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立夏吃蛋:勤劳肯干,强身健体(1 / 1)

立夏蛋,顾名思义就是在立夏时节吃的蛋。关于这个吃立夏蛋的来源还是在民间流传的。立夏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被解释为:“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之后,天气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夏天。夏天,气温增高,雷雨增多。相传从立夏这一天开始,天气就开始慢慢炎热起来,这种炎热天气对小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在夏季小孩子会有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和身体疲劳等症状。这种天气在民间被人们称为“疰夏”。女娲娘娘心疼小孩子,便想出一个办法,告诉民间百姓,让他们在每年的立夏这一天,把煮熟的鸡鸭鹅蛋挂在小孩子的胸前,这样可以避免“疰夏”。

古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老百姓们就按照女娲说的那样做,果真孩子的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人们在胸前挂蛋的时候难免煮的蛋会多,后来直接就在立夏这一天吃蛋,然后再在孩子的胸前挂上蛋。这种习俗就一直被延续下来直到现在。不仅如此,有些家中煮蛋有些会用茶叶末或者胡桃壳煮,这些原料所含有的成分会使鸡蛋壳在煮的过程中慢慢变红,而且会携带香味。这样就变成了茶叶蛋。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浪费,经过加工之后的茶叶蛋保存的时间会长一些,味道也好好上许多,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人认为鸡蛋圆滑,自身就寓意着生活美满,没有遗憾。立夏蛋一般是用鸡蛋做成的,把没有破损的鸡蛋带壳放入清水中煮熟为止。然后用各种颜色的网袋套起来,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彩色网袋寓意着鸡蛋在这混沌天地之中。孩子们在立夏这一天就着胸前挂的立夏蛋发明了斗蛋游戏。蛋分头尾,尖为头,圆为尾。斗蛋就是蛋头碰蛋头,蛋尾碰蛋尾。三五孩子成群,一个一个碰,碰破者输,最后分出胜者。蛋头胜者为第一,蛋尾胜者为第二。第一的蛋又称为大王,第二称为小王或者二王。立夏斗蛋给孩子带来了很多乐趣,在炎炎夏季给孩子带来了游戏的快乐。

我国不同的地区对立夏吃蛋有着不同的解释。民间流传立夏吃蛋主心。因为鸡蛋的形状跟心相似,人们就认为吃蛋可以补心气精神。立夏以后便是炎热夏季,人们在这种天气中会食欲不振导致身体亏损消瘦,所以在立夏需要进补。在我国南方,人们认为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吃蛋的用意在补夏强身,为了使自己在夏季劳动有力。民间称立夏吃蛋叫“补夏”,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夏天保持劲头足,干活有力。南方一些地区,孩子们中午吃过立夏蛋之后,在胸前挂上彩色立夏蛋,然后去参加集会上“称人”的活动。在称重的,掌称人口中还唱道: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民间认为,小孩子在这一天称过体重之后,夏天就不怕夏季炎热,而且夏天可以保证自己不会消瘦。

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又是我国传统的礼俗节日,早在周代,周朝天子在立夏这一天都会率领众大夫去往城郊外迎夏。与之同时还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先帝的仪式。汉代皇室依旧沿承着这个习俗,典籍《后汉书·祭祀志》中对此有所记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后来逐渐发展,到明代又增添了“尝新”的风俗。在清代著作《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南方人家在每年的立夏之日,各家都会炒新茶,并且还有各种新鲜水果,用以邻里之间相互赠送。

立夏的习俗包括吃立夏蛋,称体重,还有要吃立夏饭。在立夏这一天,人们用黄豆、黑豆等五色豆和着白米煮成“五色饭”并且配有鱼和肉,称之为“立夏饭”。其中的寓意就是人们希望可以通过立夏时的种种习俗来表达自己“清净安乐、福寿双全”的美好愿望,以及人们祈求上苍可以看到这些做法从而给自己送来好运。

相关小知识

防疰夏:疰夏又叫作苦夏,是夏季的一种常见病,患者症状为倦怠、嗜睡、低热、消瘦、无力,一般过了夏季就会自行痊愈,有的患者每到夏季就会发作。疰夏也是中暑的先兆,如果持续下去就会导致中暑,所以一定要注意疰夏的预防工作。

浙江地区对疰夏的预防十分重视,认为在立夏这天吃了某些食物可以防止疰夏。在温州,当地人喜欢吃笋、青梅和蚕豆(因产自两淮,当地叫淮豆子),而乐清人则认为吃茶叶蛋、青梅、鲜笋、鲜蚕豆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