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二章 医 道(1 / 3)

像约会一样去看病

如何分配医疗资源,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仅仅将窗口挂号改成网上预约,只是把排队从“线下”移到“线上”,依然无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最近,北京儿童医院推出挂号新举措,除了急诊,所有挂号实行预约制。昔日熙熙攘攘的挂号大厅如今空空荡荡,“井喷式”窗口挂号变成“舒缓式”网上挂号。虽然有人不习惯,但多数人表示理解。

中国人看病,历来没有预约的习惯。无论大病小病,说走就走,直奔“三甲”。到了医院,挂不上号着急,等得久了也着急。看一次病,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由于患者看病不预约,医生出诊前无法预知患者数量,一旦人满为患,只能不停加号,本来半天门诊,常常拖延成一天门诊。医生看得累,患者等

得苦。医生感慨看病乱,患者抱怨看病难。

预约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其深层含义是秩序、礼貌、尊重。在英国,笔者曾有过一次尴尬的经历:和一位教授约好见面,因为早到了10分钟,笔者习惯性地敲开了门。结果,教授一脸不悦,说还不到预约时间,又关上了门。10分钟后,教授准时开门见面。事后反思,自己因不遵守约定时间,打乱了对方的计划,确实失礼。由此想到看病,如果人人都能提前预约,医生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比如,上午出门诊,预计看多少病人,心中有数;下午做手术,预计几点开刀,准时到位。如果病人都不预约,医生的计划被打乱,引发连锁反应,就会殃及更多患者。

预约看病,体现了对医生的尊重,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生命是平等的,无论贫富贵贱,都需要看病。因此,如何分配医疗资源,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是一种稀缺产品,供求比例严重失衡。作为患者,谁都想去最好的医院、看最好的医生。但是,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数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敞开供应。如果按照窗口排队挂号的方式,先到者先得,表面上看起来公平,实际上不公平。因为最需要专家诊断的患者未必能够挂上专家号,而并不需要专家诊治的普通患者却有可能挂到专家号。这就意味着,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例如,让知名专家看常见病,就是浪费和挤占优质公共资源。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根据病情需要分配号源,把最合适的病人送给最合适的专家。如果能够精确预约挂号,让每个病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就可以较好解决医疗的公平性问题,让生命权得到更好的尊重。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精确预约挂号?这也是解决看病难的一个核心问题。医疗行业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多数患者无法判断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谁都想挂最知名的专家号。如果仅仅将窗口挂号改成网上预约,只是把排队从“线下”移到“线上”,依然无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相对于海量的需求而言,专家号如同沧海一粟。既然专家号是稀缺资源,必然会出现盲目挂号和恶意抢号现象,“号贩子”从窗口走到网上,有刚性需求的患者还得买高价号。因此,全面推行网络预约挂号,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分诊制度。一是把部分号源放到基层,让基层医生协助分诊,强化基层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把疑难重症患者送到专家手里;二是把部分号源放给专家本人,让专家通过网上交流,主动预约合适的患者,实现“我的门诊我做主”;三是网上挂号增加分诊功能,预约专家号,先过分诊关,网上负责分诊的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陈述和病情需要,为其预约合适的专家。多措并举,预约挂号制度就会越来越完善。

俗话说,积习难改。推行预约挂号制度,就是要改变中国人“有病乱投医”

“全国人民上协和”的习惯,从而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当中国人普遍养成预约习惯,像约会一样去看病,大医院就会告别“战时状态”,医患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阑尾炎里看门道

在调整医疗价格的同时,必须控制医疗总费用。技术服务费涨上去,药费耗材费必须降下来,不能出现“两头翘”,不能加重患者负担

最近,一位朋友全家外出旅游,途经江西九江,小孩腹痛不止,立刻前往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住院手术。7天后,小孩痊愈出院。一看

账单,总计7557元。

“得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这曾是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原以为夸张之辞,未料果真如此。笔者仔细分析费用清单,竟然看出不少门道,姑且称之为“阑尾炎经济学”。

在账单上,阑尾炎切除术600元,再加上术中麻醉、监测、镇痛等费用,总共是1740元,占总费用的23%。护理费更便宜,一级护理每天8元,二级护理每天6元,总共85元;床位费也不高,7天共231元。那么,钱究竟花在哪里了?原来,西药费3098元,耗材费1067元,二者占总医疗费的54%,这才是“重头戏”。

恰巧,有网友晒出一张美国阑尾炎手术清单,总费用32018美元。其中,手术费8500美元,再加上麻醉费、监测费,总共是16930美元,占总费用的52%。药费667美元,输液费563美元,耗材费4290美元,总计5520美元,占总费用的17%。

从费用构成上看,中美差别很明显。在美国,手术费是大头,药品是小头,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在中国,手术费是小头,药品是大头,体现的是物的价值。也就是说,中美医疗费的构成,差别主要在于技术所占比例。

中国的阑尾炎手术定价这么低,是不是意味着患者的医疗支出也很低?笔者查阅了2009年北京市18家三级医院的急性阑尾炎住院费用,平均为5032元,最低的仅2508元。同是阑尾炎,收费为何如此悬殊?单看手术费、护理费,各家医院相差无几。其差距主要体现在药费和耗材上,而这部分恰恰是一个“弹性区域”。由于人体千差万别,医生治病并非按照一个绝对的标准化流程,而是允许因人而异。很多药品既可用,也可不用。不用有不用的道理,用有用的理由,全在医生的操控之中。例如,做一个阑尾炎,手术费600元绝对亏本。但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由于医保采用的是按项目付费制度,上不封顶,医生自然会通过多开药、多消耗来弥补亏损,增加盈利。可见,单项手术定价低,并不意味着患者少花钱。

畸形的医疗价格,不仅扭曲了医疗行为,而且拉升了医疗成本,损害了公众利益。只有理顺医疗价格,让医生靠技术吃饭,才有可能减少医疗浪费。但是,在调整医疗价格的同时,必须控制医疗总费用。技术服务费涨上去,药费耗材费必须降下来,不能出现“两头翘”,不能加重患者负担,否则就会民怨沸腾,导致相关改革半途而废。最近,重庆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部分尿毒症患者抗议负担加重,政府不得不恢复医改前的价格,这一教训值得深思。

调整医疗价格的目的是降低医疗总费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有升有降、增减平衡,更不是让患者为改革“埋单”。医疗价格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与医保、医药改革联动,确保患者利益不受损,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负担不加重。例如,在实行药品零差率的基础上,医保部门科学测算医疗成本,实行按病种付费,付费总额封顶,医院节余自留、亏损自担。对患者来说,手术总费用

降低,报销比例不变,实际支出不会增加。对医生来说,只有少消耗,才能多

节余,过度治疗自然得到遏制。

小小阑尾炎,暴露了医疗体制的“痛点”。希望有关部门以阑尾炎为“切口”,举一反三,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让老百姓真正成为医改的受益者。

专家号不该成了“白菜价”

专家号价格越低,号贩子的获利空间越大,倒号的动机就越强烈。如果专家号价格大幅提升,接近患者的心理预期值,号贩子的获利空间就会被压缩

2014年,青岛6家医院的知名专家号从9元涨至100元。此项改革引发不小争议,很多网民认为价格偏高。

一个专家号9元,合理不合理?不久前,笔者家里马桶堵塞,物业公司派工人上门,手拎一个皮搋子,在下水道口吸了吸,一分钟就疏通了,收费30元。其实,通下水道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买一个皮搋子也就10元,而且可以重复使

用。但是,一旦工人上门,除了物的成本,还有人的成本,所以收费30元。相比之下,一位知名专家看一次病,其技术含量肯定超过工人通一次马桶,收费9元显然不够合理。

近十多年,尽管物价水平持续上升,但公立医院的挂号费始终岿然不动。有人戏称,中国医生“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专家号沦为“白菜价”,既是对专家价值的不尊重,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不尊重。即便是全国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普通门诊的知名专家号仍是14元。而协和门外的停车费、旅馆费、快餐费早已翻了好几番。其实,挂号费反映的是医生的技术价值。技术价值被低估,必然导致医疗行为扭曲。很多医生把心思放在了吃回扣上,而不是放在提高医术上。因为一位医生的收入与技术无关,而与使用的药品、耗材数量有关。所以,超低挂号费的最大弊端就是催生过度医疗。

在医疗行业中,专家号是稀缺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价格是资源稀缺程度的反映。越是稀缺资源,市场价格越高。但是,目前的专家号价格完全与市场供求脱节,形成了一个“价格洼地”,导致专家资源浪费严重。例如,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挂号费相差无几,既然花费差不多,谁不愿意享受最好的资源呢?因此,三级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分级诊疗阻力重重。事实上,运用价格杠杆,可以有效调节供求关系。当大医院和小医院、知名专家和普通专家的价格差距足够大时,患者就会自动分级诊疗。有刚性需求的患者,首选大医院和知名专家;没有刚性需求的患者,首选小医院和普通专家。这样一来,大医院至少能分流部分患者。

然而,专家号的价格究竟该定多少才合理?其实,号贩子的倒卖价就是一个参考依据。眼下,专家号价格虽低,但很多流入了号贩子手里,患者并没有获益。专家号价格越低,号贩子的获利空间越大,倒号的动机就越强烈。如果专家号价格大幅提升,接近患者的心理预期值,号贩子的获利空间就会被压缩,专家和患者都会受益。否则,号贩子永远不会绝迹。因此,当专家号价格能够基本反映供求关系时,就是比较合理的定价。

医疗服务价格严重偏低,医务界奔走呼号多年,有关部门却迟迟不做调整,这反映了一种懒政思维。由于涨价是一件敏感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只要一提涨价,社会上就会有反对之声。所以,有关部门往往选择维持现状,宁可无所作为,也不愿有所争议。结果,医疗价格改革的时机一误再误,至今仍在原地踏步。当前,医疗服务价格严重扭曲,已经成为深化医改的一大障碍。如果再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敢向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开刀,恐怕会极大地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广大患者的根本利益。

让专家号告别“白菜价”,既是对医生劳动价值的尊重,也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撬动医改的一个支点。今后,政府应逐步取消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管制,更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商定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

支出。

价廉让中医“很受伤”

俗话说:谷贱伤农。其实,药贱同样伤医。价格低廉已经让中医药“大伤元气”。如果继续要求中医药廉价,就有可能把中医药逼进死胡同

小夹板外固定是“中医骨科”和“中医接骨术”的主要特色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当前中医骨科小夹板技术濒临失传,能够运用小夹板治病的中医凤毛麟角。

小夹板之所以“失宠”,主要原因是价格低廉。例如,一名桡骨骨折患者,用小夹板固定治疗,不需要住院,加上中药费,医院最多收800元。而对于同样的病人,如果用西医手术治疗,加上钢钉、钢板等耗材费,至少收2万元。同时,使用小夹板技术,医生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而这些是没有回报的。因此,大多数中医院都放弃了这一传统正骨技术,只有少数老中医熟悉小夹板。年轻医生甚至连小夹板都不认识,即便在书本上学过,在临床中也很难有实践机会,小夹板几乎变成“屠龙之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中医的优势概括为“简、便、验、廉”,并以此为骄傲。然而,一个“廉”,却成了中医的“致命伤”。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使用诊疗设备少,检查和手术也不多,主要靠手法和药物,收费非常低廉。

当前,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有4000多项,其中涉及中医的仅有100多项,而且很多都是“亏本买卖”。例如,在北京的三甲医院,针灸每人次4元,拔罐每人次3元,按摩10分钟每人次10元,穴位敷贴治疗每人次7元,颈椎病手法治疗每人次25元。一位中医坦言,针灸一次4元,连针的成本都不够,费力不讨好,谁还愿意干呢?因此,很多中医都被迫放弃了传统手法。中医药简便廉价的优势,反而成了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障碍。中医院弃“中”姓“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也有人认为,中医不就是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吗?论技术含量,能比得上CT、核磁吗?的确,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不值多少钱,但是,能用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治好病,却是大智慧,往往凝结着医生数十年的心血和功力。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理论更为艰深复杂,培养一名好中医远比培养一名好西医难得多。如果中医收入远远低于西医,甚至连养家糊口都困难,还有多少人愿意坚守“国粹”呢?

事实上,价格低廉已经让中医药“大伤元气”。如果继续要求中医药廉价,就有可能把中医药逼进死胡同。例如,神威药业原本是一家生产“六味地黄丸”的著名企业,但由于地道药材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而成药价格却无法同步上涨。为了避免赔本赚吆喝,企业只好放弃生产“六味地黄丸”。可见,违背价值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

俗话说:谷贱伤农。其实,药贱同样伤医。要想振兴中医药,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中医药走出价廉的困境。例如,中药配方颗粒是利用现代工艺提取的“速溶中药”,被视为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它克服了传统中药“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锅”的劣势,具有免煎、便携、易服等特点。由于价格比传统中药高出30%以上,并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其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假如没有价格优势和政策支持,中药配方颗粒的命运恐难预料。

如果把中医的困境比作“气血亏虚”的话,调整价格就是一剂“补气养血”的良药。只有让中医药这块瑰宝越来越值钱,后人才会代代相传。否则,等到中医绝技失传了,中医人才流失了,中国就真成“中医的故乡”了!

价格信号为何扭曲

市场既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如果政府的手总是“闲不住”,甚至患了“多动症”,市场的手就会“被踩住”,再灵活也无法发挥作用

2014年,国家取消533种低价药的最高零售价限制,在日均费用西药不超3元、中成药不超5元的前提下,允许药企自主定价。纳入低价药清单的药品,将退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价格战”,由医疗机构自行网上交易。此举体现了政府管理药品价格的新思路。

药价管理是一道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对大部分药品实行政府定价。但是,无论如何定价,总有企业抱怨。因为药厂千差万别,成本有高有低,行情瞬息万变,政府很难制定一个“金标准”。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成本决定的。市场既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完全可以定出一个最合理的价格。如果政府的手总是“闲不住”,甚至患了“多动症”,市场的手就会“被踩住”,再灵活也无法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不仅体现在药品价格上,也体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上。目前,我国多数医院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仍是10多年前的标准。例如,北京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的普通门诊挂号费是14元,不如一小时停车费、一碗牛肉面、一次理发费。又如,做一次高难度的晚期肺癌手术,需要七八名医护人员干七八个小时,但手术费却不到800元。为了弥补亏损,医生不得不多

开药,否则就无法维持生存。可见,价格扭曲是公益性扭曲的根源。只有让扭曲的价格回归理性,公立医院才能回归公益性。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谁都希望价格越低越好。降价总是受欢迎,涨价总是遭反对。事实上,价格低了未必是好事,价格高了也未必是坏事,恰当的价格才是最好的。所谓恰当的价格,就是在平等竞争条件下自由浮动的价格,供不应求则涨,供过于求则降。例如,很多廉价经典药由于中标价格低于成本,企业不愿生产,患者只能使用高价进口药。可见,盲目追求低价并非好事。如今,政府转变管理思路,低价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定价,企业有了生产积极性,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

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灯”。合理的价格,可以让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我国医疗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技术服务价格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北京大医院专家号14元,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导致“一号难求”。结果,大量的普通患者占据了稀缺资源,疑难重症患者反而挂不上号,只能花高价从“号贩子”手中买。如果大医院专家号大幅提价,基本与市场价格接轨,普通患者就不会再去抢挂专家号。供求关系一变,“号贩子”倒卖高价号的空间就会被压缩,更多专家号流向具有刚性需求的人,资源浪费现象反而减少。

在医疗产品中,除了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之外,大部分都属于私人产品,完全可以由市场决定价格。从长远看,让医疗价格回归本位,有利于改变医疗资源稀缺的局面。目前,由于技术不值钱,医生收入太低,很多人不愿当医生,导致好医生越来越少。如果医生的薪酬由市场来决定,人力资本体现稀缺资源价值,医生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薪阶层,就会吸引优秀人才源源不断进入医疗行业,资源短缺状况自然得到改善。

医改进入“深水区”,医药价格改革是绕不过的“险滩”。而要推动医药价格改革,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看不见的手”更灵活,让“看得见的手”更理性,两只手各司其职、各尽其用,价格改革才能平稳推进。

挂号费里的经济学

优质医疗资源具有稀缺性,而人的医疗需求却具有无限趋高性,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如何配置稀缺资源,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调整挂号费价格,实行新的医事服务费。普通号42元,副主任医师号60元,主任医师号80元,知名专家号100元。其中,医保报销40元。也就是说,如果挂普通号,医保患者只需自付2元;如果挂不同级别的专家号,分别需要自付20元、40元、60元。结果,普通号需求大增,而专家号出现剩余。

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一只“灵敏的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价格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状况。过去,普通号5元,知名专家号14元,价格差距甚微。就性价比而言,专家号显然比普通号更合算。作为理性经济人,患者自然愿意多花几元钱挂个专家号,挂不上专家号才会退而求其次,客观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当挂号费价格调整后,普通号和专家号的价格差距拉大了,患者自然就会考虑成本收益。对于感冒发烧患者来说,如果普通号能够解决问题,而且价格便宜,自然会首选普通号,从而把专家号留给了最需要的人。而对于那些疑难重症患者来说,挂专家号属于“刚性需求”。过去,专家号虽然便宜,但通宵排队也未必挂得上,有时还不得不找“号贩子”,成本更高。如今,虽然专家号价格有所提升,但挂专家号更容易了,优质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

相关小说

淘宝网开店入门 经管 / 连载
淘宝网开店入门
陈家宝
本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淘宝网开店前期准备、淘宝网店注册及相关程序、淘宝网店的图片准备、商品发布的基本技巧、淘宝网店的装修知识、淘宝网店的交易流程、淘宝网店进货存货的学问、淘宝网店的客户服务、理性选择包装与快递、淘宝网店的营销与促销手段、淘宝网店的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该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方法切实可行,均是经验之谈,从而能让读者在淘宝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9万字2018-12-20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后WTO 时代西部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探究 经管 / 连载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后WTO 时代西部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探究
夏雅丽,丁为,郑辉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特征及运行机制;法人产权--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有限责任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管理制度;西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创新与立法问题研究等。
21万字2018-12-22
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经管 / 连载
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杜忠明
本书从GDP、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经济学中的“数字”入手,介绍这些数字、指数、常数的渊源、发展、运用、计算、作用、我国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和老百姓的关系等。
13万字2018-12-20
职场有道 经管 / 全本
职场有道
宫和雍
人的一生中,除了睡眠,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用于工作。每一天,我们仿佛都在焦躁地等待,等待我们被委以重任,来施展我们的抱负、尽显我们的才华,只因为不甘于庸庸碌碌、平平凡凡了此余生。
19万字2020-07-09
关键的少数:任正非说干部培养 经管 / 连载
关键的少数:任正非说干部培养
邢柏
华为集团干部培养体系首度公开,任正非选拔得力干将的内部资料;国内更擅长培养奋斗者和领导者的商界领袖。本书分为八章,从高层干部选拔、考核、薪资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任正非培养干部的策略以及管理智慧。
9万字2018-12-22
苹果传奇 经管 / 连载
苹果传奇
蒙俊
本书分五章,分别从苹果诞生、早起发展、苹果的扩张等方面对苹果公司进行了全面介绍,使读者对苹果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6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