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寅虎:白虎当堂坐,无灾又无祸(1 / 1)

老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一天十二时辰中,凌晨三点至五点属于“寅时”,据古书上记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也最多,在此时常会听到虎啸声,故称为“寅虎”。

寅虎是十二生肖其中之一,但是在远古时候,属相中只有狮子,并没有老虎。可是由于狮子非常凶残,名声不太好,主管属相的玉皇很想把狮子除名,却找不到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替补。当时老虎只是人间一种不太出名的动物,因为从猫师傅那里学到十八般武艺,很快成为山林中的勇士,并且称霸山林。玉帝听说老虎十分勇猛,便传旨让老虎上天做了虎卫士。但是不久之后,人间的山林走兽见无人管辖约束,于是胡作非为,残害黎民百姓。这件事惊动了玉帝,于是他又派老虎下凡镇住百兽。老虎要求玉帝给它记下每一次功劳,玉帝满口答应下来。

老虎来了凡间,了解到狮子、黑熊和野马是山林里最厉害的三种动物,于是它先后向这三种动物发起挑战,凭着勇猛和武艺击败了狮子、黑熊和野马。其他的走兽闻风而逃,躲进了山林深处。人间百姓感谢老虎立了大功,玉帝为了给老虎记功劳,就在它的额前画了三条横线。后来,人间又受到怪兽骚扰,老虎又来到凡间咬死了怪兽。玉帝高兴地给老虎记一大功,在它额头的三横中又添了一竖。于是在额头上形成一个醒目的“王”字。从此,老虎便为山林百兽之王,玉帝决定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让老虎补上。就这样虎成为属相,也成为保佑安宁、除灾免祸的镇邪物。直到如今,不少人家都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就是为了图个趋吉避邪、吉祥平安。

虎被称作森林之王,是能量、活力、勇敢、威严和权势的象征。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老虎看成一种神秘不可侵犯的动物,是正义、勇猛、尊严的象征,受到民间百姓的敬仰和崇拜。尤其是白虎,传说老虎活到五百岁才能变成白色,已经成为一种珍稀的神物,在神话中仙人都是乘白虎升天,是祥瑞富贵的象征。

自汉代以后,老虎一直是民间喜爱的保护神,崇虎的文化意识越来越发达,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观念。虎有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传说中能驱除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恶魔。因此古人正对大门的墙上常挂虎图,为了镇住恶魔,让邪恶不敢侵扰。还有的人将枕头做成老虎形状,据说每天睡虎头枕,可以令身体更加强壮。虎符、虎形旗也是古代常用的军事物品,象征着勇猛、威严,具有震慑敌手的强大力量。

作为中国吉祥物之一,几千年来虎一直被民间百姓所喜爱,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更是祈福避邪的祥瑞之兽。

相关小知识

虎符:虎符即兵符,一般由黄金或青铜制成,是古时皇帝调兵遣将时最重要的信物。上刻伏虎,劈为两半,皇帝和将军各留一半,当两符合二为一时,才可以发号施令。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虎符其背面刻有铭文,专符专用,一地一符,调兵时,持符之人需要仔细勘验兵符的真伪,确认无误后,才可发兵。秦代的虎符铭文刻在了符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侧文字相同。到了汉代,铭文刻于虎脊之上,只有合符之后,才能看到铭文的全貌。隋朝时将虎符改成了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重新使用了虎符。元朝开始以牌为主,虎头牌,后世逐渐演变为铜牌。

自古兵权至关重要,关系着国君的安危和社会的稳定,尤其在战争年代,更关乎江山存亡,所以虎符在战争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目前为止出土的虎符文物较为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其形依然是伏虎,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刻有相同的铭文。另一个著名的是秦杜虎符,其虎似是昂首行走,后尾蜷曲,背面有槽,颈有一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意思就是国君和驻地军事长官各掌管一半兵符,君王为右符,长官为左符,如需调动50人以上的士兵,需要两符相合,才能调动兵力。不过如果情况十分紧急,可以不需要右符,由将军直接带兵。这段铭文反映出经历了长时间的诸侯国分裂局面,秦国的国君将王权和军权高度集中,以巩固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