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三章 医 霾(1 / 3)

明天谁来当医生

尊重医生,不仅体现在社会地位上,也要体现在薪酬待遇上。有钱可以盖最好的医院,却未必能请来最好的医生。如果医生成了一个“又累又穷又危险”的职业,谁还愿意当医生

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名医护人员被患者砍死砍伤。类似的恶性事件频频上演,不仅刺痛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心,而且引发了很多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忧虑。

据报道,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穿上“白大褂”。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一方面,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难,好医生一号难求;另一方面,医学生大量流失,优秀人才不愿从医。长此以往,必将使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看病难问题更加突出。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待遇,超过八成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酬不匹配。我国卫生行业人员收入水平仅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8%。而在发达国家,医生的薪酬为社会平均工资3—5倍。2007年,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美国最高薪酬职业榜单中,前9位全部来自医疗行业,包括麻醉师、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等,唯一挤进“十强”的非医疗行业职业是商业公司总裁,排在第十位。另外,在发达国家,人力成本支出占医院总支出的6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足30%。相比之下,我国医务人员的薪酬偏低,很多医生感到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于是把不合法的“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薪酬是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反映了劳动力的稀缺程度。按理说,在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医生的薪酬必然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医生的薪酬是由政府决定的,而非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绝大部分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人,医生的薪酬自然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同时,由于非公立医院发展滞后,医疗市场发育不健全,医生的劳动力价格信号还不清晰。因此,我国医生的薪酬标准缺乏外部市场参照,难以体现其实际劳动价值。

医生薪酬过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医学人才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培养一个本科医学生需要5年,而培养一个博士医学生则需要11年,其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高。同时,作为一种特殊人力资本投资,医生的就业选择范围窄、风险大。如果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等值回报,投资主体就会失去投资的动力。例如,在医生薪酬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很多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就不愿意考虑医学,因为他们会对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进行对比。如果医生成了一个“又累又穷又危险”的职业,谁还愿意当

医生?

尊重医生,不仅体现在社会地位上,也要体现在薪酬待遇上。我国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他们甘守清贫,用较低的成本维护了较高的国民健康水平。如果继续靠压低医务人员的薪酬来控制医疗成本,必然导致医疗人才越来越短缺,无异于竭泽而渔。可见,医生的薪酬问题,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只有让医务人员拿到令人羡慕的“阳光薪酬”,才能扭转医学人才供给不足和质量下滑的局面。

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医改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人。因为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需要很长的培养周期,无法速成。有钱可以盖最好的医院,却未必能请来最好的医生。所以,为了避免医学人才流失,政府应允许公立医院突破事业单位的薪酬分配限制,提升人力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的比例,扩大可分配薪酬的总量。尤其要提高刚毕业医学生的薪酬标准,解除其后顾之忧。惟其如此,“白大褂”才能重现魅力。

暴力伤医折射体制积弊

全世界的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2013年,我国发生多起暴力伤医事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一名医生被患者殴打昏迷;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3名护士被患者砍伤;广东深圳宝安人民医院一名护士被产妇丈夫殴打。类似的医患暴力冲突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逐年增加,绝大多数人曾遭到过谩骂、威胁。

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从理论上,医生是患者的利益代理人,患者之所以愿意把生命健康托付给医生,是因为相信医生会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医患信任十分脆弱。英国学者一项关于中国医疗绩效评估的研究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即使有医疗保险可报销且有效的药物,医生也会开出不能报销的药物”;61%的受访者认为,“即使诊断明确,医生也会要求病人做更多复杂的检查”。这说明,多数患者认为医生受利益驱动,存在过度治疗行为。一旦发生医疗差错或者意外,甚至很小的一点语言冲突,医患之间的信任就会解体,进而演变成暴力

事件。

医患信任解体,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畸形的以药养医体制,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因为全世界的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最近,《柳叶刀》杂志一篇文章认为,中国频繁发生患者杀害医生事件,医患关系陷入危机,医生与药企之间的不健康关系是一个重要推动因素。这导致医生不是基于患者需求和临床证据开具处方,而是基于一定的商业利益,从而损害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甚至严重影响了中国卫生系统的整体发展。

解决医患信任危机,必须从破除以药养医体制入手。目前,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严重偏低,而药品、耗材价格却普遍虚高。医生付出的劳动,无法从技术收入中得到补偿,只能从药品和耗材中获得。可以说,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

其实,医生的处境与导游颇为相似。过去,旅行社不“养”导游,导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带游客购物并从中“抽成”,导致冲突不断。2013年10月1日实施的新《旅游法》禁止强迫购物,要求旅游合同中必须明确导游服务费。导游有了合法的收入,就不会再明目张胆地强迫游客购物了。这说明,只有打通正道,才能堵住邪道。旅游行业如此,医疗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政府投入仅占公立医院总支出的10%左右,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维持生存而过度逐利,医生为了增加收入而过度治疗。在这样的体制下,医患信任必然解体。

消除医患暴力冲突,关键在于改革医疗体制积弊。政府在加大公立医院投入的同时,大幅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定价,让医生告别“药品依赖”,成为有尊严的高收入者,从而为重建医患信任奠定基础。

为大医院医生减减压

大多数患者和医生之间是“陌生人关系”,双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一件很小的事情,往往就会引发一场暴力冲突。只有让医患双方从“陌生人关系”变为“熟人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医患信任、减少医患纠纷

2012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血案。17岁的患者李梦男携带凶器闯入医生办公室,当场刺死1人,刺伤3人。无辜的实习医生王浩不幸去世。这一年,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医生被刺事件。虽是极端个案,却让医患关系很受伤。

自古以来,“仇富”者有之,“仇官”者有之,但“仇医”者却极其罕见。因为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所以备受尊重。然而,在转型期中国,医生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他们不仅要担心病人的安危,还要担心自身的安全,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其实,医生只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他们往往代体制受过,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委屈和压力。例如,患者普遍抱怨看病难,而医生也在感叹看病累。在北京的三甲医院,有的医生一天挂80多个号,饭也不能吃,水也不敢喝,体力严重透支,接近生理极限。这样的工作强度,发达国家的医生是很难想象的。又如,患者普遍反映看病贵、药价高,而医生也在抱怨技术劳动价值太低,当人医不如当兽医。可见,看病难、看病贵并非医生之过,而是体制之过。在一个不合理的医疗体制下,医患双方各有各的

苦衷,各有各的难处。

我国用占世界医疗总费用3%的投入,维护了占世界20%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寿命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我国的医疗成本为什么这么低?这并非设备不够先进、药品不够高端,而是因为我国人力成本比较低。和国际同行相比,我国医务人员的收入确实偏低,远远不能体现其劳动价值。因此,我国医疗卫生的“低成本、高效益”,其实是以牺牲部分医务人员利益为代价的。近年来,我国的医疗需求呈井喷式爆发。2011年,全国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接近63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超过20亿人次。尤其是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很多人心力交瘁,健康状况恶化。

近年来,医患冲突大多发生在大医院,而非基层医疗机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医院拥挤不堪,多数医生疲于应付,态度难免生硬,也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患者的就医感受很差,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同时,大多数患者和医生之间是“陌生人关系”,双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因此,一件很小的事情,往往就会引发一场暴力冲突。

纵观多数西方国家,在医疗服务的“金字塔”中,大医院医生是“塔尖”,而社区全科医生是“塔基”。由于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和社区首诊制,每一位居民都有一位相对固定的全科医生。居民一旦有病,随时可以和全科医生沟通交流。如需到大医院就诊,全科医生负责预约安排。因此,医患之间是一种信任度较高的“熟人关系”。而在我国,社区医生和居民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契约关系,社区首诊制尚未建全,大多数居民仍是“有病乱投医”。在无序的流动中,医患关系基本属于“陌生人关系”,信任度不高,因此发生冲突的概率自然

增加。

可见,只有让医患双方从“陌生人关系”变为“熟人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医患信任、减少医患纠纷。而要建立医患之间的“熟人关系”,就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社区全科医生,让每一位居民都有固定签约的家庭医生。同时推行社区首诊制度,为大医院医生分流减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这样一来,患者的就医感受就能得到改善,医患关系就会融洽得多。

人死医院赔,不能成惯例

当“农夫和蛇”的故事屡屡上演后,医生就会趋利避害,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最大限度保护自我。“摆平术”并非医患和谐的润滑剂,而是一剂麻醉剂,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不能根除病症

2013年,上海发生一起特殊的医患纠纷:首例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不幸病逝,其家属以“医院采取的救治措施不当”为由,向医院索赔107万元,医院最终给予人道主义补助13万元。

从患方的角度看,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感冒发烧到医院就诊,很快就呼吸衰竭,撒手人寰。面对人财两空的结局,家属自然无法接受。从医方的角度看,H7N9病毒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新型病毒,在疫情初期,医生根本无法预见,只能按重症肺炎诊治,符合诊疗常规,不存在救治失误。患方提出巨额索赔,没有法律依据。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一个重要导火索就是人死在医院里。有人认为,患者到医院花钱看病,医生必须治好,治不好就要承担责任,给予

赔偿。而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通常会倾向于同情患者,即便医院没有任何过错,也要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救助,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但能否救活则是科学问题。医学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世界,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虽然人类已经能够遨游太空,但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处于童年阶段。人类已知并命名的疾病有数万种,能够根治的只有区区几种,对于大多数疾病只能缓解症状。苛求医生包治百病,是不符合医学规律的。人体千差万别,病情千变万化,在疾病面前,哪怕再高明的医生,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患者出现医疗意外,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是因为医学技术的局限性,有的是因为病情的特殊性,有的是因为医生的水平不够高,有的是因为医生的责任心不到位。总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责任是非,不能简单地做“有罪推定”。根据《侵权责任法》,假如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并给患者造成了伤害,医院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不管孰对孰错,人一死就让医院赔,极有可能加剧医患对立,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而探索则意味着两种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

失败。当“农夫和蛇”的故事屡屡上演后,医生就会趋利避害,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最大限度保护自我。一种是采取消极的防御性医疗,即面对病情复杂的病人,能做的手术也不做,该冒的风险也不冒,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而不是最优治疗方案。另一种是采取积极的防御性医疗,即面对病情简单的病人,即便能够做出明确诊断,也要开出一大堆检查单、化验单,用最先进的仪器来验证,以防因漏诊而被起诉。因为在医学上不必要的,在法律上却是必要的。如此一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患者。

在一个法治社会,患者依法维权,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人一死就闹医院,有理没理都索赔,这就不太正常了。从表面看,让医院赔钱是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但从深层看,这不符合法治精神,属于典型的“摆平术”,既挫伤了医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减少医患冲突。事实上,“摆平术”并非医患和谐的润滑剂,而是一剂麻醉剂,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不能根除病症。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既要维护患方的利益,也要维护医方的利益,而不应牺牲公平正义原则。解决医患冲突,需要法治保障和制度保障并重。对于那些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贫困患者,或者因病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家庭,政府应有合理的制度性安排,通过基本医疗保障、特殊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消除医患冲突的经济根源。

“无责任赔偿”何时了

医院有过错,该赔多少赔多少;医院没过错,一分钱也不能赔。如果采取“和稀泥”式的办法解决问题,一闹就赔,不闹不赔,无过错的医生就会觉得委屈,有过错的医生也不会吸取教训

2013年,网上传出一段视频:贵阳一名两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完手术,在重症监护室遭护士“扇耳光”,次日死亡。事发后,贵州省卫生厅认定这是一起严重违反护理规范、丧失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事件,责令医院开除该护士,并先行补偿死者家属20万元。

从监控录像来看,这名护士的动作粗暴,幅度过大,确实不符合“唤醒”规范。孩子遭到如此“野蛮护理”,家长感到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对此,医院已经承认错误,并向患者家属道歉。但是,患儿死亡,究竟是因为护士“扇

耳光”,还是术后并发症?这是需要医学鉴定的。在没有鉴定结论的前提下,医院先行赔偿20万元,显然缺乏依据。

医学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患者术后死亡,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术后出现并发症或者其他意外情况,都可能导致死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非都是医方过错。因此,处理医患纠纷,首先应该分清是非和责任,既要维护患方的权益,又要维护医方的权益,绝不能为了“稳定和谐”而“速战速决”,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一赔了事。如果拿不出令人信服的鉴定结果,即便暂时平息纠纷,也很难让医患双方心服口服,更难从根本上减少医患纠纷。

近年来,随着门急诊和住院人次的急剧增加,医患纠纷呈井喷式爆发。然而,很多地方奉行的原则是:“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遇到医患纠纷,最常见的做法是让医院“花钱买平安”。只要患者一闹,不管有理没理,迅速花钱摆平,“小闹小赔,大闹大赔”。前不久,上海一名27岁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送到医院后死亡。家属说:“医院没错,还收了我们,但是我们儿子才27岁,死了总要赔一点吧。”这种观点不仅在患者中流行,在政府和司法部门中也很普遍。“无责任赔偿”“安抚性赔偿”的泛滥,导致

“医闹”越来越多,医院不堪其扰。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不问对错,不分是非,盲目求“和谐”,不仅换不来和谐,反而导致医患冲突愈演愈烈。《侵权责任法》明确了医疗过错原则,即医院有过错才赔偿,无过错不赔偿。如果为了平息

事态,一味牺牲公平正义原则,必然对医疗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由于医患信任解体,医生对患者的防备已从心理性防御走向制度性防御。医生为了保护自己,普遍采取“防卫性医疗”。例如,给病人做大量不必要的检查,以便于法庭举证;尽量不做高难度手术,以避免医疗失误。如此一来,患者还能受益吗?

医患是同一战壕的战友,而不是相互防备的对手。因此,处理医患纠纷,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医院有过错,该赔多少赔多少;医院没过错,一分钱也不能赔。如果采取“和稀泥”式的办法解决问题,一闹就赔,不闹不赔,无过错的医生就会觉得委屈,有过错的医生也不会吸取教训。这不仅不利于减少医疗差错,还会增加医患之间的“敌意”。

化解医患矛盾,贵在尊重事实、尊重法律,“一碗水端平”,维护医患双方的平等权利。如果法治精神遭到践踏,人们就会选择暴力,而不选择法律。因此,“无责任赔偿”不是一剂“良药”,而是一杯“毒酒”。愿“无责任赔偿”早日成为历史!

用法治思维化解纠纷

医学不是神学,不能包治百病。医生治得了病,但救不了命;医生可以保证好好治,但无法保证能治好。无论如何,请给医生一个愿意冒险的理由

2014年8月,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一名产妇在分娩中因出现羊水栓塞,不幸死在手术台上。随后,家属砸开手术室门强行进入,并围堵打闹医院。此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转瞬间就消逝了。对于家属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事实。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住院分娩是“痛并快乐着”,“一人住院,两人出院,全家欢喜”,不可能发生意外。然而,孕产妇分娩毕竟是有死亡概率的。例如,羊水栓塞是产科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虽然很低,但死亡率很高。这就是医学的风险性,可以预见,无法避免。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指出,医学是一门不确定性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的确,现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增加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也助长了人们对医学功能的过度期许。很多人甚至认为,活着都是正常的,死亡都是非正常的。只要病人死在医院,就是医生放弃责任、背弃诺言,并成为其索赔的理由。事实上,医学不是神学,不能包治百病。医生治得了病,但救不了命;医生可以保证好好治,但无法保证能治好。

从患方来说,应该理解医学的风险性和局限性,正确对待疾病和死亡。即便发生医疗意外,也应坚持理性的态度,分清责任,依法维权。不能认为只要人死了,就是医生草菅人命。如果蛮不讲理,打闹医院,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事态,得不偿失。其实,没有一位医生愿意手术失败,很多失败都有客观因素。如果患方能多一分宽容,医生就会多冒一分风险,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所以,无论如何,请给医生一个愿意冒险的理由。否则,医生就会采取防御性医疗,回避风险,最终还是患者受害。

相关小说

淘宝网开店入门 经管 / 连载
淘宝网开店入门
陈家宝
本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淘宝网开店前期准备、淘宝网店注册及相关程序、淘宝网店的图片准备、商品发布的基本技巧、淘宝网店的装修知识、淘宝网店的交易流程、淘宝网店进货存货的学问、淘宝网店的客户服务、理性选择包装与快递、淘宝网店的营销与促销手段、淘宝网店的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该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方法切实可行,均是经验之谈,从而能让读者在淘宝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9万字2018-12-20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后WTO 时代西部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探究 经管 / 连载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后WTO 时代西部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探究
夏雅丽,丁为,郑辉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特征及运行机制;法人产权--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有限责任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管理制度;西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创新与立法问题研究等。
21万字2018-12-22
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经管 / 连载
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杜忠明
本书从GDP、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经济学中的“数字”入手,介绍这些数字、指数、常数的渊源、发展、运用、计算、作用、我国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和老百姓的关系等。
13万字2018-12-20
职场有道 经管 / 全本
职场有道
宫和雍
人的一生中,除了睡眠,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用于工作。每一天,我们仿佛都在焦躁地等待,等待我们被委以重任,来施展我们的抱负、尽显我们的才华,只因为不甘于庸庸碌碌、平平凡凡了此余生。
19万字2020-07-09
关键的少数:任正非说干部培养 经管 / 连载
关键的少数:任正非说干部培养
邢柏
华为集团干部培养体系首度公开,任正非选拔得力干将的内部资料;国内更擅长培养奋斗者和领导者的商界领袖。本书分为八章,从高层干部选拔、考核、薪资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任正非培养干部的策略以及管理智慧。
9万字2018-12-22
苹果传奇 经管 / 连载
苹果传奇
蒙俊
本书分五章,分别从苹果诞生、早起发展、苹果的扩张等方面对苹果公司进行了全面介绍,使读者对苹果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6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