来不及仔细端详,这一画卷似乎已经被传来的乌鸦的啼鸣所打破。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中国人安土重迁、背土思乡的情怀一直都是非常浓重的。在现实与理想面前,青年人追求使命的过程似乎并不是单一的,它往往已被埋下了背井离乡的种子。在一代代宦海沉浮、纵横商海的人群中,有多少子弟误把他乡当作故乡?人们总是共同向往着叶落归根。无论是谁,当他背起行囊,奋斗他乡的时候,他的心无时无刻不是朝着家的方向的。特别是在亲人病故的时候,或是亲朋有疾的时候,这种思家的情绪就显得非常强烈。这正如苏轼作品中的“回到故乡”、“倚窗南望”,尽管如此,残酷的现实只给他“多少路”、“隔天涯”、“明月千里照平沙”。低头抬首之间全是无尽悲凉,大街小巷之处不见任何知音,实在是悲凉至极。生命就是这样,岁月长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