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我选择的世界(1 / 2)

曾经,在中学和大学时代我交到的几个最好的朋友,全都是因为读书而认识的。

有因为在图书馆里看上同一套书而约好看完互换的高年级女孩,也有偶然在一个无聊的社团会议上,因为闲聊起海明威,一激动就送了我一大箱子书的其他系的男生。

我和这些朋友,曾经聊书聊到忘乎所以,不知不觉竟然徒步横穿整个城市,也曾经站在街头大声抢着谁能更快背出《红楼梦》里的诗句,而引得过往行人纷纷侧目。

如今,到了这个年龄,我们早已天各一方,当我每次翻看他们的朋友圈时,再也看不到一点关于读书的影子。每当我想和他们聊几句时,话题总是围着月薪多少、房价多少,要不就是在吐槽老板、吐槽同事的问题上打转,有时会试探地问一句最近看了什么好书。回答基本都是,哎呀,没时间看书,忙都忙死了。你还看书呢?真羡慕你,好闲啊。

每到这时,除了尴尬,总会有点伤感,曾经一起兴致勃勃地上路,说好要去某个地方,有一天转头时却发现大家不知何时都选了别的路,因为明显那些方向有更多的食物、更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更值得把时间和精力投注其上的回报。而只有自己还在闷头走着,从前的同路人,连背影都已经模糊到看不清了。

所以,我常常想,如果没有“豆瓣”,我大概早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怪胎,会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放眼望去,身边的人都在研究怎么升官发财,怎么趁着风头捞一笔,趁着低潮抄个底。我却花费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去写一毛钱没有的书影评,看老头子都不看的哲学书,搞不好还要被人说是键盘侠,是个只会放嘴炮的废物点心。

可是,每当我跑到“豆瓣”来看看,就又觉得好像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是我更熟悉的世界呀。“豆瓣”更像是我从少年时代就居住其间,从来未曾离开的那个世界。那时,身边的朋友都还热爱读书,对知识本身充满兴趣而不是因为它能赚钱,我们喜欢趴在书桌上写日记,对自己那些不成熟的想法分外珍惜,谈起它们就热泪盈眶。那个时候,我们从来不关心什么富豪,我们共同热爱的人、为之热血沸腾的名字,是海子,是村上春树,是曹雪芹,是昆德拉,是海明威。

其实,那个世界大概早已沉没在时间的汪洋中,一去不返。只有我还死死抱住一块甲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是,“豆瓣”让我看到原来还有这么多抱着甲板的人。

那些写影评的、写读书笔记的、写的、写诗的、画水粉画的、画油画的、唱民谣的、组乐队的、拍电影的,大哭的、大笑的、温柔的、愤怒的……相同的是,他们不装,不像我每天睁开眼睛就看到的许多人那样,对我挤出笑脸,或是说着违心的场面话,他们说的唱的、写的画的都是内心最真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