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腊八蒜:聪明伶俐,算才之神(1 / 1)

腊八蒜是一种腌制食物,在以前的民间指的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将紫皮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或坛子里,然后倒入米醋,封口放到一个地方冷藏。到了除夕启封,泡在醋中的蒜瓣就会变绿,最后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一样。人们因为这腊八蒜的颜色湛青翠绿,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就起名为翡翠碧玉腊八蒜,不仅是腊八节的节日食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吉祥小吃,常用来拌凉菜,也是吃饺子和面条的最佳

佐料。

泡腊八蒜的习俗主要流行在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腊八蒜是一种传统小吃,也是腊八节日的食俗之一。自上古起,民间百姓就有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俗,包括祭祀门神、宅神、户神、灶神、井神等,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称为“清祀”,周代称为“大蜡”。因为祭祀一般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而举行腊祭这一天就是腊日。先秦时期,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随着佛教的盛行,人们将佛祖的成道日与腊日融合起来,在佛教中被称为“法宝节”,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

北方人一到腊月初八,因为临近年关,所以家家户户开始预备过年的物品,俗语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正是这个意思。自古以来,商号店铺都在年前腊月结账,商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才可以看出盈亏,所以民间称腊八这一天是“腊八算”。北京城有一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要债,往欠钱的人家送信儿,通知各家该准备还钱。那些欠商号钱的人家,就在腊八这天用醋泡蒜,因为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大家一方面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另一方面也为春节备上食物,迎接即将到来的年景。

由于“腊八蒜”和“腊八算”谐音的缘故,在过年前后,街上没有卖腊八蒜的,因为商贩吆喝“腊八蒜”时,会让欠债的人听见,想起债主催债,心里不舒服,而且也不吉利。所以腊八蒜不能上街去卖,更不能吆喝着卖,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先给自己家盘算一下,今年的春节要怎么过。

有了腊八蒜的风俗之后,每年腊月结账的时候,商号派人去各家催债款,带上一小罐腊八泡的蒜拿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腊八蒜,就明白是催债款来了。借债的穷苦百姓或小商贩无力还债时,就在腊八、腊月十八、腊月二十八这几天出去躲一躲,吃饭的时候啃一口“腊八蒜”,把“蒜”吃掉,意味着消除“晦气”、了结“算账”,就可以欢欢喜喜过个平安吉祥年。

此外,腊八蒜也是一种吉祥的食物,自古以来,民间就称大蒜为“算才之神”,流传着吃蒜会变得聪明精算的说法。所以从古代开始,家家户户都有吃蒜的习俗,腊月里腌制腊八蒜,过年的时候给小孩子多吃几颗蒜瓣,祝愿孩子聪明伶俐,好学会算。还有做生意的人家,过年时把腊八蒜跟算盘放在一起,除夕之夜让孩子一边吃腊八蒜,一边打算盘,以此祝愿孩子聪明懂事,将来成为算才之神,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相关小知识

腊八节:中国向来有过腊八节的习俗,在这一天里,人们喝腊八粥、吃腊八蒜。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民间历来有许多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佛教的传说: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有过一段苦修的日子,最艰苦的时候一天只吃了一麻一麦。长年的苦修令他身体极度瘦弱,终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有两个牧牛的女子,见到释迦牟尼如此苦修,又敬佩又心疼,便将母牛牵入河中洗干净,挤出母牛的乳汁,蒸成乳糜给他喝。释迦牟尼连喝了一个月,终于恢复了原来的强健体力。他受了恩惠,暗暗发誓更要普度众生,于是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八天。腊月初八凌晨,他看到明星出现在天上,忽然大彻大悟,得到无上大道,成了佛。从此腊月初八便成了佛教的“成道节”,又叫“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