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 节肢动物门—龙虾、藤壶、端足目生物(1 / 2)

节肢动物门是很庞大的一个生物类群,种类总数是其他各门生物种类总和的五倍。节肢动物包括甲壳类(如蟹、虾、龙虾)、昆虫、多足类(蜈蚣、千足虫)、蛛形类(蜘蛛、螨虫和鲎)以及生长在热带,如蠕虫一般的有爪动物。而除了少数昆虫、小虱、海蜘蛛和鲎外,所有的海洋节肢动物都属于甲壳类。

环节动物成对的附肢只是简单的瓣状突起;但节肢动物的附肢拥有多个关节,擅长执行多种功能,如游泳、步行、猎食以及感知周遭的环境。环节动物的内部器官和外皮之间,只有简单的角质层;节肢动物却用充满石灰盐的坚硬几丁质骨板来保护自己。除了具有保护作用之外,在肌肉嵌入时也能有坚固的支撑。不过,也有不便之处,即随着动物成长,坚硬的外壳也必须时时舍弃(脱落)。

甲壳类动物包括如蟹、龙虾、虾和藤壶等众所周知的动物,以及较少见的介形纲、等足目、端足目和桡足亚纲,都各具特色,也各有其重要性。

介形纲动物是很特别的节肢动物,因为它们的肢体并不分节,而是包覆在分为两部分的甲壳中,从一侧到另一侧扁平,像软体动物一样由肌肉来实现其开闭,其触角作用如桨,从张开的壳外伸出,协助这种小小的生物在水中划动。介形纲生物经常栖息在水草中,或是在海床的沙上,昼伏夜出觅食。许多介形纲生物都会闪闪发光,它们在四处巡游时,会释出点点小小的蓝光。它们是海中磷光的主要来源,甚至在死后干燥了,依然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磷光特性。普林斯顿大学的E.牛顿·哈维教授(E.on Harvey)在权威著作《生物发光现象》(Bioluminesce)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官在前线禁用手电筒,就使用干的介形纲动物粉——以手沾取一点点粉,加几滴水,就有足够的光线供读公文。

桡足亚纲是非常小的甲壳类,身体浑圆,尾巴有节,附肢如桨一般,能够急速抽动,向前推进。虽然它们的体积很小(用显微镜看也只有半英寸左右),却是海中浮游动物最主要的一大类,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它们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较大的海洋生物,如鱼和鲸才终能(经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肉动物)摄取海中的营养物质。蜇水蚤目的桡足生物,亦即所谓的“红饲料”,染红了大片的海面,是鲱鱼、鲭鱼和鲸的食物。开阔海面的鸟类(如信天翁和海燕)以浮游生物为食,有时候也捕食桡足类。至于植食性的桡足类,则以硅藻为主食,有时可以在一天之内吃掉相当于它们体重的量。

端足目动物是极小的甲壳类,两侧扁平,而等足目则上下扁平。这两个学名来源于这些小动物所拥有的附肢。端足目动物拥有可以用来游泳、步行或攀爬的附肢。等足目或“等脚”动物的附肢,则不论大小、尺寸,由身体的一端到另一端都没什么差别。