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钢的琴》:爸,我长大了(2 / 2)

老婆疯了以后,他就很少回家,有一次他忽然来我家,找我爸爸借钱。我爸爸下厨做了两个菜跟他喝酒。最后好像是俩人吵起来了,他摔了我家一个碗。

从那以后,爸爸就给门上装了个猫眼,叮嘱我说,他不在家的时候,不要给任何人开门,包括熟人。

小琴稍微大一点就离开了家,不知所踪。偶尔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还能看到她妈妈,那个疯女人在街上游荡。她脏兮兮的,因为她常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会对我傻笑,我也不敢靠近她,完全看不出当年朴素清秀的样子。

后来,她开始和一个老乞丐在一起,老乞丐七十岁以上,一只腿没了,有时他们俩就那样坐在路边,互相喂东西给对方吃,看起来似乎是很幸福的样子。

还有一对夫妻,姓方,住在我家楼上,是有点文化的,当年在厂里是技术员。下岗以后,他们似乎也试了不少路子,始终没办法养活自己。于是,妻子开始到处串门,跟大家推销一种类似私募基金的东西,就是游说你把一笔钱放在她那里,每个月她就会给你高额分红。

他们夫妻一向给大家很好的印象,于是,很多人都中招了,尤其是学校老师。有的被骗了几千,有的被骗了几万,后来她所谓的分红渐渐赖着不给了,大家才报了警。当时这件案子还上了电视,连我妈妈也接受了采访。

方姓妻子一个人担起了全部的责任,被判了好多年,她把剩下的财产都悄悄转给丈夫,让他带好女儿,等她出来。后来方先生就带着女儿搬走了。据说,两年后他又娶了个老婆。方太太,一直在牢里关着。

这样的人生,并不是传奇,在我生活的周围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残酷到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一年的工龄只值几百块钱,工龄几十年的人,拿了两万块钱,就从此和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再无关系。

在国企改革前,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工人,勤奋,善良,这一场浩劫毫无预警地把他们扔向了社会,脱离了赖以为生的母体,而这时的他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

国企的改革,影响的绝不只是一代人,还有这些工人的孩子。这一段艰难的年少时光大概会是他们终生不会忘记的阴影。在《钢的琴》里,小元和我一样幸运,有个伟大的爸爸。可是其他的孩子呢?

我有很多同学因此退学,被扔到理发店去学徒、商场卖鞋、餐馆打工。他们过早地成家生子,成为这个社会可有可无的螺丝钉。本来,他们也许有机会和我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电脑前面。

当然,我的生活也未必比他们好多少。只是,如果当初这一切来得不是这么突然,他们的人生会不会从此就会少一点遗憾呢?

我爸爸今年整六十岁,而我来到这座城市也有四年了,他还独自一人,住在我们那个厂区的职工楼里。当年的老工友们也熬过了最艰苦的时光,现在,仍然聚在一起打麻将,喝啤酒。有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还是会叫我“丫头王”。

他和电影里小元的爸爸一样,会吹口琴,爱唱苏联歌,家里也还留着小时候他用厂里的零件给我做的各种玩具。我很想感谢张猛,把这个故事拍得这么真实动人,也让我这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回首看去时才知道爸爸多么爱我,为我,他付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