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此去天涯海角(1 / 1)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清平乐·洛阳愁绝》温庭筠

进入这首词,首先进入的是一种风景。这首词,带人们来到美好的春暮时分——当时正值洛阳城杨花柳絮纷飞,词人置身其中,备感惆怅。这是为何呢?一切皆因古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折柳枝,以赠送远行人。

这首词写的正是平原少年,远行惜别。只是乍看这一首,不管是在遣词或是意境的勾勒上,都比之前的温词有了本质上的改变:温庭筠写词向来绮怨柔弱,但这首词通篇却透露着一股深沉的悲壮,算是他的作品中少有的展现男儿悲壮情怀的词作。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在这个随处飘洒着杨柳花的时节,我在洛阳城里,与亲爱的友人送别。按照古人的风俗,送别友人需折柳枝相赠,所以我折断了桥头低垂到眼前的这一段,将饱含着不舍深情的柳枝亲手递到友人手中。桥下,此时此刻,仿佛流水也像读懂了我依依惜别的心思,竟不知不觉伤心地呜咽起来。温庭筠将自己对友人的一片赤诚之情,巧妙地融于岸边的垂柳、桥下的水流,借描写身边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对友人不舍的心情,实乃生动、形象,勾画出一幅惜别的友情图,栩栩如生,尽现眼前。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柳枝也送了,临别的嘱托也已道尽,终于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刻。此时,朋友们围着那将要上马启程的人,纷纷劝告饮尽杯中酒。少年于是痛饮一杯,跨身上马,然而正是在那一刻,忽然感觉到,别离滋味又一次涌上心头:一旦离开洛阳,自此与各位好朋友分别,此去天涯海角,当是何等地牵肠挂肚。想到这里,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黄莺啼叫,叫声凄厉,似声声劝人留下,直听得肝肠寸断,不忍真的离去。于是便唯有“回首挥泪千行”。只见他离愁万种,独自骑在马上,步步回首,频频挥泪。泪光中,桥边友人们的脸渐渐模糊,那时那刻,谁知他心中真实的痛楚?眼泪是擦不干的,友情是这般难以割舍,但终须离去,带着这剪不断的情感,决绝离去。温庭筠只用几个简单的场景,为我们演绎出了一副难舍难分的悲壮情怀。

因这首词通体毫无脂粉之气,曾有人称赞其“悲壮而有风骨”,因此推测这是词人在仕途不顺、被贬之时所作。世人皆知温庭筠写词“婉雅清丽”,然而这首词却是个例外。

通过一系列具象的事物,诸如“花飘雪”、“水流呜咽”、“莺声断肠”、“挥泪千行”等,将友人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境真实地再现,感人至深。特别是当平原少年无可奈何地挥手泪千行时,全篇的悲壮之情达到一个高潮,正如前人所评说的:“悲壮而有风骨。”

燕赵之地,地杰人灵。自古以来多出慷慨悲歌、热血尚义的正义之士。其中尤以赵国的平原君名气最大,他为人耿直不屈,好仗义疏财、救人于危难困苦,与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燕赵之民讲气节,重承诺,轻生死,质朴厚道。好酒、好歌、好结拜,燕赵之风就是一杯烈酒,一曲豪歌,一群生死之交,一副铮铮铁骨。

然而有着再深厚感情的朋友,也终有分别的一天,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欢乐趣,离别苦,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人之常情。同样写离别主题的还有唐人郑谷,他在《淮上与友人别》中写道:“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意写友人江畔临别,杨柳生愁,风笛数声,读来别有一股诉说不尽的伤感,又有一种决绝斩断愁绪的男儿性情。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一句被称赏为“洵情至语也”。由此可见,温庭筠也不全是一个轻薄的浪子。虽然他生平喜好追逐管弦之音,喜欢写绮艳之词,但他也有慷慨悲壮的一面,也有不足与外人道的苍凉心境,也有流水莺声愁断肠的悲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